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妈妈有事回乡下,周一早上我送kiwi上幼儿园。这是他上幼儿园以来我第一次送他。Kiwi很开心,似乎还有点骄傲。放学时我去接kiwi,他看到我忍不住大笑跑过来,连老师都说“唉哟,看到爸爸来这么高兴啊!”。我也很开心,似乎还有点幸福。
晚上睡前kiwi对我说,“明天还要爸爸送我去幼儿园”。我老实回答,“爸爸今天送你上幼儿园再去上班迟到了。明天奶奶回来,奶奶送你去幼儿园好不好?”kiwi不高兴。我于是改口,“那好吧,明天还是我送你吧。”kiwi转脸露出笑容。我清晰记得自己小时候非常讨厌大人欺骗我,因为不愿面对承诺失效的那种沮丧。现在,当我骗kiwi的时候才明白,爱你的人骗你是因为他们希望你顺利度过每一天,甚至有些时候,他们希望你按套路生活以少经受额外的波折。
Kiwi睡着后我还醒着,看着他睡得香甜,让人感受静静的相处才是我们关系的本质,因为再睿智的话语也比不上无言的陪伴。黑暗中,他的呼吸均匀,混合夜露清凉与外界微光,我也因此完全放松下来,随意翻看手机里近日的照片。他多美好可爱啊,美好与可爱过我见过的所有的人。他撅起嘴画画或岔开脚大笑,他拿到蛋糕就挣脱我的怀抱,洗完双手炫耀香香的味道。他生气时扔玩具,开心时抛媚眼。他的坏挑战我的耐心,他的好激发我的慷慨。
偶尔我也会在夜里翻看kiwi出生以来的文字,并惊讶于情感的产生如此微妙又如此明显。科学家总是在研究一个人的大脑可以存储多少数据,却较少听说科学家研究人类对于情感的记忆是否具有同样容量。但我相信,人们在潜意识中会将不好的情感记忆埋葬,而另一些好的情感记忆则会衍化成前进的力量。
身为父母,我们多多少少都体会了地位带来的快感。即使你在公司为客户马首是瞻、在总经理面前战战兢兢,回到家中一样可以发号施令,甚至是朝令夕改。这其实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做父母的,太容易就掉进自以为是的陷阱。其实孩子才是我们的老师,但他们并非教会我们什么,而是帮助我们找回纯真、换位思考和耐心。归根结底,他们帮助我们学会与自己相处,提醒我们评价别人的同时记得评价我们自己。
婚前我的世界很简单,几个音符反复播放就是我的生活。我什么都没有想过,一眼遇见谁心动了她就是那个人吧。没想到结婚后我竟很快“越界”,二人世界还没过得足够火热我就成了一个父亲。一个文艺青年一旦成为父亲那画面一定温情美好。事实呢?看着镜中的自己,我已经从没脾气到脾气暴躁又回到没脾气。冥冥之中“文艺”像块海绵吸收了生活中的负能量,也寄托了无限循环以及碌碌无为背后的不灭理想。
如今,我和darling不再热衷于电影上映的当周就去一睹为快,我们学会了对大多事情控制热情和延迟期待。或者说,我们学会了用熬粥的技巧去面对无可阻挡的时间:那就是沿着一个方向不缓不急但持续不断的行进,直到火候浸润每一粒米,直到汤汁慢慢变得香稠浓郁。
对一个现实主义者(或存在主义者),他的信仰主要由需求决定。在我和kiwi的关系里我信仰什么呢?我信仰“不能应对他魔鬼的一面,就无权享受他天使的那面”。只要时刻记住我的信仰,我就能轻而易举地对付这个小人儿。
养一个孩子易也不易,主要还是看你倾注了什么。不过我建议不要太过严肃以免徒生焦虑,该经历的挫折总会经历,属于你的幸福也总会来临。其实哪有岁月静好,人生是一场“顺其自然”,狭路相逢总是勇者胜。
这就是一个伪文艺青年父亲的自白。
(图片来自网络,感谢你阅读到最后一个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