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家乡的年俗

家乡的年俗

作者: 樂子 | 来源:发表于2018-03-04 13:12 被阅读18次

        我是客家人,我的老家——三明清流,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这里处处充满了我十分喜爱的客家风俗与美食——走街串巷地拜访亲戚;大年三十那晚不绝于耳的鞭炮声;美味的家乡特产豆腐皮……

        乡村的年,在腊月二十三就早早拉开了序幕——人们杀猪宰鸡鸭,制作腊肉,主妇们大扫除、赶集采购年货,到处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

        大年三十那晚,家家灯火通明,人人都聚在餐桌旁,吃着美味的团圆饭。吃完饭后,大家来到电视前,观看春节联欢晚会。在这鞭炮声彼此起伏的除夕夜,除了小孩,大家都要守岁到十二点,“开门”接年后,才去休息。大年初一,人们提着的贡品与香烛,去庙里拜拜,许下新年的心愿之后,才带上礼品去走亲访友。客家人总会端上一杯甘甜的“金桔茶”招待你,祝你在新的一年里甜甜蜜蜜。

        过了初七,在城里工作的人都离开了,而这里的重头戏才刚刚开始。村里的老人号召村民们一起制作板凳龙。龙头、龙尾是由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制作。他们挑选上等的竹篾编制好框架,再用传统的米浆把彩纸粘在龙头、龙尾上,画上鳞纹,点上龙眼睛,缀上彩纸绞成的“龙须”,整个龙头和龙尾顿时变得栩栩如生。而龙身则由各户人家自行制作。其实,龙身是由许许多多节木板组成的,每节木板状如长条板凳,所以得名板凳龙。木板的两端分别钻上直径5公分的圆孔,便于龙身的串联。板上一般扎有三个用竹篾编成的灯笼。最后,还要在灯上贴花,写吉祥语,如“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等。

        板凳龙强调龙队的团结协作精神,虽然它不能像布龙那样舞出各种花样,但表演起来宏伟壮观。正月十五那天,当夜幕降临时,家家户户扛着点亮蜡烛的龙身来到庙口,在锣鼓喧天的伴奏下,龙身逐一与龙头、龙尾拼接在一起,完成“穿龙”仪式。长达600米的板凳龙在爆竹焰火、五彩灯笼照耀下,浩浩荡荡地从庙里出发。龙在领头者的引领下,穿梭在街头巷尾,时而盘旋绕行,时而奋勇前进,近看似火龙翻腾,远看似满天流星。而各家各户都摆起了贡品,在龙到来时还放起五光十色的烟花,虔诚接龙。之后,龙耀武扬威地抵达广场,领头人手持龙珠“挑逗”着龙绕圈。只见整条龙慢慢盘成一个螺旋状,龙头在内,龙尾在外,眼看着就要撞上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领头人停下来,高举龙珠左右摆动,龙头很快突破重围,轻松自如地绕了出去。真是一场精彩绝伦的舞龙表演,掌声可谓是惊天动地!

板凳龙

        过了元宵节,春节就此结束了。小乡村又恢复往日的宁静。不过,客家人的年俗,因为有了板凳龙更加有趣,家乡也因为有了板凳龙更加生机勃勃。家乡的春节令我回味无穷,它不仅使我感觉到了客家人的热情,也使我更加喜爱我的家乡。

相关文章

  • 家乡年俗

    爆竹声声辞旧岁,锣鼓阵阵迎新年,又是一年春节时。 春节历史悠久,从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演变而。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

  • 家乡的年俗

    我是客家人,我的老家——三明清流,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这里处处充满了我十分喜爱的客家风俗与美食——走街串巷...

  • 家乡的年俗

    年三十,吃年饭,贴春年 已是初一的晚上,感觉年过了一半,因为按我们农村的习俗,年三十和初一是...

  • 家乡的年俗

    我的家乡在陕西,这是一座有名的古城,因为它久远的历史,所以陕西年俗古朴,春节带有地方色彩与乡土气息。 陕西过年时有...

  • 家乡的年俗

    五里一个乡俗,十里一个地方。汉民族人过春节除了共性外,还有其鲜明的个性,这些“个性”因地域的不同而不同。我...

  • 家乡的年俗

    今天小米的语文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根据老舍《北京的春节》仿写一篇自己过春节的文章,勾起了我对童年家乡年俗的回忆。 ...

  • 家乡的年俗

    随着年龄的增长,过年的习俗并未改变,却总觉得年味越来越淡。...

  • 年俗:赛大鹅

    年,很重要。年俗,要传承。 我的家乡有个年俗,赛大鹅,甚是喜庆。离开家乡岁月已久,乡土的味道已有些生疏,乡音有时也...

  • 我的家乡年俗趣事

    我的家乡在东北吉林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虽然距离城市很远,但是,每到春节来临,这里的年味,却比城里要浓郁的多。 年的象...

  • 家乡年俗之拜年

    在我的家乡,除夕和大年初一无疑是整个春节期间最重要的两个时间点。它们是旧年的年尾,又是新年的年头,人们寄予这样的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家乡的年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xif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