揭榜骊歌

作者: 杏坛耕夫 | 来源:发表于2021-06-25 10:41 被阅读0次

    揭榜骊歌

    继6月7、8、9三天的喧嚣与紧张之后,从6月23日开始新的一波热闹与焦虑的大幕业已拉开。相较于前期的社会大联动不同,这次对社会公众神经挑动的范围和程度要促狭得多。尽管招生录取也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事件,但毕竟波及的面不是太广;虽然也涉及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但在自媒体和公众媒体多方镜头的聚焦下,阳光会成为整个大事件的主色调。

    如果说高考是个大概念的话,随着内涵的增加,其外延的意蕴就会变得愈加具象化。把这种特质放置到现实生活中审视,其指向性就变得更加明晰。自接受教育始,如果没有意外,按照正常的程序发展,大多数经历中国教育洗礼的人都会经过高考的炼狱。烈火焚烧的萃取,独木桥的厮杀,最终能够突出重围、笑到最后的可称得上是真正的王者(按照现有的价值标准评判)。三年,甚或更长的煅铸,不仅仅是主角(考生)的煎熬,也是与之相关的人(亲朋好友)的煎熬。挑灯夜战的度日如年,风雨无阻的“守望相助”,当6月7号如期而至时,这种如坐针毡的折磨达到了阶段性的极致。毕竟,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不仅是身体的透支,更是精力的透支。一切的付出就是希望这几天能够顺风顺水、平平安安,在正常的基础上能够超常发挥。

    正是给予太多的心理期许,考场内考生 “奋笔疾书”,考场外家长备受煎熬。当完成最后一场考试,考生从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暂时的解放。那些为了高考而被掩藏起来的狂野天性找到发泄的契机时会淋漓尽致地释放。对学生来说,当交上最后一份试卷时,考试的命运就不在自己掌握,完全交给的别人。正是如此,他们自然会放下与学习、与考试有关的事情,没有人愿意去回忆那些给自己带来梦魇的悲催的事情。既然结束,何必再想。基于此,在没有特殊原因的情况下,从高考樊笼中逃出来的人更愿意生活在当下,既不想回顾过去,也不情愿展望未来。对他们来说,尽管懂得未来可期的道理,但明白了自己无法掌控考试结果的道理之后,他们更多选择了回避。

    与学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家长。考前,寝食难安;考中,诚惶诚恐;考后,焦虑紧张。虽然学习是孩子的事情,但从整个过程的耕耘看,为了孩子的高考,谁解其中味,辛苦寸心知。对家长而言,在自己没有多大能力为孩子创造更好的未来时,唯一能够做到的就是陪伴孩子参与相对公平的高考竞争。为了少留遗憾,甚至不留遗憾,再苦再累、再多委屈都必须自己在内心默默承受。为了给孩子创造好的学习环境,自己节衣缩食;为了让孩子心无旁骛地学习,自己必须强作欢颜。不论是在工作上、生活上和人际关系上遇到什么困难或压力,在孩子面前都尽量不露蛛丝马迹。——所有的委屈都只能自己扛。

    日子在饱受煎熬中一点点滑过,高考揭榜日一天天逼近时,对家长来说是最难捱的。对每一个家有考生的家庭来说,都希望幸运之神能够降临到自己家中,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幸运儿。可是,美好的心理期许可以理解,但现实很难遂每个人的愿。毕竟,作为选拔性的考试,竞争性是其基本属性。有竞争,自然就存在优胜劣汰。这就意味着,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必然有胜利者,有失败者。如此,就有了“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喜几家愁”的人间浮世绘。成王败寇,本来用在战争场合,用以评判战争的结果。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词语的运用范围也随之扩大。于是,“成王败寇”的使用就从狭小的战争场域走向丰富的社会生活。社会俗务的描述一旦加入这样的词汇,不论是语义,还是情感都将发生巨大的改变。这种改变对公众造成的心理和情感的冲击将是巨大的。

    当然,在定性之前,首先需要厘清的这里的“成”与“败”所指向的意义范畴:“败”,就当事者或旁观者而言,如果结果与心理的预期有一定的距离,就意味着是“失败”;“成”,取得的结果超出先期的设定,超出最初的价值投注,就是“成功”。很显然,就事物的本身而言,是什么样的态势只是客观的存在。一旦进入人们评价事物的价值体系,被附加上独特的情感与价值意义之后,就变得丰富多彩。就高考的结果而言,成与败在庞大的竞争大军中客观存在是不争事实。因为成功,所以可以扬眉吐气。由于看到了光耀门楣的希望,所以可以笑对世界;由于失败,所以悲观伤心。因为辜负了家庭,乃至家族的期许,自然产生“无颜见江东父老”的惭怍感。

    其实,静言思之,分数的高低决定选择机会的大小、话语权的多少,这些只是阶段性的,只不过拿到了打开不同殿堂的钥匙而已,要么是灰暗阴郁,要么是金碧辉煌。但这并非意味着接下来的人生都是以这样的成色发展。不错,占据的制高点不同,占有的发展自我的机会和资源不同。但是,仔细审视扰扰尘世,内心从铺满鲜花、掌声雷动的原点出发,一步步走向万劫不复的深渊者大有人在;反之,那些从荆棘和泥泞中出发,一步一个脚印往前挪步,凭借不懈努力最终站在世人仰慕的制高点的也不乏其人。故此,面对高考的结果,不论是耀眼的,还是刺眼的都应该调整好心态,坦然面对,不仅是考生,价值也应该如此。既然现实无法改变,悲与喜只能是自我暂时的情感释放而已,当来年的高考钟声响起时,你都将变成过来人,愿意也,不情愿也罢。

    快节奏发展的时代,催生出千奇百怪的社会焦虑症。其中,教育焦虑当是最富代表性和普遍性的。造成这样的局面,一方面是学生及其家庭自我的施压,一方面是庞大而复杂的社会舆论场。以现有的情况看,这种焦虑非但不会在短时间里得以消解,反而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愈加严重。尽管从政府的层面三令五申地要求淡化对学生考试成绩的宣传,但是沉疴已深,很难在短期内见到明显的效果。不过,对社会公众而言,要真正实现自我疗伤,关键还在于自己的调适。年年岁岁考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曾经的旁观者,如果没有意外会转变成当事者;同样,曾经的当局者,自然会变成旁观者。角色的转换,不论是演员,还是观众,心态平和,冷静对待,就不至于因为情感的大起大落而影响自己的身心。

    时间永是流逝,考场的角力随着高考揭榜演变为志愿填报的“斗智斗勇”。坊间有语:“考得好,不如填得好。”正是这种思想的蔓延,无形之中又增加了家长和考生的焦虑。如何化解?在获得“高人指点”的同时,客观审视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理性地作出选择至关重要。惟其如此,当骊歌响起时,更多人才会伴随旋律而高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揭榜骊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jgny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