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参加一土领导力学院体验工作坊的收获

参加一土领导力学院体验工作坊的收获

作者: 温暖的大萌 | 来源:发表于2018-02-14 09:51 被阅读261次

    一土学校创始人李一诺喜欢用“冰山理论”来比喻人的能力模型,表面层是知识和技能,第二层是对接真实世界的技能,第三层是性格力量,最底层的是自我认识。在李一诺看来,当下的教育都过于集中在知识和技能层面的培养,但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对孩子自我认知层次的启迪。正因如此,一土学校更看重培养埋藏在冰山下的能力,也就是最大程度地激发和保护孩子的内驱力。

    一直关注教育,尤其关注以孩子为本位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创新今年2月3号,我参加了一土教育领导力学院体验工作坊。下午1:30到5:00,全程无尿点,刷新了认知还有意外的收获。

    工作坊由三部分组成:SCL教育互动技术体验+教练型教师技术体验+一土领导力学院介绍

    体验课程一:《SCL教学互动技术》

    SCL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活动体系,能够帮助教师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加快知识和技能的记忆、理解和应用,给学习带来真实的效果。

    老师先是要让大家掌握这个知识点:SCL基础引导流程,即ME(自己思考)-WE(2人小小组讨论)-ALL(全班讨论)

    但是她没有上来就直接给出这个知识点的概念,而是通过提出一个问题的方式实际带领大家亲身体验了一次SCL基础引导流程。

    问题是:通过哪些方式可以调动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老师的课堂互动?

    提出问题后,老师给大家1分钟时间思考并且用笔写下自己的内容(这里写下来的动作是很关键的,写更有仪式感,笔头可以带动深入思考,组织文字的过程也可以进行逻辑梳理)。这是ME的环节。

    然后进行2人一组的小组讨论,双方分享自己写下的答案(小组的人数也是有意为之的)。这就是WE的环节。

    讨论结束,屏幕显示一个二维码,扫码实时上传自己的答案,屏幕实时显示答案的关键词,随着大家陆续上传,高频提及的关键词就出现了,比如“小组讨论等”。这就是ALL的环节,通过全体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提炼高频和高质量的关键词。对于这种实时提炼出集体观点的高科技,我觉得很好玩,而且觉得以后可以也应用起来。

    我整个环节都全身心投入其中,这种通过亲身体验习得技能的感觉很棒,这其实也是体验式学习模型(EAT)的第一步:体验(experience).

    通过上面的参与式体验,老师自然引出了SCL三个基础引导流程:

    ME-自己

    一个问题提出后,第一步先要让每个学生自己思考,思考时间不宜太长,1分钟左右即可。同时很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用笔写下思考的要点。

    WE-小小组

    很多教学或者工作坊都会有小组讨论的环节,SCL特别强调的是2-3人,最好2人的小小组。因为2人小组所需要的合作技巧最少,组员分享论最没有压力,最利于每个人的参与互动。

    ALL-全体

    最后是全体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或工作坊协作者进行提炼。老师当时用到了UMU互动教学平台实现了全体人实时上传自己观点并及时提炼关键词功能。

    然后老师介绍了SCL教学活动结构和体系:

    4C-connect(建立链接)-concept(解释概念)-concrete practice(设计练习)-conclusion(总结内容)

    1、  connect(建立链接),用于开场活动

    其实上面我参与的问题讨论就是一个开场活动,通过这个活动。把我与SCL理念连接起来,有了体验和直观感受,也激发了我后面继续了解更多的兴趣。

    2、concept(解释概念),是知识点的传递活动

    这个不必多说,就是正式介绍知识点

    3、concrete practice(设计练习),是复习活动

    这个也不必多说,通过设计各种联系来复习所讲的知识点

    4、conclusion(总结内容),是结束活动

    结束活动在实际中常常被忽略掉,经常会有最后剩余时间不多了,老师匆匆收尾的情况。但是,SCL中结束活动也是特别关键的一环,因为这一环的作用定位是通过设计环节促进知识与现实的联系。

    Sherry 举了一个一土学校的实例,在一堂数学课的最后,老师请孩子们说说自己未来想做什么职业,有的说医生,有的说警察,有的说售货员,接着老师请孩子们讨论这节课所讲的哪些内容你可以在未来用在你的职业上呢?在这个过程中,就把知识与自己建立了链接。(我猜想这个理念背后应该是心理学知识的支撑)

    等一等,整个SCL教学活动做完这些还不是完整的,还需要贯穿整个活动的“动力活动”,在SCL教学活动中,不再要求学生全堂课坐得笔直,时不时地大家可以动起来。相关研究表明,坐过之后身体站立,大脑血液含氧量会因此提升15%-20%。所以只需要2-3分钟,让大家站起身,向左边转转右边转转,或者问问身边人的名字击个掌,就可以嘭嘭嘭让人的精神鲜活起来。

