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集 朗读课:治愈蛤蟆先生的5句话
今天我们来朗读这本书——《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的片段。
一个陷入了抑郁情绪,而且非常悲观的人,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在这本书里面,简直就是像照片一样给我们呈现了。它是这么讲的,说蛤蟆觉得日子过得特别慢。他无精打采,总是很早就醒。脑袋里还常常出现悲哀、病态的念头。在悠长的白天里他通常感觉好受些,可一到晚上,他就开始焦虑起来。他强迫自己每天都要去散步,可即便沐浴在冬日暖阳里,他所看到的一切,也都像黑白照片一般,失去了往日的色彩。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了解身边有抑郁症的朋友。对他们来讲,首先就是视觉和触觉发生了变化,眼睛看出去,所有的东西都自带灰色滤镜,没有那么鲜艳,没有那么生机勃勃。你看到一朵花在怒放,你说这个就是春天来到了枝头,他们看见说是一团棉花像纸片。什么东西都不来劲,眼睛是不兴奋的。
所以这个时候你就想他的状态是什么?就是平缓,相对比较麻木,没有新鲜感。所以你在语气的处理上面,应该是平静的,但最重要的是你要理解他们。那当蛤蟆先生决定去看苍鹭医生之后,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去分析自己抑郁产生的原因。
苍鹭医生给他的建议是什么?一定要回到自己的童年状态,看看你的性格是怎么形成的,看看为什么你在遇到这样的事会有这样的反应和状态。
所以蛤蟆就回忆了一下自己的故事:
我最久远的记忆是,我坐在一把遮阳伞下的沙地上,感觉很悲伤。我们总是去康沃尔郡一栋黑乎乎的,叫苔藓屋的大宅子里度假,你得走上台阶才能进屋,从那儿能看到海港的漂亮景色。可我每次去那儿都不开心。父亲只有到周末才下楼,作为独生子,我只能和保姆还有母亲待在一起。母亲永远在忙,以至于我大多数时间,都是独自待着,黯然神伤。
那他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他说:“我想他应该是那一代人的典型代表吧。努力工作,用家长作风对待下属,用道德说教对待家人。我还很小的时候,就被祖父带去参观酿酒工厂,被别人称作蛤蟆少爷。我还记得祖父指着我对工头说,这可是未来的董事长,而我却感到害怕。”
为什么?蛤蟆叙述了他感到害怕的原因。是因为他一直觉得他的祖父和父亲对自己不满意,回忆起这些他甚至哭了起来。苍鹭医生就静静地看着他哭,接下来问他:“那你的父亲呢?”
蛤蟆就擤了擤鼻子接着说:“我总觉得父亲希望自己能活成祖父那样,可实际上他并没有,所以才会对我加倍严厉和专制。现在想起他,哪怕他死了有20年,我还是能感觉到他对我的不认可。我从没成为他希望看到的我。”
这句话讲得多绝望——“我从没成为他希望看到的我”。有很多的亲子关系里面,其实都是这样。因为孩子觉得不被认可不被接受,所以反而疏远、冷淡和抗拒。我看过一个调查报告,说小孩子在0到2岁之间,他所能形成的是什么呢?是安全感。那么在2岁到5岁,他所能形成的是什么呢?是情感关系,他能感受到爱。那么在5岁到10岁,他已经上学了,他所最重要的形成的是什么?是关系,怎么处理自己和社会上这些人之间的关系。
这三个特别重要的阶段,就是0到10岁,其实父母在这个阶段,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那么应该怎么样对待孩子,怎么样建立跟他的感情,怎么样表达自己对他的期望,这其实是要认认真真学习的。
那在书中我也总结了一下苍鹭医生的几句话,分享给大家,是我们时时刻刻可以提醒自己的。
第一句话,如果我不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我就不会做这份工作。
第二句话,我会对你倾注我全身心的关注,我也希望你对咨询是全心投入的,但归根结底,这一切都取决于你。
第三句话,要充分理解自我,情绪并非可有可无,而是自我的核心。
第四句话,你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还包括你自己的情绪,你有力量来改变处境,更重要的是,有力量改变你自己。
最后一句非常重要,能帮你的人是你自己,也只有你自己。
我们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也会发现人的改变是非常缓慢的。那蛤蟆先生在面对苍鹭医生的时候,常常会像那个青春期的叛逆少年,他会反抗、他会拳打脚踢,甚至他会崩溃地说我不要理你了,我再也不要来看见你。但这恰恰就是一个长大的过程。
你看从一个孩童的时期,全心全意地依赖比自己重要的人,再到开始怀疑他,破坏这种链接,重新地来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他在长大,直到最后完全独立,这个过程并不容易,它贯穿我们生命的始终。
所以当苍鹭医生要帮助蛤蟆先生,一层一层地剥开自己内心,就是像剥洋葱一样,其实这是需要很多的耐心和技巧的。他一直在提出三个层面的问题,我建议很多想要跟别人建立深度链接,甚至想要和孩子深度沟通的人,拿笔把它记下来。
你可以做他的苍鹭医生。第一,你提出了很好的问题,比如说你不快乐,为什么?你从我这儿感受到了压抑,为什么?就像所有的好问题一样,答案会让你产生痛苦的自我觉察,你做好了解的准备了吗?
第二,有许多问题需要你向自己发问。比如你能停止自我批判吗?你能对自己好一些吗?也许最重要的问题是,你能开始爱自己吗?不管对方是怎么回答你的,不管这个回答有多么艰难,或者有多么善变,最终你都可以向苍鹭医生学习。
他说:“这扇学习之门通向一条艰苦之路,也可能通向深刻的领悟,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正一起努力,在同一条路上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