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然而是这样吗?
古代学富五车,是形容那些读了很多书的人,但是如果了解一下这个成语的背景就知道,五车的竹简,其实算下来也就基本书而已。如果按照阅读量,我们当代很多小学三年级的很多学生的阅读量,早就超过了。
现在获取知识的手段、方式、途径,太多太多了。
相信不少人的微信收藏、朋友圈等等,都保存或者收藏了各种笔记,各种干货,当然我也不例外。
但是如果只注重收集信息而不重视提炼和处理话,知识并不会变成力量。
有一句话这样说的:努力的人很多,但会努力的人极少。
看过太多的人:指望用大多数人的思维方式,获得少数人的人生成果,这是不现实的。
曾经有一个老教授给一群即将毕业的学生开讲座,台下有人在提问:我努力了那么久,为啥还过不好这一生呢?
台上老师的好像是这样回答的:今天能够在这里听讲座的人,最基本也是大学以上的学历,我们的在学校学到的东西有很多。就像一个沉甸甸的工具箱,钳子扳手螺丝刀各种工具一应俱全。在学校老师把说明书给了你,但是经常出了校园门口,很多人却看不懂说明书,或者完全不看说明书,该用钳子你上扳手,该用扳手你上螺丝刀,往往问题无法解决,还弄得一团糟,然后反过来来责怪老师、责怪学校、责怪让你解决问题的人。
说到底,就是一个知识的转化问题。
曾经有一项研究证明,一个人毕生所学的知识中最终能够用于执行、实施的部分,只占其所学知识的10%-20%。也就是说,我们所学的知识,大概不到20%会被我们用于具体的行动,很多都有些甚至更少。
比如像我这样,感觉自己看了很多的书,但是你突然给我一个我以前看过的主题,让我写一篇文章了,对于目前的我来说,还是很有难度的。更不要说,让我写一个故事了。
越说越想自己越被打击到了,自己的文字加工能力不足。知识的糅合能力也不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