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告白》
推荐指数:5
难度指数:2
🤣 《无声告白》,一本小说,有点虐心,读工具理论类的书读得有点累了,想换换文学类的感觉,没想到简单的家庭生活,平淡的学校生活场景,孩子们各种微妙的心理变化都被作者描写得让人心疼。鲜活的生命在被事件中的成年人认为无比正常的行为中,一点点变得敏感,压抑,恐惧,无力,无助,逃避,永远的离开……幸好父母在事件后有所反思和改变,也给家里的小女儿的生活留下点光亮。
根源在父母,书中毫不避讳的给出这句话,从父母,父母的父母,再到三个孩子,原生家庭又被放到了非常显眼的位置去顶锅,我们成年人,为什么,就不可以,让原生家庭的的伤害到我为止,那是为人父母的责任与修行,尽管不会彻底消除,但要有意识,让你负全责的那个小生命,不用为了父母的期待,替别人过他的一生。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
一切根源在父母,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忽然明白父母的责任在哪里。本以为是鸡汤类的,读完发现是一本非常撼动人心得好书,书中讲的是一个美国家庭的故事。
开头就以大女儿莉迪亚的死开始,然后由父母兄妹的回忆和思考展开,本以为是他杀,最后竟然是自杀,小女孩承受不了父母的过高期待,过度关注,自己又无力实现父母愿望一步一步走向大海。
根源在父母,从女孩父母的成长环境和他们的性格特点来看,上一代的父母带给他们的印记又无情的传递给了孩子们,女孩的父亲是一个偷渡华人,一辈子都想融入,不想太特别,而女孩的妈妈特立独行,想做女医生,想要男女平等,但这母亲的母亲希望她善于美食,结识哈佛男生,这母亲确实满足妈妈的期待,在大三时与哈佛男热恋,也就是这个一直想融入的华人,然后怀孕停止学业,在生完第二个孩子以后突然离家,想去实现自己女医生的梦想,造成两个孩子的不安全感和老公的压力,后来因为发现怀了第三个孩子,无奈放弃学业和自己的梦想回家,但母亲却把自己未能实现的梦想,放在了对大女儿的期待上,于是全心投入培养女儿,希望女儿当女医生,但女儿压力好大,想彻底逃离,最后无人理解她,走向了极端。父母很不理解,他们如此重视她,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幸好慢慢的,他们有所体悟,放下了期待,也许这对家里没有存在感而且非常敏感的二女儿来说是一个好的开始。
从本书中我得到几点体会:
1.做好自己,不为别人的期待而活。
2.作为父母要尊重孩子,尊重孩子是一个鲜活的小生命,他要有自己的生活。
3.原生家庭会对每个人有影响,那我们就让这影响到我为止,不对下一代造成伤害。
最后的最后我想说,无人能懂也许是世界上最悲惨的境遇,如何让我们的孩子被我们懂得,被我们理解,被我们看见,不再像我们小时候那样,留下伤痛然后用一辈子去疗愈,我们准备好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