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章句集注》講解-95

作者: 雲十五 | 来源:发表于2021-01-05 14:35 被阅读0次
    《中庸章句集注》講解

    “蓋天地萬物,本吾一體,吾之心正,則天地之心亦正矣。”天地萬物一體,在前面講的時候,給大家囉嗦了很多。不一體,你心一不正,各種逆氣就是不好的氣就出來,你就會以這個去面對人,面對人的時候人也不和了,人不和,人所有的氣都不平。所有的氣不平的時候,他就對外攻擊,向外侵略,向外追求。就是向內尋求不到的時候,他就要向外追求,向外追求的時候就傷害萬物,砍伐森林等等,這些都屬於這一類。反過來,自然環境惡化,又影響著人的心氣,更難和平。就現在,你說出去散個步,氣都喘不過來,年前的時候,晚飯後我出去散個步,喘不過氣來,這是污染造成的。你想想,就這個樣,這就是氣不順,自己氣不順,那脾氣能好嗎?這還是感覺明顯的,其它的一切,你望一眼沒有綠樹,不聽鳥語,不聞花香,到處就是硬邦邦的水泥地,到處就是那種污染的氣味,這樣你說影響人不?這樣人和萬物和自然之氣交互作用,你說我們與萬物,與天地是不是一體?這是從現實中我們可以感受的,按這個推理可以推的。儒家不講這樣的推理系統,不進行這種邏輯思辨,直接讓你感受天理就是人性,人性和天理是一個,天理就在我們心中,我們就以這個感萬物,你感受到,你的德性就高,你感受不到,你的德性就低,直接這樣來。之所以直接這樣來,外在邏輯的思辨很容易出差錯,像西方哲學,沒有一個西方哲學是最好的,它總是有漏洞,沒有沒漏洞的,所有的哲學家都是他們西方後邊的哲學家抱著批,都是這個樣,所以說邏輯論辯很容易出這樣的差錯。中國的文化不進行這樣的論辯,直接感受,你感受到就是君子,是君子就提拔你做官,感受不到你就是老百姓就是小人,你是小人就在家裏養父母,能夠按理行事,按道德行事行了。

    所以人心氣不和,萬物都與我們作對,如果心氣和的話,天下都和諧。從我們個人的感受來說,我心氣和,周圍的環境就是和諧的,儘管有這個污染有這事那事的,不在意它。有貧富的差異誰富誰富去,我不管,我不羡慕他,這樣你想一想,嫉妒、怨恨也沒有,你說我們心氣和的話,周圍的環境是不是和諧的?和諧的時候,你看我剛才講這些草木到處看不到,你看到牆角下拱出兩根小草來,嫩綠綠的,長得很起勁,心中都有樂,還能見它的善,你看它,就在這樣一個小縫,水泥地的那個縫隙裏邊,就這樣鑽出來了,多強的力量,多頑強的意志啊!是不是?我欲仁,就是“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這是我們自己的感受。那你再往上說,按中國古代的文化,《易經》乾卦《彖》辭上講“首出庶物,萬國咸寧”,如果心氣極其平和,達到聖人的境界,就你的德性,人望而生畏,望而生畏你自然就到高位去了。後邊《中庸》就是這個說法,自然到高位上,你到了高位上,按照天道性理來制禮作樂,天下就和平了,就能致中和。只要出了這樣的聖人,周圍望而生畏,都信他的,然後國家信用,做國家的首腦了,把這個國家治理好了,其他的國家跟著學,那天下就和平了,那整個現在天地不能安其所,萬物不能隨其生的狀況,一下子就改變了,幾十年又恢復到沒有破壞之前的狀態,它自然恢復。只要能有聖人出,用禮樂的教化讓人心氣和平,然後尊重萬物,敬鬼神,這個事並不難,在儒家看來不難,從中國的歷史看不難,難在得有聖人出,沒有聖人出就是這樣一個狀況。這樣說,你看看後邊朱子注釋,我們就好理解了:“蓋天地萬物,本吾一體,吾之心正,則天地之心亦正矣。”我個人的心正,那天地的心也是正的,我個人的心正,達到聖人,那天下人的心都歸正,也是天地之心正,這二者之間沒有距離的。我們現在思考用邏輯思辨,你自己再心正,人家不用你,那怎麼讓天下人都心正啊?如果按邏輯思辨的話是這個樣。天地之理不是邏輯的結構,大家明白這一點,你自己感覺到心正,人家又不用你的時候,還是心沒有正。正到一定程度,一定會“首出庶物,萬國咸寧”,一定是這樣的結果,這是孔子《彖》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庸章句集注》講解-9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lkaw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