    接下来,老师又提出了一个新的任务活动。她连续读17个词语,考考大家记忆力看能记住多少个。(注:这个也是用SCL的教学手法来教SCL的理念,是connect的环节,其实是想通过这个环节给到关于记忆的7个奥秘的知识点)

    这17个词语是:做梦、睡觉、打鼾、床单、枕头、小睡、疲倦、睡觉、点头、向阳花、毯子、闹钟、床垫、睡觉、失眠(落了2个没想起来)

    老师读完,大家各自在本子上写下自己记住的词,然后2人小组讨论,然后大家一起说说都有哪些词,有一些被记住的高频词,老师启发大家思考为什么这些词更容易被记住。

    这里用到的一个工具-九宫格。题外话说一句,九宫格也可以作为教学常用的一个工具来使用,应用关键是让学生自己提炼一段信息,并按照孩子对不同信息特征的理解放入九宫格对应的位置,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大部分人都记住了“做梦”,因为它是第一个词,即“首要原则”,一场活动开场的几分钟大家精力最集中。

    大部分人也都记住了“失眠”,因为它是最后一个词,离提笔写的时间最近,是“最近原则”,对应的启发就是课程结束前的最后几分钟也要精心设计好的结束活动。

    还有一个词“睡觉”,因为它出现了三次,即“重复原则”。启发就是在整个活动中要设计复习活动,有研究表明,“重复6次时,”记忆就从短期转向长期。

    接下来是对应大家手写的动作的“记录原则”,这个大家上学的时候也总听老师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真是这个道理。

    然后是上面老师读的17个词,每个人听的时候脑子里都浮现了一个场景。根据这个场景顺便就记下了一些词。即“联结原则”,启发在教学设计时,不同知识点之间要有有逻辑的连接关系,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之后老师问了大家分别记住了多少个词,大部分人记住的是在7±2之间(即大家基本都至少记住了5个),即“分块原则”,这指的是把要将的知识点分成不同的块,每块对应的小点不应过多,3个最好,最多别超过5个。不然大家就记不住了。

    最后还有一个被大多数人记住的词“向阳花”,因为它于其他词描绘的意向都不一样,即“突出原则”,就是说与众不同的容易被记住。

    在大家体验了,认知了之后,老师提出正式提出SCL是一套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学习的技术,它是基于体验式学习(EAT)的模型的:

    Experience(体验)-awareness(认知)-theory(理论)这三者是不断循环的结构。

    法国十八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卢梭在《爱弥尔:论教育》中说过“教师自己充满热情,他想与孩子们交流这种热情。他认为通过孩子们关注他的感受,他能感动孩子。这非常愚蠢!。。。。孩子们可以感知物体,但无法感知物体之间的联系。。。因为这需要他们的亲身经历,但孩子还没获得这种经历。不要给你的学生太多的口头传授,他们只能从自己的体验中接受知识。”

    (题外话:想起李嘉诚说过“世界上最浪费时间的事就是给年轻人讲经验,讲一万句不如你自己摔一跤,眼泪教你做人,后悔帮你成长,疼痛才是最好的老师。人生该走的弯路,其实一米都少不了”,也是卢梭观点的一个作证)

    那么SCL技术可以运用在什么地方呢?

    除了平时的教学课堂,还有PBL项目制学习以及STEAM教育,还有一些学习共同体和圆桌教学法。

    环节的最后,当然少不了conclusion结束活动啦。Sherry给出了High-five

    Review,不同于以往的最终总结,这次Sherry请大家全体起立(动力活动),和partner一起过,这里面还有小彩蛋-“你的伙伴名字或昵称?”哈哈哈,大家看到这个问题都大笑了起来,出乎意外,但特别贴心有趣(这应该是突出原则的具体应用吧,哈哈)

    体验课程二:《教练型教师》

    基于脑神经科学的教练技术,专注于未来和想要的结果,帮助学生自己找到想要的目标,提供“以学生为中心”的沟通工具,点亮你的学生。

    在短暂的休息后,另一位老师开始了《教练型教师》的体验工作坊。

    老师先问了一个问题:教练是什么?

