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极则反,物盛则衰,理之常也;卮满则倾,刃刚则折,物之常也。人能观乎物理之常,不以势力暴众自强,则无颠蹶之害。柔弱保身,可以长久。”老子在《通玄真经》里这样写道。然而终究还是有许多人读不出其中的真味。
汉武帝、昭帝时代的霍氏一族可谓达到了荣誉与权力的顶峰。霍光在汉武帝时就受到器重,所以才成为三位辅政大臣之首,辅佐汉昭帝。外孙女贵为皇后,扶立汉宣帝,小女儿霍成君也成为皇后,一家人无论是儿子还是女婿都是权倾朝野。但最终还是走上了被灭门的灾难。
但是读了《 资治通鉴》相关叙述之后,才发现事实并不完全是这样。“帝初立,谒见高庙,大将军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试想,能让一个皇帝感到如芒刺在背的人,他的下场该是如何。虽然霍光自己死后得到了风光大葬,但是也不能避免霍氏一族被灭门的下场。也就是说,这种危险是在他生前就已经有征兆了。
作为功高盖主的辅政大臣,不知道好好约束自己的家人,是他的一大错误。首先是他对妻子的姑息助长了妻子的欲望大增。为了让自己的小女儿霍成君成为皇后,她的妻子竟然买通女医害死刚刚生产的许皇后。想想,许皇后乃是宣帝患难时的结发妻子,是在人生最艰难的时候的依靠,竟然被人害死。知道了事实真相后,结果可想而知了。
再次就是霍成君的生活做派。成为皇后的霍成君生活奢侈:“舆驾、侍从益盛,赏赐官属以千万计。”她出生在显贵之家,从小过着锦衣玉食的日子,做了皇后之后那排场就可想了。但是许皇后却出身寒门,当皇后的时间又不长,所以自然“从官车服甚节俭”,前后两个皇后的生活“悬绝矣”。汉宣帝时期,国家正在处于修养生息的阶段,那么对于霍成君的态度我们也可以知道了。
还有一点就是霍家有太多的人执掌大权,尤其是兵权,难免不会引起其他大臣的嫉妒与猜忌。所以司马光说霍氏必亡。“夫奢则不逊,不逊则辱上。辱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人必害之。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
霍光到死的时候,汉宣帝都对他尊重有加,所以被封为“宣成侯”。但是在霍光生前,也曾经有独立专行的时候,与汉宣帝的意见不合,最终臣下还是听了霍光的意见。这也算是埋下了的灾祸的种子吧。在一次对匈奴的作战中,乌孙有功,汉宣帝就派常惠去赏赐有功的乌孙贵族。当时常惠奏请要顺便征讨杀死校尉的龟兹国,汉宣帝不同意。霍光却暗示他可以见机行事。最后,在龟兹国王道歉之后,常惠还是杀了龟兹国贵族姑翼。古人有言,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可是这出去的将却听了霍光的令,而没有听皇帝的令。这其中的厉害关系就足以看明白了。
“至乐无乐,至誉无誉。”“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祸福往往在一念之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