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的天气微微放晴,甚至偶尔有几缕阳光透过窗户在地板上显得明亮斑斓。
原本想前往咖啡厅再写文看书,在咖啡厅里随机轻盈的音乐声、忙碌的店员、咖啡的香气和旁边似有若无的窃窃私语,是独属于小资的烟火气,这些是自己抬眼就喜欢的每个细节,但它们又与自己的世界关联不大,所以可以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而无须关心那些人来人往,算是自己心中文艺的桃花源了。
明明自己在宿舍依然实现音乐、咖啡相伴,其实一样可以看书写文,但是自己老是觉得在宿舍没有那么的闲适,总觉得缺了点什么。之前也没探究许多,去咖啡厅就当出去散散步学习了。其实也不是第一次发现,其实如果真的沉下心来想好好看书,在宿舍有大把机会;总觉得宿舍环境并不理想,所以一拖再拖。我不否认自己偏好的环境可以更快进入理想的状态,但最根本的是自己不太想罢了,人总容易忽略深层次的原因而选择归咎于外出的显性条件。
老房子里老式的布置、房间里仅有的大阳台挂满各类晾晒的衣服会阻挡丝丝缕缕的阳光、某些斑驳的墙壁甚至毫无新意、时间洗礼下的窗帘,这些我不喜欢的,但是因为种种因素又暂时不能搬动的这间房子却依然是自己在这座城市回归时依赖的住处。自己不由得感慨,如果那一家家戳心巴的咖啡厅是理想,那么这个总有不太喜欢因素但是给自己庇护住所的房子却是生活啊。
我心目中的生活就想展现那个全部只有自己的喜欢的敞亮的光鲜亮丽,事事顺心圆满,平安喜乐;但是生活却有掩盖不住的一些疲惫。那些疲惫就如房间里那些或不太喜欢的细节、或是如灰尘,在你不知不觉中一点点累计,想要用鸡毛掸子扫去,而即使用力想要清洁如新却还是留下有些脏兮兮的痕迹。
那能怎么办呢?就真正学会去接受那些可能蒙尘的生活,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去努力过好呗。就如今天下午自己选择留在家里,把窗台的衣服好好挪下位置,空出一片明亮的区域,然后点了一杯喜欢的梅子咖啡,放上喜欢的音乐就开始敲敲写写。
发现自己有时是真的很悲观,对于自己的将来力量预估总是不够自信,但是又有不甘夹杂其中,因为一面害怕自己的力量不够抵达不了理想之城,因为觉得还有许多做得远远不够;但是一面又对自己说你怎么可以灭自己的威风呢。所以每次写文对话,更多的是一种自我对话,想要更深入了解自己,与自己自洽的过程啊。
我希望之前的透过的几缕阳光可以持续得久一些,但是坐在这个位置将近两小时了,那缕阳光就如风,就那么一分钟,望向窗外的天空,还是有些灰灰的阴天。也许就是阴天,那么那缕阳光才显得珍贵。突然想起几年前自己去爬黄山,第一天全天雾蒙蒙的阴天,甚至有些小雨;千辛万苦爬到山顶,期待着第二天的日出,凌晨4点起床顶着寒冷的风却依然没有日出可观看,没有失望是假的。可是在下山的过程中,突然出现十多分钟的太阳,看到了最美的云海。那一瞬间,那两天的苦瞬间觉得都值了。
如果生活所有都是晴空万里,那么我就不会那么期待阳光的温暖了,因为人性本质,容易把易得当作理所当然。而有缺憾的不完美、有念念不得的遗憾,当那缕阳光突然而来,欢欣鼓舞加倍,反而更懂生活的滋味。
现在,我能拥有自己的时间,在编辑在对话,何尝不是生活里的那道光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