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诚善者美文美德简书会员优秀文集
闻一知十——《回到春秋读论语》第101章

闻一知十——《回到春秋读论语》第101章

作者: 乐道也 | 来源:发表于2019-02-24 19:04 被阅读192次

    “一”是认识的起点,“十”是认识的全过程,闻一知十,触类旁通,就能把整个道理领悟透彻

    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谁更胜一筹?”子贡回答说:“赐哪里敢和颜回比呢?颜回听到一就能知道十,赐听到一只能知道二。”孔子说:“不如啊,我和你都不如啊。”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论语》公冶长篇之九

    子贡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很有才干,他办事,孔子也很放心。尽管如此,孔子却认为他比颜回还差些。但可喜的是子贡不但富有自知之明,而且头脑特别好使,对同学和自身的分析都是入情入理,恰到好处。名师出高徒,这话不是吹的。更令人意想不到的,孔老师竟然自认为不如那位小字辈学生颜回,这样谦虚的老师,不愧为万世师表。

    子贡很聪明,而且名气大,粉丝多,似乎有点飘飘然。孔子感到有必要提醒他一下,要正确认识自己,就找个机会,让子贡自己跟颜回作个比较。“女与回也孰愈?”孔老师问他,你和颜回谁更胜一筹?“女”即汝、你,“回”指颜回。“孰”,谁,哪个。“愈”有多种含义,如病好了、更加、越发、胜过等,这里的意思是胜过。“孰愈”就是哪个更胜一筹。

    “赐也何敢望回?”子贡是何等机灵的人,一眼就看穿了老师的心思,回答说,我哪里敢和颜回相比呢。“赐”是子贡的名,同学之间相互也都是以名称呼。“望”,彼此相望,相互比较的意思。前边跟宓子贱相比,孔子说子贡是个“瑚琏”,他好像有点不服气。但这次跟颜回比,却彻底没脾气了。

    为什么不敢跟颜回相比?其中有原因。回也闻一以知十,子贡说,颜回听到一件事可以领悟十件事。“一”是认识事物的起点,指单一、局部、表象,“十”是认识事物的全过程,指广泛、全体、本质。闻一知十,就是触类旁通,把整个道理领悟透彻了。

    知道孔老师的本意,是要让他作些自我反省,于是接下来,子贡马上就自我贬低一下。“赐也闻一以知二”,子贡说,我听到一,只能知道二。“一”是此,“二”是彼,子贡认为自己领悟了某一件事,可以由此及彼,推导到事物的另一面。相比之下,颜回的“知十”,是已经深入到事理之中,360度全方位扫描过了,足以把握事物的本质;子贡的“知二”,还只能推导到事物的对立面,尚未达到周全地洞彻事物本质规律的程度。

    可见,子贡跟颜回不是一个量级的,差距还不小。然而,通过这样一对比,子贡自身的优势也就体现出来了,他善于通过推导作比较研究,同时又具有自知之明,且十分谦虚好礼,所以子贡真个是十分了得的弟子。

    同门中曾有二十多人被子贡品评过,对于他的看法评价,孔子一向比较认可。听了这样中肯的一番话,孔子自然很高兴。“弗如也”,嗯,是啊,是不如颜回。从这三个字,似乎可以看到孔老师的脸蛋已经笑开了花。“弗如”即不如,但“弗”字的语气比“不”更深了一层。

    孔子特别看重颜回的原因,是这位小同学的悟性极高,上课从来不提问,像个木头人坐着。而老师讲过的道理,他不但明白无误地理解了,还能融会贯通地应用于实践,这种学生比较符合孔子教育思想的理想模式。

    孔老师最后那句“吾与女弗如也,有不同理解。有些人认为,可能说子贡比不上颜回后,孔子又有点顾虑,怕子贡感到惭愧,玻璃心受不了,才又转而安慰他说,我和你都不如颜回。这不是在把子贡像小孩一样哄吗?孔夫子可以去幼儿园当老师了。

    还有另一种解读,“吾与女弗如也”中的“与”,要释为动词,而不是连词,意思是同意、赞同,“我同意你所作出的评价,是比不上他。”这样理解,孔子就没有把自己牵扯进来,只是对两个弟子的能力水平进行打分评判。圣人还是那个圣人,但似乎有点高高在上,缺少了一点人情味,孔子又变成刻板严肃的迂夫子了。

    比较符合孔子性格的解读,“吾与女弗如也”这句话,恐怕应该是孔子和子贡其乐融融的对话。在越说越投机,融和欢畅的心情下,孔老师发出了内心的肺腑之言:“是啊,我和你都不如他啊!”而有着自知之明,脑袋瓜贼灵的子贡,又哪里需要孔子去安慰他呢。

    至于对颜回的欣赏,孔老师则是由衷的和一贯的。孔子说自己五十而知天命,而颜回呢,年纪轻轻就能够“乐天知命”了。一个人住在陋巷,日子过得那样苦,别人都觉得不堪其忧,而他却开心得要死,这是孔子最佩服的。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万世师表的孔子,胸襟是博大宽广的。

    本章这个成语很厉害:

    闻一知十


    拓展阅读:

