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掉牙”是民间的一句俗语,颇生活化,本意是人老了牙齿也会衰老,最后脱落。而用来借代呢,则指那些老旧的物事,过时的习惯和那些一成不变的思维逻辑,感情色彩稍偏贬义,但尚有一丝丝亲切情感在其中。
正在写字著文的这厮,也就是笔者,应该就是进入了“老掉牙”年纪了吧,盖大半个月来口腔内一颗本该牢牢盘踞在牙周组织的左侧磨牙目前已然摇摇欲坠,感觉牙齿与牙槽的关联已经几近于无了,可人家左右就是不掉,老赖一个。有时感觉有点像村子里大姑娘出阁是与老妈的恋恋不舍——哈,至于是真舍不得呢还是表演给人看那就只有新嫁娘本人知道了。
倒是吃饭咀嚼基本无影响,独自时狼吞虎咽依旧,男人无脑好胃口嘛,而与人一起进餐呢不得已只好努力文雅一点了。问题是,此磨牙的半退休状态很是令人十分别扭,越别扭则越在意,越在意呢发过来越别扭。感觉得出来,老牙与牙龈的分离已经很厉害了,牙甚至有点凑合悬挂在此的意思,但就是死活不离开曾经的工作岗位。
干脆拔掉算了,也有过好几次的试探,可又觉得天下万物万事读应该尊重起客观规律,生硬拔掉显然过火。问网上一位行家,对方回答到:不要硬拔,那样会很痛,还会流血,可以稍稍左右旋转,尽力轻微。一试,还真管用,但还是不掉,老牙只是比原先更活络些而已。
大诗人陆游《秋思》里写到:“牙齿漂浮欲半空,此生已付有无中”。天,那种感觉不就跟笔者的眼下的状况极为相似嘛:你说它已经不是自己身体里的部件了吧,可它还有关联,并未离开躯体;说它还是身子骨的一部分呢,却丝毫不听使唤了。
临床上,人之一生会有两副牙齿,孩子出生后半岁左右会长出乳牙,其在六岁左右乳牙会逐渐脱落,一直到十二岁左右,会慢慢地长出恒牙,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无需干预。恒牙的到来似乎在告诉主人:以满嘴牙齿来对付的世界的日子就要来了。到五六十岁,逐渐开始掉牙,等于在提示主人:不论遇嘛,即便好吃好喝,该是收敛一点的年纪了,人老牙先老。
龋病呀,牙周疾病呀,以及由于外伤引发的牙病及老掉牙现象古人也避免不了。白居易《浩歌行》有句:“鬓发苍浪牙齿疏,不觉身年四十七。”也就是说,或了七十四的白居易在四十七岁时满嘴的牙已经掉落得不像样子了。如此一来,饮食肯定受影响且毫无办法。“牙齿缺落时,盘中堆酒肉(《相和歌辞·短歌行二首》)”便是其很无奈的写照,有肉却吃不得嘛。不过四十七岁就老掉牙,未免有点早喽。
活了八十五岁陆游呢则有句:“如今老且病,鬓秃牙齿落”(陆游《醉歌》),老年时的病痛与无奈跃然纸上。需注意的是,老年疾患嘛也没提,只说了“牙齿落”和“鬓秃”,可见老掉牙给诗人带来的不便和痛苦。在另一首《雪後龟堂独坐》里就具体多了:“牙齿欲落何足惜,烂鬻藜羹自堪食”,意思是,因牙齿大多掉落,许多需要咀嚼的食物都不能吃了,而只能和那种煮得稀烂,加进了蔬菜的羹。
千把年前的南宋,八十五岁便是很令人羡慕的高寿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