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随笔散文
浅谈怀远客家风俗

浅谈怀远客家风俗

作者: 空灵子 | 来源:发表于2019-03-02 19:41 被阅读338次
浅谈怀远客家风俗

在互联网盛行的年代,想要了解一个民/族的风俗是很容易的事,搜一搜即可。

但客家人,因历史上多次的南迁北往,迁徙中受沿途土著少数民族的风俗影响,在细节处,每个地方的客家习俗倒不能做到全/民统一了,便真有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现象,我且浅谈下这特别不同处。

我这方山水,养育了很多种本地方言,多数听不懂,但外来的客家话已在这方土地稳稳的落地生根,为怀远客家话系。

或是受涌入的普通话影响,这里进化出一种半客家半普通话的当地官腔,县城周边的居民早已经习惯这变异的语言,代代相传起来,总之是普通话不像,客家话也不像,不伦不类,连高中老师上课到情绪高涨时,也时不时冒出几句来,这浓重的土腥味洋腔,害得外地转学回来的孩子们听得一愣一愣的,半天反应不过来,让人忍俊不禁,但生活在乡间的居民,是不屑于说这洋腔的。

浅谈怀远客家风俗

去往偏僻闭塞的深山里,总能看见荒芜处,有整齐的石砌石坎,平整有形的梯田地垄,它们错落有致的分布在密林中,任古老的树根无情盘剥,苔藓层层密布,却依然岿然不动,走在这一步一级的坚硬石阶上,仿似看到这里曾有的繁盛,也仿似看到客家人在颠沛流离中,远离故土的隐忍,那份为了生存艰苦卓绝的开拓精神。

健在的老人们常常回忆着,是历史上的哪两口子,在哪个山窝窝里开疆辟土,繁衍了几多子孙,而这些人家的后人,或早已远走他乡,飞黄腾达,或依旧在当地,碌碌无为。

森林里只剩下无数的屋场遗迹,它们开阔而幽静,背靠高山,门前潺潺,院前栽种着远方带来的茶叶,各种稀奇果树,自给自足中,也无形中传播并丰富了当地的农业资源。

受气候和地质的影响,以前山中屋宇多为黑瓦泥墙两层结构,上下层同等一厅两室,或也一厅四室布局。二楼悬空一个木制吊楼是比较明显的特征,是为了让晾晒的衣物更好的接受阳光,或也为了更好的登高远眺,好看山下来路上,有没有远道而来的客人。

浅谈怀远客家风俗

也有些有名望的客家人,有足够资本直接选择这里开阔平坦的地段,举整个家族而来,渐渐自成独立的村落。

而所建的屋宇样式,也不忘中原汉族府第门庭的殿堂式风格,多柱梁式和斗拱式混合结构,布局严谨,讲究座向,左右对称。其主要特点是屋内厅堂多、天井多,处处显示着家族的兴旺富贵。

如今,这样的房子多作为本地家族起源地,供为祠堂,也得到持续的修缮和保护。不管是贫民富户,只有低调谦和才能与本地居民融洽共处,才能持续繁衍壮大到如今的规模。

先人的墓葬总是离祖屋不远,黄土坡上,刚逝去的人,只随意选一地,掘洞埋棺,无碑无文,六到十年后,取出遗骨,清洗干净,放入骨坛,再请风水先生仔细研究,重建坟地隆重安葬,这次重葬也和逝去时一样,要摆上宴席,招待各方亲朋的吊唁。这个捡骨的特殊习俗,本是为了恐要再次迁徙时,好方便带上先人骨骸,不离不弃,也是客家人在礼仪孝悌忠信上的一个体现。

浅谈怀远客家风俗

客家人家族观念强,不管走到何处,修族谱便是维系根源故土强力的纽带,也更好促进族人团结自强上进,有利于传承自古就有的良好家风。这一文化传统的优势,也无形中感染并进化了南方很多原始的百越土著。我这里的一代人,畲人的畲语,畲族服饰,都没见过了,已经被客家文化深深汉化。

客家人信奉自然,崇尚自然,认为世间一山一石,一草一木皆有灵,所有的村子,都设了社公庙(土地庙),庙旁,总有古树相依,拜为树神,是千百年都不会去砍的。逢年过节,年长者,便会备好三牲隆重去祭拜,祈祷保佑村寨平安,风调雨顺。

社公庙也是诺言很好的见证者,很有威信约束力。但最好不要随便去它面前发誓打赌,而一时冲动敢去的,也会被当地人牢牢记在心中,日后不好,也是被说成报应不爽的,并被后面几代人当成话柄,因此,我一直把社公庙看得比较邪/恶,很少靠近去。

浅谈怀远客家风俗

客家人爱唱山歌,哪怕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妇人,也能把山歌唱的悦耳动听,韵律俱佳。现在的年轻人多爱流行音乐去了,而我也只听阿婆唱过一次,歌名忘了。而各类红白事上的家门主事,谢客词的说唱水平可见一流功夫,代代相传而来,古朴而多样,尽显主家家风礼仪的周到,这一点,现今依然如初。

我一直认为,习/武是那时候客家人不得已练就的防身术,拳、棍、刀、剑等我是见过爷爷练的,也曾在小时候尝试学,可惜怎么比划都没有力量,反成了花拳绣腿,但那招式是顶好看的。

