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简友广场散文
珠山秀谷的哲思 木易冬青

珠山秀谷的哲思 木易冬青

作者: 木易冬青 | 来源:发表于2020-06-17 08:51 被阅读0次

                                木易冬青(即,青岛杨昊)

      “初读不知书中意,再读已是书中人”,这是今日的哲思之一。

        由于个人暂时对生命的意义起了些许的质疑,格格难入,便索性经得各方努力,暂时离开了校园。我曾一致寻找属于我个人的特色主义,现又为弱冠之年,除了弱,依旧是弱。然自认为,我还是在某些方面是善于思考的。那么就谈谈我对于“山”与“水”的继续哲思。

      先感叹三年时光速速,第一次踏入这片土地还是高中时期,那时候,岂懂什么思考,跟着爬便是。或是物似人非,或是铅华拂尘,又或是神仙之天工,首先,我是不信神的,然我相信信神的人,因为人是存在的,而神是否存在,这里不过多描述,不太讨好。远观之,“项为之强”,感叹山峦叠嶂、云雾缭绕、耸云通天,似乎环环相扣试比高,恰似盘踞勾连说逍遥……珠峰之下便是珠山水库,是人工雕琢的水库,似乎是先前便考虑到的相得益彰,与远处的山相应香影,望着深山中的某一处,心想:这便是今天将要登顶的意境了。

      对于“山”来说,对于汉字来说,每一笔都是不同的,无论其书写章法或是长度位置,是略有不同的。爬山如同写字,华山、崂山、浮山等皆是我曾经爬过,山不一样,然爬山的方式和山之道路似曾相识。的确一样但也不一样。山脚看山水:看山不是山吗?看山的确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吗?看水的确不是水。

      对于,我,今天身份,仅是一位爬山者之一。所以不能被山脚的乱花渐欲迷住我的眼,即便眼睛迷住,爬山者脚下也要不能停止,爬山是脚来决定的,这一点我是坚信的。望着深山中的某一处,便开始了登山,拍摄山脚风景,体会夏日物语,然我的一部分精神还是被灼热的阳光打散,正此同时,珠山的观山亭于眼帘应现。我感叹仙人的预料之中,感慨后人的不懈之气。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我开始变得信了,或许仙人拳确有其事,山海经内的飞鸟禽兽于华夏远古皆真实存在。憾文明千年传承,而我也在躬身于历史之中。观山亭中观山停,停中亭中净山景,君询景色何方觅?从此亭去景景明。我们于亭中停留,席地而坐,饮酒豪歌,瓜果骸葫肆肆随手,观庭外迁客骚人,听耳畔竹林余钟磬音,此时正午,烈阳照路,路人速诉,然我于观景亭停中,亦是后人运气。

      仍与山脚下,与路边商家闲聊,购买冰镇饮品,价格略贵,亦有其贵之理。即是挑山人,亦是商家,实属不易,爬山人亦不易。与其交谈,方知我们来自,购置时给予优惠,万事俱备,正式登山,告别观山亭,告别商家,开始攀登。此时,亦时正午,亦是热时,青年是亦不怕什么的,青年大学习,本该大学习,似乎更应于实际中学。

      因正午光芒垂直倾洒,便欲找寻林荫小路,一是遮蔽,二是有趣。此路去去,察然不然,似为野路,难以徙走,然不愿放弃,为不迷失方向,沿着车轮印迹行进,不知走入深山深处,草木茂盛,鸟语充溢,原始森林般,心中恰如道然之神游形容,以“怪”一字形容,恰如其分,紧张兮兮。随即知难而退,原路而返。沿其车轮之印迹,似摩托,难知何时留下的,更不知何人有此胆气,与老林中,悬崖中骑行,我亦感激前者留下指路之路。然,退一步海阔天空,初读不知书中意,再读已是书中人。果真如此,若不退,本文就此中止,我或许难以安然回家了。

      退至商贩处,先前购买的水,于“迷路”中消耗殆尽,我不承认它是错路,只是我们未走完而已。路在人脚下,人在历史中,有路自然是有终,路本无错,心亦不错,只是我们的选择。一番愉快的讨价还价后,继续攀登,或许恰逢热时,登山路上,无一行人,然这次是石板路,固然安好,既然选择了,何管路中他人,行路即是。走于石板路中,思考石板如何运上的层层山峦,如何铺设,山路本险峻,石板路亦是更为险峻,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似乎如此了。

      爬山之时,无须常常仰头观看前方石阶,仅仅弯腰低头观看脚下石阶即可,否然增加徒劳心累与恐惧,但不要忘记回首,观后方山峦,脚下风景仅为石阶,然,后方已是烟火人间与千里江山景致。一叶落而怎知天下秋?秋非一叶落,而是万叶千声皆是恨,叶落知秋?知否?知否?为何绿肥红瘦?

