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
6/24/17《结构思考力》读书笔记

6/24/17《结构思考力》读书笔记

作者: 润一粟 | 来源:发表于2017-06-24 09:59 被阅读19次

    设计序言,SCQA讲故事法

    用序言开场,我们可以形象地形容是用序言讲一个故事。它包含四个要素:S是场景、C是冲突、Q是疑问、A是回答,为方便记忆便简称为SCQA。S(情景)是一个大背景,需要让对方产生共鸣,必须要让对方听完以后产生一种『对对,你说的没错』的反应,只有当情景被认同了故事才能继续发展;C(冲突)是在这个背景下发生了哪些变化后的问题,必须要打破开场时给对方的安全感,确认面临的问题;Q(疑问)是如何在这个背景下解决这个问题,这也是从对方的角度才会关心的问题;A(答案)就是基于这个问题得到的解决方案。

    SCQA讲故事法一共有四种模式,分别是标准式、开门见山式、突出忧虑式、突出信心式。

    这几种模式的表述方式可以归纳为:

    标准式:情境+冲突+解决方案

    开门见山式:解决方案+情境+冲突

    突出忧虑式:冲突+情境+解决方案

    突出信心式:疑问+情境+冲突+解决方案

    自上而下,疑问回答做分解(下)

    『疑问回答做分解』的方式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设想问题,而这一步最大的难点是能不能换位思考。因为大多数人的习惯都是,在沟通的时候,通常只会告知对方我们需要什么,很少人会从对方的角度去考量,对方关注什么。因此,我们需要尽量放下自己对问题的认知,试着完全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问题,思考对方的疑问所在。

    为了确保问题不被遗漏,这里介绍一个设想问题时候的小技巧——5W2H原则。即:

    What:是什么?做什么?目的是什么?

    Why:为什么?为什么这样做?理由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Who:谁来做?谁来负责?由谁来承担?谁来完成?

    When:什么时候开始做?什么时候完成?最佳时机是什么时候?

    Where:何处?在哪儿做?从哪儿入手做?

    How:如何做?怎么去做?

    How much:做多少?完成量是多少?合格率是多少?费用是多少?

    当然,这些问题并不是每一次都会被问到。但是通过5W2H的角度分析问题,你会更容易准确、清晰地抓住问题的框架,从根本上掌控问题。这样的话,你在做换位思考的时候也不会轻易遗漏问题。其中,2W1H(Why、What、How)是经常会被用到的,也经常用来解决大部分问题。

    同时,在你回答对方疑问的时候,也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首先,你的回答必须是结论,这才符合『结论先行』和『以上统下』这两条标准的要求;

    其次,你的每个层级的答案都需要是结论,不然就不能回答上一个层级的问题,也无法再引发下一个层级新的问题了;

    最后,要记得『旧瓶装新药』,所谓旧瓶,就是指对方的思维模式。你要把你想要表达的内容,按照对方瓶子的分类放进去,他才能更加认可你的观点。

    自下而上,概括总结做聚合

    这个例子里其实就包含了『概括总结做聚合』的过程,它一共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收集信息。就是将能够收集到的信息,全部罗列出来;

    第二步,分类。这个环节的原则是『归类分组』,确保同一组的思想都属于同一个范畴;

    第三步,概括总结。先将每一个分类概括出一个结论,然后再往上概括,直到得出一个总结性结论。

    『概括总结做聚合』的方法,可以帮助你更清晰地表达观点。同时,很多时候它也是一个发现新思想的过程,因为收集信息、分类、概括总结本来就是人类理性思考的原点。

    选择演绎,让说服更加有力

    这种方式在横向结构中称为『演绎的三段论』,指的就是要先有一个大前提,再有一个小前提,最后就可以得出结论。在沟通过程中,我们如果采用这种方法,很容易得出一个必然结论,非常有说服力。比如像刚才那个求婚的例子,大前提是『女孩适合嫁给什么样的人』,小前提是『我就是这样的人』,结论是『你嫁给我吧』。因为小前提非常符合大前提的标准和要求,自然也就会得到预期的效果。

    清晰地罗列要点的叫做归纳,有针对性的说服叫演绎。

    演绎是从普遍性的理论知识出发,去认识个别的、特殊的现象的一种论证推理的方法。

    『演绎的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演绎论证一共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标准式,另一种是常见式,演绎三段论就是标准式,而现象、原因和解决方案就属于常见式。

    亚里士多德发现,一个推理能否得出合理的结论,并不取决于前提和结论的思想内容,而是取决于它们的思想形式。

    『演绎的三段论』中的『大前提』,一般都是一些原理、行业规律、基本规则等常识。所以如果在工作生活中发现自己的某些观点是对方不愿意接受的,就可以采用标准式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先摆出大前提,然后表明自己的观点属于『小前提』,最后得出具有说服力的结论。

    常见式:最常见、实用的说法方式

    比如你在写工作总结时,首先会说工作中遇到了什么问题,然后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最后提出几项改进建议。这种逻辑就是常见式的演绎结构,即先说现象,然后分析原因,最后得出结论。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解决问题、汇报专题等方面。

    选择归纳,让要点更加清晰

    结构思考力中的黄金法则:MECE(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它的中文意思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即对于一个重大的议题,能够准确简明地分类,把握问题的核心,从而解决问题。---芭芭拉·明托《金字塔原理》

    如何掌握MECE原则呢?

    有一种方法叫做『2×2矩阵法』。按照20/80法则,任何事情和问题一定可以找出两个或几个最核心的要素,每个要素又可以找出对应的主要矛盾。研究发现这种主要矛盾归纳为8种类型,分别是理智与情感、内与外、成本与效益、产品与市场、变化与稳定、了解与不了解、竞争的优先次序、内容与流程。把两个要素的主要矛盾相互结合,就可以画出让我们可以全面分析问题的2×2矩阵,它们完全符合MECE原则。有了这个矩阵,我们就可以把我们每天做的事情划分到相应的矩阵区域中,针对不同矩阵区域采取不同应对措施。

    因需而动,两种顺序选其一

    1.当你需要说服对方时,使用演绎法。

    当你需要说服对方或觉得对方可能会有抵触心理的时候,演绎的方式会更好一些。

    2.当对方关注解决方案时,使用归纳法。

    卖点包装,让观点更容易记忆

    第一种方法是类比法,就是把我们的主题类比成一件更有意思的事。

    第二种方法是引用法,就是通过引用广告、歌曲或名言的方式进行包装。

    第三种方法是整合法,就是通过对色彩、词语、数字的整合进行包装。

    形象表达,让演示更加有效

    1.『论』——结论先行:每一页PPT只表达一个观点,并且要出现在标题中。

    2.『证』——以上统下:每一页PPT的主题,都是下面要点的概括。运用结构思考力中纵向结构的构建方法,将PPT中的文字内容区分出层次,搭建出基本框架。

    3.『类』——归类分组:每一页PPT中的要点,要相互独立、完全穷尽,不能有遗漏和交叉。这里需要结构思考力中横向结构的构建方法。

    4.『比』——逻辑递进:每页PPT中的要点都必须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组织。逻辑性地表达可以帮助对方理解你想传达的意思。

    其次,你还可以运用图像进行形象化展示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站在风口浪尖,猪都可以飞上天』

    思考方式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可以在碎片时间,利用结构思考力来分析任何一个问题。我们也可以用结构思考力来解决生活与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6/24/17《结构思考力》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kzh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