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在蛤蟆先生和苍鹭第四次面谈后,蛤蟆想到自己一直在自我批评甚至自我惩罚,蛤蟆就很不安。与此同时,他也察觉到自身的变化——他的内心深处多了几分力量。他发现自己能更理性地思考那些让人情绪翻腾或是感到害怕的想法。
蛤蟆想好了,他要辞职,他觉得没法儿和老獾再对着干。他那么强势,那么确信自己是对的。可转念又想,为什么呀?为啥自己就得同意他的想法?为啥就不能按自己的想法去做?
会面时,苍鹭问蛤蟆感觉怎么样。蛤蟆告诉苍鹭,他感觉好多了,我明显比过去感到快乐,精力也充沛了许多。苍鹭问他,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蛤蟆回答,自己不确定,要了解自己脑子里的想法是很难的。不过,我明显感到更有力量了,这很难解释。有时那种熟悉的情绪还是会来,我会悲伤,会觉得自己没价值。那种情绪还藏在我心里某个角落,可再也不会占据整个心房。自己似乎能把它赶到角落里,不再被它牵着鼻子走。
蛤蟆发现,他现在的状态既不是“父母自我状态”,也不是“儿童自我状态”,好像是在另一种状态。苍鹭说,这就叫“成人状态”。
“成人自我状态”指我们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它让我们能应付此时此地正在发生的现实状况。
在这个状态下,我们能计划、考虑、决定、行动,我们能理性而合理地行事。处于这个状态时,我们所有的知识和技能都能为自己所用,而不再被脑子里父母过去的声音所驱使,也不会被童年的情绪所围困。
——这是我希望自己能达到的状态。
处在“儿童状态”时,你会体验到过去的感受,好的坏的都有。你会再现过去的情形,再次体验过去的情绪,可你学不到任何新的东西。
而处在“父母状态”时,基本上你不是在挑剔就是在教育别人,不管是哪种,你都在用言行重复从父母那里学来的观念和价值观,你会想证明给别人看,让别人接受你的观念和价值观。——固执己见
只有处在“成人状态”时,才能思考当下的事情,评估自己的行为,或者倾听别人对你的看法而不马上驳斥,当然这一点很难做到。
——这样才会不觉得自己内心还是个孩童。但这个过程需要艰辛的努力和刻意的思考。
苍鹭告诉蛤蟆,他认为,没有人能“让”我们产生什么感受,除非他们用蛮力胁迫你。说到底,是我们“选择”了自己的感受,我们“选择”了愤怒,我们“选择”了悲伤。
苍鹭问蛤蟆,你还要为自己的不快乐责怪别人多久?蛤蟆心里满是矛盾的情绪,他下意识地知道,自己正处在自我探索的重要时刻。
——蛤蟆和我都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包括自己的情绪。如果为自己负责,就会认识到对自己是有自主权的,因此就知道自己有力量来改变处境,更重要的是,有力量改变自己。
苍鹭说,对于父母,要做的就只是原谅他们。蛤蟆不明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