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互动不良,要怎么破?
文/赵婉钦
在当代社会,无论你是处在哪一个阶层的父母,都要为生存和发展马不停蹄地奔波劳碌,同时随着孩子慢慢长大,独立意识增强,异地求学、在校住宿等等,这些现实原因加在一起,造成了家长和孩子的物理空间距离拉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亲子之间缺少有效沟通,沿袭以往简单粗暴、冷漠忽视、训斥威胁等原始、本能的沟通方式,那和孩子之间的心理距离也越来越大了。
平时见不到孩子,孩子有什么事也不敢跟你说,最终的结果,就是家长的失控感和焦虑激增而又束手无策,因为孩子在内心已经自动地把父母排除在自己成长的路途之外了。
为什么父母会被孩子排除在自己成长的道路之外?这个过程不是一下子就发生的,而是有一个渐变的过程。不良的亲子互动是孩子一点点对父母绝望的重要原因之一。

接触到很多孩子,他们苦于跟家长无法沟通,当把让自己烦恼、忧愁的事情和内心的渴求鼓起勇气跟家长说的时候,无一例外都会被家长以无法辩驳的理由驳回,甚至遭到嘲笑和责备。长此以往,孩子的心慢慢对最亲的家人关闭。到了青春期,更是面对父母保持沉默、没话说,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当在学校出现问题时,父母再想主动交流,孩子会表现出冷漠和不耐烦。为了避免这些情况发生,父母必须要学会怎样在亲子互动不良时,尽可能地不伤害到孩子的心理。
第一、给孩子一点陌生人的尊重
父母们,如果我说您对孩子缺少最起码的尊重,请先不要生气,而是静下来,回想一下你对陌生人、同事、朋友、生意伙伴的态度,在跟他们交流时,说什么话,怎么说、该不该说,这样说伤不伤感情,是不是内心都会有一个判断,之后再决定怎么说、怎么做。而面对我们最爱的孩子呢?语言和态度往往又是那么的随意、任性,想骂人就骂人,想发火就发火,更有甚者,想打就打,而且还把自己这种在孩子面前恣意妄为的行为冠之以“为你好”的华丽标签,来减轻自己的内疚感。
殊不知,父母这种在孩子面前肆意“暴露本性”的行为带给孩子的伤害是很大的。 精神分析的理论认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需要把父母理想化为自身人格的一部分的,所以,给孩子一点理想化的空间,给孩子一点陌生人的尊重,不要让他们稚嫩的心灵承受我们自己都无法直视的人性的黑暗,这个态度要把它印刻在意识里。如果没有这一点,所有的亲子沟通技巧都是白费。
第二、亲子互动中注意觉察自己的情绪
在咨询中,不止一个孩子跟我哭诉,在家里战战兢兢,因为不知道自己哪一步做错,父母会突然之间翻脸骂人。而有时候,父母对自己又好得不得了。让孩子无所适从,内心产生极大的不安全感。
关键是,有时候父母发火发得莫名其妙,孩子被骂了很长时间,都不知道原因在哪里。 我相信让很多家长来讲同样的事情,家长们会把理由一二三四给你罗列得清清楚楚,并不是像孩子说得那样无缘无故发火。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你让旁观的人明白没有用,要让孩子明白才是关键。而孩子之所以不明白,就是家长在面对孩子的时候,没有理性地给孩子列出一二三四,而是被愤怒的情绪给带跑了,光顾着生气、发火。所以,在亲子互动中,保持对自己情绪的觉察非常重要。
保持觉察等于开了第三只眼看问题。细心的家长可能会发现,由孩子问题引发的愤怒其实只占一小部门,而更大的部分呢?可能来源于工作的不顺利,和同事的矛盾,领导对自己的否定,生意上的烦心事等等,这完全是成人世界该面对的问题。