      路路相通,似本该如此,然在山下无法看到石板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我想,庐山真面目的不知者,应该是于山脚下,猜测作者应该是于山中所观,于山脚下所作,只缘身在此山中,应是作者于山脚下观云雾缭绕于山涧,有此感慨,幸甚至哉,于是之歌以咏至。若作者躬身登山,应最后知晓,山下看不到的路,山下忽隐忽现的云烟,皆为过往,仅不过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的港口,过客匆匆,何以解忧?登山者的疑惑产于山脚,解惑于山中,又疑惑于山顶,但终解惑于山脚。综上,山脚疑惑,终于山脚解惑,有始有终,顿生苍穹豪迈之感,便是如此矣。小舟本应从此逝,江海本应寄余生。

        我现在方知,之前行走的石板路,竟是主石板路的侧路,看似是大道,却是小道,小道总归于大道,江河总倾泻于湖海,湖海亦奔向天堑与银河,故有疑是银河落九天之雍容文字流露于今。道可道非常道,或许仙人真于山中某处修炼千年,羽化纤纤得道成仙,看破俗事尘埃,最终返璞归真,放浪形骸之外,近处是人间烟火,远处亦是烟火人间。最终,我们仍未攀登至峰顶,石板路亦到头,后面便是通往石门寺之路,或许是佛家的九九归一之学说,我等红尘人难以轻易踏入,又江河日落,下山路途之难,便打道回府。欲登顶之勇气本无错,然后退之决然更凛然。适可而止,有余力则学文。前人之语今日悟,悟于珠山石板路。

      上山途中,除山景之外,便是人物。来来往往,熙熙攘攘,有上山人,有下山人,上山人亦可能变为下山人。总之其目的就是登顶,然最终登顶者或许于山顶中停留的时间不足登山中的四分之一,然就是这四分之一的登顶,就是登山者的最终目的。最终依旧还是要下山,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为了峰顶,寻路走路,为了峰顶,轻装简从,最终还是要回程。或许拼尽一生,而换来的峰顶之喜悦,并不能持续太久。但,为之而付出的血汗并没有因此而认为付诸东流,反而是另外一种风景。故而,登山比登顶意义更大,结果固然须要,过程更令人咋舌品味。基业亦如此,舳舻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今安在哉?三国周郎火烧赤壁,一火定三国,于历史长河中,恰如沧海之一粟,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此时,我们亦成为了下山人,走过来时的石板路,重看来时的风景,似乎亦有变化,亦难知其变化之大,总之变化是存在的,似乎是愚公将山岚于细微之间移动,难以言说。或许山中深处确有神仙道人,或真有通灵宝玉了。此时江河已日落,夕阳之歌奏起,珠山秀谷依旧,湖泊纹理夹杂日光倾城之余热,显得更加温婉与安详,山河无恙,你我安好,一种油然而生的磅礴大气于内心深处产生独白,难以释怀。

        最终,回到珠山水库大路上,亦是山脚下,我们来时之处。还看珠山山顶,或许与山顶观山脚截然不同。山中的石板路,悄然匿迹,浑然不知,巧然天成,竟不知山中何处还有石板路,一切巧夺天工,浑然一体。而于山顶中观山脚,亦是别样感受,或许亦看不到来者。似乎有一层隐秘的介质于山顶与山脚之间,看破也难以说破,是佛还是道,是神还是仙,请速速道来……

      或许非道非仙,仅是时间线作祟耳,起点难以看到终点,终点亦难以看到起点的自己。世界因神秘而精彩,因精彩而神秘,便是如此了。山脚下再看山水,鸟儿问答,山水是什么?人答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相关文章

  • 珠山秀谷的哲思 木易冬青

    木易冬青(即,青岛杨昊) “初读不知书中意,再读已是书中人”,这是今日的...

  • 珠山秀谷

    珠山秀谷

  • 珠山秀谷

    果然东海首飞红, 珠山秀谷色正浓。 香风熏得春日醉, 峰壑尽染花千重。

  • 青岛小珠山,别有一番大洞天

    青岛小珠山,别有一番大洞天 木易冬青(笔名) ...

  • 珠山秀谷行

    闲来无聊,约一好友珠山秀谷一行 上山下山,走的是路,愉悦的是心情!!

  • 珠山秀谷看杜鹃

    周末正好赶上清明小长假,和朋友相约去青岛大珠山看杜鹃花。三个多小时的车程不算太远,却明显感到青岛、烟台两地的物候差...

  • 珠山秀谷红浸水

    如果说青岛是山东的一颗明珠,那"岸海名山"大珠山、小珠山就是青岛最璀璨的明珠了。两山呈南北雄峙之势,故又有“双珠嵌...

  • 两地相思

    两地相思 木易冬青作 ...

  • 小重山•风携芬菲缕缕香

    小重山•风携芬菲缕缕香 木易冬青作 风携芬菲缕缕香。雀燕俏...

  • 无题 木易冬青

    无题 木易冬青 曾经在pyq或者kj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珠山秀谷的哲思 木易冬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ldjx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