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郁友康复,一直是郁金香的心愿。郁金香陪伴者自2020年七夕节上线以来,备受郁友好评。100余名郁金香陪伴者,用他们满满的爱意和专业知识,陪伴数千名郁友走过了春夏秋冬。
现开设郁金香陪伴者专栏,郁金香的陪伴者们,将用文字书写他们的陪伴故事,有温情、有感动、有哲思,让我们在这里,和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相遇....
![](https://img.haomeiwen.com/i20748487/2821af1333d4f17d.jpeg)
考试前夕,当孩子开始焦虑
学习心理学已经有6年多了,也咨询和陪伴过不少个案,在面对来访者时,我感觉自己的共情能力、接纳度还是比较高的,所以我自我感觉挺良好的。
可是在和女儿的相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还是经常无意识地套用过去的模式和女儿互动,去给她讲道理,尤其是在她有考试焦虑的时候,但事后我发现效果不好,说了几次,孩子就不耐烦了。
举个例子,有一天晚上,考试前夕,孩子和我说了好几次:“啊呀,明天要考试了,怎么办呀?我都没复习!”、“我感觉我英语要完蛋了,我上次考试就没考好,才考了这么点分。”
这个时候,面对女儿的情绪表达,我会很习惯地说:“我高一第一次考数学才46分呢,也不影响我考大学。”、“你上次没考好,应该做的是去看看哪里没学好,把这些提上来,没事的,下次还是能提高的。”
除此之外,我还会讲些别人从谷底爬起来的例子,但我发现,听了我的这些话之后,孩子很快就不耐烦了。
虽然我也能及时闭嘴,但我并没有及时去觉察自己的问题,或许是有一种无能感,让我不想去探索自己背后的那个“为什么要这么说?”
![](https://img.haomeiwen.com/i20748487/b1f814d2cd193e58.jpeg)
讲道理的模式,是否定孩子的感受
过去,当我遇到孩子有消极情绪的时候,我说的最多的是:没必要担心,不要紧张,考不好也没关系,做不好也没关系,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等等。
或是换种方式,对孩子说,你应该重点关注过去做错的地方,查漏补缺,这样下次会越来越好。
从表面上来看,这些说法好像也没问题,这是我过去讲道理的模式,我相信也是大部分家长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的关键词是:应该、不应该,没关系、不要担心。
后来我想了想,我这样说,看似是在为孩子好,其实根本没有任何意义,对孩子也没有任何支持。
就比如,“考不好也没关系”,那是我的想法,对孩子来说,考试成绩就是很重要的呀,是孩子在学校获得成就感的重要来源,我自己小的时候,也一样会紧张自己的成绩,这是无法完全避免的。
再比如,我习惯让孩子不断改正错误、不断进步,事实上,我是在教会孩子总是先去看到自己不够好的部分,孩子听到的是妈妈更关注我做得不好的部分,而我做对的部分,是不值得一提的。
久而久之,孩子就容易形成完美主义,一旦自己有做得不完美的地方了,就容易自责和自罪,进入内耗模式。
所以,我的这些话,看似是在鼓励和支持,其实是在否定孩子的感受,传达给孩子这样一个信息:你的焦虑是无意义的,你不应该焦虑。
这样,自然无法共情到孩子的感受,孩子自然会觉得,你根本不理解我,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所以她当然就不爱听了,有时甚至还会感到愤怒。
![](https://img.haomeiwen.com/i20748487/646e99a955972ea6.jpeg)
为什么我们接不住孩子的情绪?
就在前几天,又是临近考试的时期,有一天晚上,孩子又开始焦虑了,说明天要开学考啦,和期末考试一样重要呀,怎么办?
我刚开口说了一句,我就意识到,我又回到过去的模式了,于是我马上闭嘴,回到房间做了几个深呼吸。
我开始问自己:为什么孩子一开始紧张、抱怨,我就想马上安抚她?想让她停止焦虑?
噢,原来不是孩子的焦虑紧张有问题,是我害怕面对孩子焦虑的情绪有问题,我在焦虑孩子的焦虑,我不敢面对孩子的这份情绪。
为什么我如此不敢面对?我继续问自己。
原来,是因为我担心孩子会因为开学焦虑、考试焦虑而不去上学,而不去上学,就可能会引发一连串灾难性的后果,我不敢去面对,所以,当她一说她紧张的时候,我的这份担心和害怕就会出现。
所以,我不允许她紧张,所以,我要阻止她表达她的焦虑,我总想着把她的焦虑解决掉,最好她不要有任何焦虑。
其实,真正的问题是在我自己身上,是我不敢面对她的这份焦虑,我不允许她有焦虑情绪,我接不住她的这份情绪。
实际上,任何一个人都会有焦虑情绪,而情绪会来也会走,孩子表达完了,被理解了,或许情绪就走了,她自己就能调节过来了。
而我为了避免自己有焦虑,所以不让孩子表达情绪,我要处理的是我自己的焦虑,而不是孩子的,这才是问题的根本。
![](https://img.haomeiwen.com/i20748487/da77f86306718248.jpeg)
直面内心的恐惧,允许孩子表达
而当我想通这一点的时候,我就不会再想着,要怎么对付孩子的焦虑情绪了。
我开始进一步思考,我为什么这么害怕孩子的焦虑呢?原来,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我不相信孩子,我有灾难化的思维,是我自己的内心还不够有力量,还不能接纳和允许孩子有脆弱的一面。
这其实也侧面反应了,我还不能够接纳自己脆弱的一面,似乎一旦我承认了自己有脆弱的一面,就意味着自己不够好,就会被抛下,就会不被爱。
我看到了自己心底深藏着的那一份害怕不被爱的恐惧,而一旦我去直面,我便发现,原来这份恐惧,它并不是真的,它是一个虚假的谎言,但它却一直以各种方式出现,为我制造麻烦。
所以,是我自己内在的安全感还不够,还不够接纳自己爱自己,我要做的是继续修炼自己,而不是阻止孩子表达自己。
当我想明白这一点的时候,我觉得内心空旷了很多,绷得不那么紧了。
于是我走出房门,对孩子说,考试前有点紧张这很正常,每个人都会有的,我小时候也一样。
当孩子再说紧张的时候,我就做着很夸张的表情,一边扭动着身体,一边唱着要考试啦,你好紧张呀,你好紧张呀,问孩子我唱得怎么样,孩子说不怎么样。
然后我又说,要不这样吧,要是你还紧张的话,我陪着你,咱们一起在地上打几个滚怎么样?一边打滚一边喊好紧张呀,好紧张呀,孩子笑了,说我才不要呢。
我感觉她放松了一些,就没再提这个话题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0748487/ab6629d901ef5236.jpeg)
家长越允许,孩子越康复
前后用这二种不同的方式和孩子沟通,我能明显感受到,后一种沟通方式效果更好。
在第二种方式中,我更接受孩子表达她的焦虑,并且用些许搞笑的方式让孩子表达她的情绪,这让孩子感受到,她的情绪在我这里是可以接受的,我觉得有情绪没啥大不了。
长此以往,她或许就能学会对自己的情绪保持宽容,并且想办法和它相处,而不是被情绪淹没。记得曾经有位老师说过,做父母,有时候不要总是思考我要做些什么,而是要思考我不要做些什么。
在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的时候,或许我们家长不要做些什么才是对的,那意味着你有足够的力量去面对这份情绪。
而当我们有足够的力量接纳和面对这些负面情绪的时候,孩子才会允许和接纳自己,情绪才能流动,流动了,或许就有出口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0748487/3370692767a11bc2.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20748487/910b935555fd95df.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