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实质性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
——《小王子》【法】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
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金钱这个概念的?
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戴了“有色眼镜”的?
我们会以一个人的财富来评判他们是否幸福,仿佛只有金钱代表着一切。
金钱重要吗?
当然重要。
可金钱并不是衡量一个人的全部标准。
一个人很有钱,他仅仅是很有钱,从这以外我们还可以看出什么?
看出这个人的内心充实吗?
看出这个人的品行良好吗?
看出这个人的……
这些我们可能从“他很有钱”看出来吗?
所以说,“实质性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

2.
原始社会时期,没有形成统一的文化,统一的度量衡、统一的语言。
但是我们懂得渴望,渴望一件东西而有了物物交换。
起初的物物交换,是可以用一头羊换一袋米,并没有说要用同等性价比的东西来交换。
进化的物物交换,就不能简单地用一头羊换一袋米,懂得了等价交换。
《诗经》中:“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就为我们描绘了古时候人们以物易物的交易场景。
再进化,已经不是用一头羊换一袋米这样简单了,有了金银。
金银随之被大量开采,而政府又没有标准的刻度和货币,假币不断流向市面
宋代时期,由于难以携带大量金银出门,就出现了交子,这就是纸币的雏形。
纸币更轻便,更易携带,就逐渐变成主要交易物。
而到了现在,人们出行几乎不用带人民币,只要手机一部就可以了,现在的手机网上支付,使用手机网络指纹、面容支付十分便捷,一点就能完成交易。
为什么要说这个发展史?
从货币这个过程来看,“实质性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
后台里的大数据明明白白的告诉顾客喜欢什么、买的最多的是什么,还需要我们一点点的登记吗?
已经不需要了,只要你想看,随时随地可以掉出来,而不是翻开一本本厚厚的笔记本。
这些都是在一般生活中很少注意到,但是却始终在运行着。
货币的变迁,就是从一个个大物件变成一个个小物件,最后变成看不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