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是一天中脑子最清醒的时段,做计划、看书无疑事半功倍。最近养成了习惯,每天早上要读几页教育理论,并做笔记。常言道:读一本好书,如同和智者交谈。有的书读起来味同嚼蜡,空有理论,外强中干。有的书读起来就像吃牛肉,丝丝带香,后味无穷。比如,苏氏教育学理论,每读一遍,收获都不同,结合自身实践,感悟又不同。今天看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理论,他是现代版的苏霍姆林斯基,对我启发很大,接下来我就结合实际课堂,谈谈我的感想。
李镇西老师说:学习、工作、思考是教师教研的三大法宝。他说我们要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当做科研课题对待 ,把每一个难教的儿童当成课堂研究对象。我认为做到这点很难,也极少有老师把心思花费在研究学生上。而老师实际工作中的难点恰恰是问题学生,磨刀不误砍柴工,用对方法更轻松。由此看来,问题学生值得我们去研究。
对于一线老师来说,让科学理论根植于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符合自己学生实际的有效操作方式,同时从科学理论中获得自己的领悟,这个过程离不开教学反思。记得上学期刚接手这两个班时,我一头雾水,不知道该用什么方式去上课。忽然想起一句话“亲其师则信其道。”我得让他们对我的课感兴趣,于是一节课加入了不少游戏,孩子们是嗨起来了,但问题也接踵而至:我发现课堂纪律不受控制,同学们嗨过之后,收获甚微。思来想去,我决定在“趣味教,玩中学”的基础上,快速调整方法。首先让大家立课堂规则,共同遵守!凡是有违反纪律的学生,其小组取消本节课参与机会。鉴于年龄特点,他们对这些英语活动很感兴趣,都不想错失良机,因此大部分人都能好好表现,良好的纪律是高效课堂的保证,到此我成功了一半。为了加深学生记忆,我想过各种办法,比如把重点句型改编成简单的歌曲歌谣,同学们打着节拍唱着歌,句子潜移默化就被消化掉了!再如三年级上册,单词拼写是难点,我每节课会穿插一些游戏活动,练习拼读,一学期下来,孩子们的拼读大有进步,我深感自豪。老师反思后的调整,看似受益的是学生,实则也是自己。
关于教学,李镇西老师认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在备课时,要把自己当学生去研究和思考课文,设想学生在阅读这篇文章时会有什么疑惑。课堂教学就是从学生的“第一印象”开始的,如:对课文的感悟、评价、疑难问题等。这点和苏氏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处,苏氏强调课堂要关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映,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迅速变换讲法。我认为这点很考验教师的基本功,教师是否能快速判断出大概有多少学生已掌握?还有多少学生不会?这里讲一个我的小方法,我会观察举手发言的人数,并请中下游的学生来回答问题,如果他们会了,那证明这节课有80%的学生已掌握。否则要调整步伐 ,再次讲解,直到解决掉面前的难题。
读书越多,越觉得自己孤陋寡闻!与智者同行,智而不止!明天,加油!
李镇西教育思想漫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