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民国《龙游县志》记载,溪口纸张交易“繁盛乃倍于城市焉”。清光绪二十年,村里有纸商9家。在民国年间,有正泰﹑元大等纸行6家,老板分别来自上海﹑杭州﹑宁波﹑常州等地,生意十分兴隆。
1916年,浙江省政府在溪口投资创办省立改良造纸传习工场,用水碓作动力拖动小型打浆机打浆,生产手工竹浆纸,质量提高,产量增加,成为当时全省技术最为先进的造纸企业。1929年,溪口商人邱樟保不惜巨资买下省立改良造纸传习工场,改名邱和记造纸厂,采用新工艺生产皮纸﹑元书纸,风光一时,名声远扬。后浙江省衢州专员公署租用该厂,创办改良造纸厂,开发生产文化用纸,供省内报刊﹑杂志﹑教科书印刷及各县文化教育之用,是全省同行业龙头老大。
土纸共和国成立以后,当地政府大力引进先进造纸技术和先进设备,极大地发展了生产力。土法造纸工艺遂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溪口纸栈有邱公栈、劳元记、龚宝仁、珄记、劳永吉、黄镜明、邹恒记、张悦和、蔡聚源 小城镇也有新华书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