    【先贤精义】

    《论语注疏》:此章美颜回之德。假设数名,以明优劣。颜回亚圣,故闻始知终;子贡识浅,故闻一才知二。以明己与回十分及二,是其悬殊也。

    辅广:闻一知十,只是知得周遍,始终无遗;闻一知二,只是知得通达,无所拘泥。知得周遍,始终无遗,故“无所不说”;知得通达,无所拘泥,故“告往知来”也。

    胡氏:闻一知十,上知之资,生知之亚也;闻一知二,中人以上之资,学而知之之才也。子贡平日以己方回,见其不可企及,故喻之如此。夫子以其自知之明,而又不难于自屈,故既然之,又重许之。此其所以终闻性与天道,不特闻一知二而已也。

    缪播:学末尚名者多,顾其实者寡。回则崇本弃末,赐也未能忘名。

    顾欢:欲使名实无滥,故假问孰愈。

    《论语集说》:颜子明睿所照,即始而见终,虽上知之资亦学,力所至也;子贡推测而知,因此而识彼,虽中人以上之资而学,力犹未至也。无所不说,告往知来,此其验矣。

    《论语正义》:君子之为学也,原始要终,一以贯之。其在圣门,惟颜子好学,能有此诣。夫子“与回言终日不违,及退省其私,亦足以发”,“发”者,夫子所未言之义,即颜子所闻而知之者也。子贡未能一贯,故闻一但能知二。

    阳明子:子贡“多学而识”在闻见上用工夫,颜子在心地上用工夫。

    《论语点睛》:子贡之“亿则屡中”是病,颜子之“不违如愚”是药,故以药病对拈,非以胜负相形也。子贡一向落在闻见知解窠臼。……盖凡知见愈多,则其去道愈远。

    《四书反身录》:恐其(子贡)恃聪明而不能自反,倚闻见而昧于自得,“多学而识”之诘,“予欲无言”之训,所以觉之者屡矣。又举“愚”之回以相质,盖欲其鞭辟著里、黜聪堕明而务有以自得也。赐乃区区较量于所知多寡,徒在闻见上比方,抑末矣。顾人多苦不自知,赐既晓然有以自知,欿然逊其弗如,即此一念虚心便是入道之机。……潜心性命,学敦大原,一彻尽彻,故明无不照。赐则惟事闻见,学昧大原。其闻一知二,乃聪明用事,推测之知,与悟后之知,自不可同日而语。不但闻一知二弗如回,即闻一知百知千,总是门外之见,终不切己,亦岂得如回也耶?是故学惟敦本之为要,敦本则知解尽忘,心如太虚,无知而无不知,一以贯之矣。

    刘宗周:两人学问无可程量,即所闻以叩所知,而回得全体之照,赐得一察之明。全体之照在性体,一察之明在亿见。性体愈约而愈该,亿见愈多而愈障,始知君子之学,有在此而不在彼者。就此求其造诣,平日得手学问到此,了不足恃,惟有向上一机,在如愚境界,赐有废然而返矣。……其实子贡当时已悟及闻见不如心性,多不如寡,故云云。

    《论语述何》:世视子贡贤于仲尼,子贡自谓不如颜渊,夫子亦自谓不如颜渊,圣人溥博如天、渊泉如渊也。若颜子自视,又将谓不如子贡矣。“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圣贤所以日进而不已也。

    程树德:子贡所以不如颜子者,以其专从知见着手,故此章须与“多学而识”章参看。

    钱穆:此章不仅见孔门之多贤,亦见孔子之胸襟,与其当时心情之欢悦。两千五百年前一大教育家之气象,与夫其师弟子间一片融和快乐之精神,尽在目前矣。又按:世视子贡贤于仲尼,而子贡自谓不如颜渊。孔子亦自谓不如颜渊。然在颜子自视,或将谓不如子贡。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此圣贤之德,所以日进而不已。学者其深体之。

    祢衡《颜子碑》:知微知彰,闻一觉十。用舍行藏,与圣合契。

    张杨园:闻一知十,若决江河也;闻一知二,以三隅反也。

    何治运:或问于余曰:“如汉儒说,则孔子果不如颜渊乎?”曰:“‘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此孔子之乐天知命也;‘子在,回何敢死?’此颜子之乐天知命也。颜子未五十而乐天知命,孔子之不如一也。‘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颜子未六十而耳顺,孔子之不如二也。颜子之未达一间者,‘从心所欲不逾矩’耳。使天假以年,则入圣域而优矣。有圣者为之依归,此孔子所以不如颜子也。人固不可无年,此颜子所以不如孔子也。”

    陈祥道:盖道之所在,有方有隅,有上有下。闻一知十者,知方而已,此颜回所以下于圣人;闻一知二,则不过告往知来而已,此赐所以下于回也。孔子尝以赐为士君子,以回为明君子,盖士则上达,故可以知二,明则殆于几,故可以知十也。圣人之与人,常与其自知,而不与其自是,子贡不蔽于自是,而知其弗如,故夫子与之。

    【学习参考书目】

    《论语集解》 《论语义疏》 《论语注疏》 《论语集注》 《论语意原》 《论语正义》 《论语新解》 《论语集说》 《论语集释》 《论语学案》 《论语述何》 《论语旁证》 《论语稽求篇》 《论语全解》 《论语点睛》 《颜子碑》 《备忘录》 《杂著》 《四书反身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闻一知十——《回到春秋读论语》第101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lbu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