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日,晴
再过12天,晨恩就是满9个月大的孩子了。
1.多观察,少说话
我每天早上7:00左右会带晨恩到楼下走走,一来是增加孩子接触户外的时间;二来是考虑到早晨的阳光不会太强烈,适合婴儿晒晒太阳,增进钙的吸收。
记得前不久的一天早上,晨恩坐在手推车上使劲的晃动车子,我知道他又发现了新鲜事物,晨恩抬头目不转睛的盯着眼前的一颗大树,我想他对粗糙不平的树皮产生了兴趣,于是抱起他到树跟前,果真如此,他先看了下我的眼睛,我示意他可以去触摸,他略带小心地把手伸了过去,可惜我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
就在他的小手触碰到树皮的瞬间,我竟然不自觉的“哼”了一声,最要命的是还有点大声,至少在孩子那里肯定是大声了。晨恩快速地把手收回来了,我至今印象深刻,他的小手就像被电点击了一下。
当我再次鼓励他不用害怕,每次到树跟前,他眼睛死死的盯着树皮,然后快速的把头扭回到我的怀抱里。我离开了树,来回几次都是这样,我想我犯了一个比较严重的错误,干扰了他首次接触新鲜事物的过程。
2.婴儿什么时候开始会害怕?
卢梭的《爱弥儿》写过一些关于这方面的,大致是说成人觉得丑的恶的,在婴儿那里可能都是一样的新鲜,他都会很好奇,就比如树皮,有些粗老的树皮,成人看起来可能很丑陋,有点吓人,但婴儿不觉得,所以我们一起来探讨下面的几个问题。
2.1 在树根前,晨恩先用眼睛看了我,在得到我的示意后才把手伸小心翼翼的触摸树皮
在我发现自己完全不懂婴儿的时候,开始找各种书籍来研究,最后发现蒙台梭利的教育方法可能是有史以来最科学的,我决定用在晨恩的身上,从中获得更好的认知。
婴儿从出生那一刻起,就以惊人的能力和速度吸收周围的文化——蒙氏教育理论的重要观点之一。
我们成人很容易当婴儿什么都不懂,我们在他们面前是专家,教育者,用我们已有的经验来干预孩子,这是错误的思维观念,蒙台梭利的早期教育理论主要集中在1-6岁,1岁之前的教育涉及很少,但是她讲述的是框架原则,不是规定性的教育方法,你一定要怎么样,怎么做。比如:我们只需要站在孩子的旁边,认真细致的观察他们,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就可以了,而非好为人师,总用自己先入为主的观念干预孩子们的言行。
在触摸树皮前,晨恩先用眼睛看了我,说明孩子在寻求我的帮助,我示意他是安全的,他才把手慢慢伸过去触碰。我深入思考了这个问题,晨恩是在过去的几个月里面获得了类似的经验。我们为了训练他的感知能力,让他触碰冷的,热的,甚至是烫的,软的,硬的。又比如有一次,我买了榴莲回来,晨恩看到了自然很好奇,然后用手去触碰榴莲,结果被刺到小手了,他看了我一眼,我告诉他,那个是会刺痛人的,他应该大概懂得了我的意思,包括触碰烫的瓶子,以同样的方式告诉他那是危险的,经过多次的强调,他再次遇到新鲜的事物,首先会寻求你的帮助,来判断是不是安全的,然后再小心翼翼的尝试。
2.2 我“哼”的一声到底有多糟糕?
应该讲非常糟糕。
首先,干预了孩子认识事物的过程,破坏了他的认知。
被我“哼了一声”,他以为树皮是很危险的,在大脑里形成很深的记忆,最坏的就是类似成人世界里面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很庆幸的是婴儿的记忆周期还不是很长,我们要很好的利用这一点来帮助婴儿克服害怕。
其次,信任问题。
婴儿小的时候很需要身边的人给他安全感和信任感,他们遇到新鲜事物,会寻求你的帮助,要如实客观的告诉他准确的信息,这可能是很严肃的一个问题,千万不能前后不一,你看我眼神示意他是安全的,结果“哼”的一声警告他是危险的,这简直太糟糕了。或许经历过多次这样的过程,孩子就不怎么再信任你了。
3.我是怎么让晨恩克服害怕树皮的
过一段时间,比如5天以后,让他尽可能忘记树皮和之前的那段经历,然后再到树跟前,眼神示意他,并且用自己的手去触摸树皮,最好是不要说话,很自然的触摸树皮,让他觉得这没什么就可以了。
我尝试过说一些话,告诉他不用害怕,但是毕竟他还是不懂言语,此时的任何语言可能会让他误会,因为我发现他还是很谨慎的。
这样经过多次让他去触摸树皮,一开始也可以先找看起来比较光滑亮丽的树皮让他去尝试,我猜这个时候的孩子在视觉上也已经获得了一些经验,比如他遇到过尖锐的东西,像榴莲,过于粗糙的东西,或许孩子会认为是比较危险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