    教练是通过谈话、交流的方式,帮助在困境中的人看到困境的样子,自己找到答案并走出困境。

    接着老师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小组讨论-心理辅导师和教练有什么区别。

    答案揭晓:

    心理辅导师更多通过问听的方式关注过去发生的原因,而教练更多通过问听的方式关注未来的成果。

    在这个图中,左下象限对应的是心理辅导师,右下象限对应的是教练。还有一点值得一提,即上面的两个象限,与下面两个象限的区别是上面的方式是讲和告知,下面的方式是问和听。

    讲和告知的方式说明你关注的是“事”,即首先想快速解决问题,如老师告诉学生该怎么做,而问和听的方式说明你关注的是“人”,教练不会给任何建议,也基本只问开放性问题,通教练式的引导,让对方觉得这是自己的事,自觉和主动性可以慢慢起来。

    接下来老师介绍了教练式教学的脑科学基础。

    人的大脑分为三个部分:爬行脑、情绪脑、视觉脑。

    爬行脑历史最悠久,是爬行动物都有的,爬行脑工作不需要通过思考就可以进行,比如你走着走着突然草丛里窜出一条蛇,你会怎么办?反应无外乎打、跑、叫,这个反应就是爬行脑做出的,是人的动物性的一面。

    情绪脑,没记错应该是哺乳动物都有的。开心、失落、羞愧、喜悦。。。。情绪脑有个特点,当感受到尊重与信任时,情绪脑会自动调节让人冷静下来。当人没有感受到被尊重信任时,负面开关就会开启,爬行脑就秒被启动,这时候大脑是一片空白的。比如在家长大声呵斥下的孩子会把作业越改越错,之前记住的反而一时想不起来了。

    最高级的是视觉脑。视觉脑可以让人看到世界上原本没有的东西,人类造出的汽车、飞机各种高新技术,都是基于视觉脑的想象力孕育而生的。

    在这个环节,老师讲到大脑的一个特点:无法识别否定信息,比如当你听到“不要想大白兔”这句话时,脑子中首先浮现的就是一个大白兔的鲜活形象。

    基于上面的脑科学基础和大脑的特点,教练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让人对自己产生从“我不能”到“我可以”的视角转换。

    这里,老师播放了TED-How to fix a broken school? Lead fearlessly, love hard。演讲者Linda Cliatt Wayman是美国一所高中的校长,她所管辖的学校曾是全美条件最差,危险级别最高的学校之一。这次她和大家分享她是如何在短时间内通过贯彻实施三个口号将这个学校彻底改头换面的。

    这三个口号分别是:“If you area leader,LEAD.如果你是领导者,你就去切实地领导”、“So what?Now what? 那又怎样?当下怎样?”、 “If nobody told you they love you today,remember I do,and I will always do如果没有人跟你说爱你,请记住,我爱你,我会一直爱你”。

    Linda是一位身材健硕的黑人女士,她的演讲每一句都简短有力,目光如炬。我对她是说So what?Now what?的场景印象十分深刻,so what?过去种种不好,那又如何?!Now what?与其关注过去,不如关注当下和未来。这句话背后的角色就是一个人不再认为自己是受害者,而是责任者。

    上面这个图,讲的是教练式方法寻找解决方案就是就像是登山。开展这样一次旅程特别重要的前提是真诚的期待与信任。信任既是指对方对你的信任,也指你作为教练对对方的信任,信任他/她所构想的未来场景真正可以实现。

    有了这样的起点,就请听学生讲讲他的“登山目标”吧(现状-目标),教练可以问:你想要的是什么?为什么如此重要?清晰的成果是怎样的?

    有了意愿,打开视觉脑,充分想象那个目标的模样,然后行动(现状-目标-行动):如何做?如何确保实施?这里有一点注意,就是一定是“有承诺的”行动,即,教练要通过专业的手法确保行动可以得以实施。

    关于真诚的信任与正向的期待所带来的力量,著名的罗森塔尔实验正是说明这一点。

    1968年的一天,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来到一所小学,说要进行7项实验。他们从一至六年级各选了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许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罗森塔尔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是随便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那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实验者认为,教师应收到实验者的暗示,不仅对名单上的学生抱有更高期望,而且有意无意地通过态度、表情、体谅和给予更多提问、辅导、赞许等行为方式,将隐含的期望传递给这些学生,学生则给老师以积极的反馈;这种反馈又激起老师更大的教育热情,维持其原有期望,并对这些学生给予更多关照。如此循环往复,以致这些学生的智力、学业成绩以及社会行为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靠拢,使期望成为现实。

    体验工作坊的时间非常有限,这个环节大概有1个多小时,而真正细致透彻的教练型教师培训需要若干天连续的课程,下面是完整课程的框架:

    模块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练型教师

    教练的定义及教学中应用

    教练的脑科学基础

    模块二:教练型教师的沟通流程

    教练型教师的登山流程

    聆听与提问技术

    建立亲和

    模块三:心智模式的转化

    What-Why-What工具

    复习和练习活动

    模块四:学校中的应用

    教练型教师学校应用案例讨论

    2分钟教练对话

    伙伴练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参加一土领导力学院体验工作坊的收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kxe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