民间传说的点/穴/手,也叫“五/百/钱”,或“摸/术”。其实是有时辰/口诀的,确实和人/体/血/液运行的规律相关,我是看过那口/诀的,肯定要比高中数学难好多,更不要说怎么去练。我这美好时代的花朵,也只能把这当成客家人的一个神/秘事件来看了。

传统文化中节日是比较多的,但我从小便只铭记着一年三节,对于新建立的家庭来说,娶了人家的闺女,婆家不管怎么贫寒,都不会在亲家面前失了该有的礼仪身份,鸡鸭鱼肉等节礼是不可少的,渐渐这三大节便凸显出来,即端午,中秋,和春节。

次之是清明,中元节,冬至,这多是自家的礼事,贫寒时,是不会有好吃的。清明到先人坟头除除草,祭拜下;中元节到坟前烧包,也或隔空街边河岸遥寄心意;冬至时口中喃喃念叨一句也就罢了,反正餐桌上是不会有变化的。

既然是迁徙而来,大多数是不可能一下就在当地谋得公务员的轻松职务,还要对抗土著们各种排斥和驱赶。能从基本的农业生产做起,想来也是非常快乐满足。春耕夏播秋收冬藏,都是极耗人力的事。那时候可不比现在,交通闭塞没有工人可请,有也请不起,但终究有办法的,邻里间相互协调好日子,互相换人工,今日你家,明日我家,再劳累的农事,人多力量大,也轻松解决,这种办法竟也一直延续到如今。那几日伙食是要好过平日的,哪怕是赊欠,也有酒有肉有烟,胜似于过节。

浅谈怀远客家风俗

说起前人往事,如在昨日,温婉的阿婆,儒雅的阿公,他们上穿“侧襟衫”,下穿“大裆裤”。阿婆的花布围裙上至胸口,下至膝盖,冬天头上包着帕子,夏天戴着“凉笠”。每逢客人来,便拿出各类点心果子,热情招待。逢年过节,收了客人的礼物,送客时都要打发一个“果子包”和一条毛巾,境况好点的,还用红纸扣上几元钱。

“果子包”是我这当地客家人的特色,果子包分为生包、熟包、副食包、干子包四种。我接触的多是副食品包,可能因为是小孩子的缘故,里面有红薯片,爆米花,各类干子,好点的有奶糖,山路漫漫,我总是在半路就把果子包拆了,坐路边吃个干净,没有零食的年代,是盼望过年的,盼望走亲戚的,非常不错的回忆。

还能称为独一无二的存在,便是“撑酒”和“包圆”了。“包圆”就是寓意欢欢喜喜,平平安安,一定团圆。它是用煮熟捣烂的芋子羹和蕃薯粉拌和做皮,冬笋丁馅与瘦肉包在里边做成的。撑酒是重复酿造几次后的糯米酒,比一般的水酒是要浓烈许多,好喝的很。

老人们常说起,在最艰苦时,年饭上多没有荤腥,便有那手巧之人,雕琢了那木制的鱼,肉,放在盘子中,栩栩如“真”,旁边都是些蒜,白菜等配菜,同一时代,同样境地,苦中作乐,主人好客的心依旧,客人们也依旧斯文有礼,举着筷子做做样子,还要相互客气,客人没先去的碗,其余人依旧是不可以动的。

谦和,真诚,朴实,勤劳,智慧,是客家人在历史动荡中磨砺而来的梅香,熬过多少代人的迁徙之苦,也依旧守住民/族的气节。这里,是秋/收/起/义的策/源地,红/色的土地上,客家人的热血曾为之熊熊燃烧。

相关文章

  • 浅谈怀远客家风俗

    在互联网盛行的年代,想要了解一个民/族的风俗是很容易的事,搜一搜即可。 但客家人,因历史上多次的南迁北往,迁徙中受...

  • 客家风俗

    夏天了,胃口不好,就炒一个饭,一个客家茶,小孩又爱吃又营养,很多天都没有喝的,感觉好像没有茶感觉到了,花生买了自己...

  • 客家风俗篇

    第一话:客家风俗之打糍粑~ 客家人普遍有吃糍粑的习惯,无论平时或年节。一般是用糯米粉加水煮成糊,然后用手搓成长条,...

  • 《浅谈中国八大方言三》

    《浅谈中国八大方言三》 客家方言,顾名思义,客家人讲的语言叫客家方言。客家人不是少数民族,也是汉人,但他们又不同于...

  • 一个有着客家文化的古镇-洛带古镇

    洛带古镇,一个有特色的客家古镇,有着独特的客家风俗和客家文化,免门票的。 小镇并不大,但是小镇上有一个客家会馆很出...

  • 【客家风俗】客家人的“轿下酒”

    在客家人的日常生活习俗中,逢年过节、婚庆寿诞等红白喜事都要摆各种各样的筵席招待亲友,并把摆筵席宴宾客称之为“...

  • 客家人安装门槛风俗

    今天是老宅装修安装门槛的日子。按照客家人风俗,需要请地理先生看好安装门槛的日子,因为门是一栋住宅的门面,也是风水气...

  • 2018-06-27

    走进客家娘酒,品一段恬淡温情 客家民系是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人口迁徙总是伴随风俗的演变和...

  • 家乡的年俗

    我是客家人,我的老家——三明清流,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这里处处充满了我十分喜爱的客家风俗与美食——走街串巷...

  • 徽州民居

    徽州民居 各个民族都有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他们的房屋样式也是截然不同。比如客家民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浅谈怀远客家风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jjy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