由于这些工作和生活当中的负面情绪,自身没有及时的处理掉。导致在跟孩子交流时,依然带着这些负面情绪,变得超级没有耐心,非常烦躁。孩子成了出气筒,成了帮我承受负面情绪和生活压力的“沉默的羔羊”。可怕的是,我发现很多抑郁症的孩子,本身就长期、持续地暴露在这些成人世界传递的重压之下。 对此,父母们需要有一个警醒。成人世界的压力,让我们自己面对,不要过度暴露给孩子。
因此,在亲子互动不良时,父母一定要先对自己的情绪有一个觉察,即便是发火之后,冷静下来也要想一想,自己的愤怒、发火到底是自己的问题多一些,还是孩子的问题多一些,那如果反省出自己的问题占大部分,就要在事后跟孩子简单阐明,划分清楚责任,并为自己的错误行为向孩子道歉。
第三、觉察之后要有行动
很多家长会以为跟孩子讲这些孩子不会懂,也没有必要,所以选择把自己的错误放在心里,期待自己下一次去做出行动上的改变。其实不然,第一行为的改变是很慢的,需要不断练习。其次,我们往往看到家长不去对自己的愤怒进行责任划分,对孩子产生的伤害是持续性的,因为但凡家中有事孩子会不断地归罪于自己,认为什么都是自己不好、不乖,才造成家里出现这么多问题。比如父母生气是自己的问题,父母吵架不和是自己的问题、父母离婚是自己的不够好,家里经济紧张是自己不够节约等等……长期在这种不健康的自我归因思维之下,很难有自信、乐观的心态。
因此,父母觉察到自己的情绪之后要有行动,帮住孩子消除负面自动归因的影响。这些行动包括但不限于向孩子解释清楚自己的生气,并不是因为他或者他的原因只占其中很小一部分。同时告诉孩子,自己对待他错误行为的方式也有问题,同时提出邀请和期望,让孩子帮助自己一起改进。
要知道,言传身教,就是在一次次有改进的亲子互动中不断加强的。试想一下,如果父母都是识别、处理、面对、表达情绪和解决问题的高手,孩子在这方面想不优秀都难。而一次次互动,就是一次次的学习和练习。让孩子以后在情绪管理和问题解决中更加得心应手。
第四、提前打好心理预防
想法很好,看到这里的家长朋友们也都热血沸腾,希望做一个全新的父母,有智慧地和孩子一起成长。然而现实中,面对孩子,情绪总是会来得那么猝不及防,此刻所有的美好想法都化作一地鸡毛,怎么破?朋友曾教给我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分享给大家。
朋友目前在家全职带娃,和孩子朝夕相处中耐心被磨得越来越少,免不了生气时会对孩子大声训斥,每次发火之后又非常后悔,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她就提前就告诉孩子不管你做什么事情,有时候你做错了,如果妈妈忍不住大声吼你,而不是冷静地跟你对话,这是妈妈处理的方法不对,不是你的问题。你做错了妈妈应该耐心的,好好的跟你一起沟通,和你一起想办法改进。如果妈妈到时候忍不住发火生气,你可以跟妈妈指出来。帮助我一起改进。
就这样,她不断地把这个发火责任划分的观念告诉孩子。所以她真的忍不住发火,大声吼孩子的时候。孩子很委屈,但是他会嘟起小嘴,咕哝着对她说:妈妈你发火,这是你的错!朋友听了,虽然依然满腹怒气,但确实是自己的承诺,所以就忍着怒气到别的房间去冷静一下,让家里的其他人陪着孩子。直到自己怒气平息。而时间一长,自己随意对孩子发火、发怒的次数也逐渐减少了。
自己的愤怒自己扛,自己的焦虑自己解决。如果小结一下亲子互动不良时,家长如何降低对孩子的伤害,说到底在于家长,愿不愿意学习和改变,愿不愿意在跟孩子沟通时少一点任意妄为多一些尊重,愿不愿意在亲子互动中识别自己的愤怒并学会控制,我认为,这是智慧家长成长的必经之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