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注意到《基层女性》这本书,还是上个周。这本书为何广受欢迎?
考虑了几个方面:
首先,作者是一个草根女性到小市民的缩影:作者自述,是出身于安徽农村的,贫穷普通家庭的女孩,后来,19岁的她,怀揣240元,来到大都市上海谋生。从10岁起,她和弟弟们作为留守儿童,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就连做饭,还是踩着板凳,因为够不到灶台。而从19-29岁,10年间的收入,都反哺父母,帮两个弟弟念书,到也接来上海安顿。而饱受重男轻女家庭的盘剥的她,即便如此回馈父母,都不会得到父母对三个孩子的一视同仁的爱。假如父母仅有10块钱,会给两个弟弟一人5块钱,根本没有她的份。成年后,即便父母给两个弟弟资助10万多块钱房子首付,而在父母这里,作者创业初期借的2万块钱,还得还回去。
其次,作为长姐身份对原生家庭的付出:与很多普通家庭长子的亲身经历是极能引发共鸣的。在万万千千的普通农家,长子长女,往往都有带大弟弟妹妹,做家务、分担父母体力、家庭财力支出等方面的经历。
最广泛的,普通人在大城市扎根的成功典范:作为一个没有身份、没有背景、没有学历、没有脱俗容颜的普通女性,在这一波巨大的城市化浪潮中,一步一步扎实肯干、挑战自我、主动成长,到实现在大城市安家立业,王慧玲,无疑活出了自己人生的华彩篇章,活出了大部分人难以企及的人生高度。对这个身份的羡慕与向往,可以让很多人有很强烈的身份认同感。
不说别人,我也是普通家庭的,没有背景、没有资源、没有姣好容颜的平凡人,我也想活成她那样的我的人生我做主的精彩经历。还有《热辣滚烫》中的乐莹,胖、懒、笨,加上自私的妹妹,懦弱的自己,挖墙脚的闺蜜,睡了闺蜜的男票,这所有的灰色背景里,乐莹却能一步步认真锻炼身体,一次次主动挑战自己,终于迎来减重翻盘,拳击高光,赢得自己的高光时刻。
加上,文章架构精简明快。与原生家庭,尤其是父母,确立边界,精神独立;自我成长,物质与精神都独立;以及两性关系,创造价值,共享成果。在中国的这一代人的巨大的社会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与自身能力的成长,与父母,与自己,与男性关系也处于一轮崭新的、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之中。很多女性,在这个社会行走,逐渐达成了一些比较受欢迎的社会共识。
此外,文章做出清晰确定的回答。对人生能依靠谁?为什么要结婚,爱情、婚姻、生子作为三个不同课题来拆解,传统婚姻对女人的盘剥,展示了现代健康婚姻,女性可以拥有什么,以及为什么要生娃,为谁生孩子等一系列,做出了清晰而确定的回答。
是的,人生能且仅能依靠自己,孤独是人生的常态,只要拥有人生选择的能力与权力,人就会给自己安全感。孩子,是为女人自己生的。彩礼,其实是对女性婚姻风险的一份保障。
在阅读的过程中,可能是最近阅读速度提升了,一本书,一下午就看完了。
其实,我个人觉得,是有一些比较实用的操作方法,比如,强调女性,尤其是基层女性,要经济独立、思想独立,作为一个独立的人,人生能且只能靠自己。面对生活的难题,或者其他再艰难的困难与挑战,鼓励读者相信永远有选择的权利。这让我联想到了现在强调的“有解思维”,任何一个困境,都至少有三个解决办法。哪三个解决思路呢,我考虑的是包括但不限于,主体,你本身;客体,困难本身;你与困难的关系,面对的困难解决途径。
再就是强调女性自我的成长,主动吃苦,认认真真为自己人生打地基,开拓人生疆土,一砖一瓦地建造自己的生活大厦。这些都有积极向上的意义。
对于一个年过四十的人,再来看这本书,有点稍微晚点的,推荐阅读的年龄是大学生,或者20岁以下,对生活太多玫瑰色幻想的小女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