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寡妇贪利权受辱
张太医论病细穷源
01
金荣被贾瑞勒令向秦钟低头道歉后很是不舒服,想到自个与秦钟相比,都是贾府学堂里一样的附学身份,却不一样的待遇,在忍不下气吞不下声间告诉了母亲胡氏。
(留下问题:这里的胡氏看来是父亲之姓,一般女子嫁人后都随了夫姓了,像刘姥姥等,但尤氏、秦氏跟着自己家的父姓)。
于是,金荣母亲便将学堂之事告知了小姑贾璜之妻金氏,也就是上回里的闹学堂中提及的璜大奶奶。
璜大奶奶听后愤愤不平,于是到宁国府中来要评理,见尤氏说到秦可卿有病,贾珍又待她又极热情,也就不好再说什么。
这璜大奶奶为何意气矮人,本信心满满去,却灰溜溜回来,话说“拿人家的手软,吃人家的嘴短”她家全凭靠宁国府的尤氏与荣国府的王熙凤资助度日。她咽下委屈也是不得已了。同时也发现,她能及时控制住情绪没爆发,说明很会察颜观色与掌握何时该说何话的分寸。
再听胡氏数落金荣在学堂之事,也是嫌弃他不受好,能攀上薛蟠的帮助岂不珍惜等话,她知道金荣为家里这二年拿回了七八十两银子,却不知,那却是金荣作为薛蟠基友的回馈。目前儿子正为薛蟠抛弃自己喜新厌旧而烦恼,如果胡氏知道这真相,她又该怎么想!
你当是尤氏对闹学堂中的金荣不清楚,其实她只不过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罢了,她有意在金氏跟前说“不知是那里附学来的一个人欺侮了他了……”,这“附学人”金氏还能不明白!她在此装傻罢了。
尤氏是给金氏(璜大奶奶)台阶下了,大家对闹学堂之事也清楚,只不过尤氏用了秦可卿病重一事堵了金氏的口,这样就阻止了金氏把事情再闹大,大家都想投个安静。
02
秦可卿生病后,贾珍托冯紫英请来张友士诊断,张友士把过脉后向贾蓉道:“大奶奶是个心性高强、聪明不过的人,但不如意事常有,则思虑太过。此病是忧虑伤脾,肝火忒旺,经月所以不能按时而至。”
因月经失调,人总出虚汗,故秦可卿有一天换四五次衣裳,且还有一天有三四个“太医老爷”轮流四五遍来看脉,她又特别注重形象和礼节,只得反反复复换衣裳。
秦可卿的病被点得很重,注意张医生诊断后的一句话“要在初次行经的日期就用药治起来,不但断无今日之患,而且此时已全愈了……”可见,这病根还是在秦可卿来初潮之前就得了的,至于那时候到底因为何原因并没有交代清楚。
秦可卿身体上的病已经很重,又因兄弟秦钟在家塾中挨了打,于是她又气又恼,请了数人依然医治无效,可见,这又是心病。
贾珍很挂心儿媳妇,他通过冯紫英(这个人物突然而来,是个没有过多交代的神秘人物)请来他幼年时的先生张友士(这名字给读者感觉很正,也因为曹雪芹喜在人名上赋深意,所以对张医生寄予深切希望)为秦可卿前来看病。
了解秦可卿病情之人,除了贾府里那些个请的医生们外,当属尤氏与贾珍最操心了,而身为秦可卿之夫的贾蓉只关心她的病与性命以及还能活多久,文字里极少涉及贾蓉与秦可卿的夫妻感情,这是令人奇怪的。
相反,贾蓉却与王熙凤关系甚好,听过蒋勋细说红楼,他认为王熙凤与贾蓉是嫂子与小叔子关系,王熙凤是焦大口里所说的养小叔子之人。
那么,前回里谈到王熙凤素与秦可卿关系厚密,秦可卿就不知道王熙凤跟自己丈夫胡来吗?还是明知道也不吭声。
另外,尤氏在金氏面前说,她嘱咐贾蓉不许招惹秦氏生气,要对秦可卿好,以后再不可能有像她这么样的媳妇,有模样、有性情等。
难道尤氏不知道自己的丈夫贾珍跟儿媳妇胡来?秦可卿之病令尤氏与贾珍心焦,他俩忙前忙后,却不见贾蓉有所大为,是不是前面几个太医说得太重,让贾蓉有了思想准备?还是贾蓉本来就对秦可卿之病漠视。
秦可卿的病确实很麻烦,张太医虽然很谦虚地称自己毫无实学,我们对他的医术认识也是通过冯紫英所述。到底会不会看好,也只能看吃药后的反应了。
家里之前都请了好几个太医诊断过,但往往病入膏肓,病急乱投医。估计秦可卿的病比我们想得严重得多。张太医开的药方注重调理大补。
还有,贾珍说,把前日买的一斤好人参放在配药里(方子上也有),这人参不会有什么问题吧?(哈哈,八卦一下!)
“水亏木旺”的症候给人的字面很难解,当贾蓉请教张太医问极秦可卿性命还有多久?没想到张太医回答他“大爷是最高明的人,人病到这个地位,非一朝一夕的症候,吃了这药也要看医缘了。以小弟看来,今年一冬是不相干的。总是过了春分,就可望全愈了。”贾蓉也是个聪明人,也不往下细问了。
这段话细思极恐,说明秦可卿的病是拖成了如今这样,这里面似含有预谋的成份,张太医的药方开得是否合适,我们这不懂医术的人是不清楚的。
对比林黛玉、薛宝钗、妙玉的身体,感觉秦可卿与她们几个一样,好像体质里总有不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