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京城庙会二三事

京城庙会二三事

作者: 梵雁平 | 来源:发表于2019-12-31 13:18 被阅读0次

    老北京庙会是京城春节最具年味儿且不可缺少的一道风景,它既有浓郁古老的民俗,又有民间宗教文化习俗。比如,都城隍庙便是这样一处所在。

                                     一 民俗文化的时空记忆

        都城隍庙位于当年沟头城隍庙街路北,为元佑圣王灵应庙,后改为大都城隍庙,内供奉着守护北京城的城隍老爷。明代《燕都游览志》记载:"庙市者,以市于城西之都城隍庙而名也,西至庙,东至刑部街,约三里许,大略与灯市同。每月以初一、十五、二十五开市,较多灯市一日耳。"由此可见,明代的都城隍庙庙会已有相当规模,为明代最大的庙会。在明刘侗所著《帝京景物略》对都城隍庙会的繁华盛景亦有所记载:"城隍庙市,月朔、望,廿五日,东弼教坊,西逮庙墀庑,列肆三里。图籍令日古今,彝鼎之曰商周,氍镜之曰秦汉,书画之曰唐宋,珠宝象玉珍错绫缎之曰滇粤闽楚吴越者,集市族族,行而观者云,贸迁者三,渴乎庙者一。"文中详细记述了庙会出售文玩字画、珠宝玉器等诸多物品。到了清代,太常寺官员会于每年农历五月十一日在此举行隆重的祭祀城隍活动。到时香客纷至沓来,商贩亦是熙来攘往,非常热闹。传说,“闹市口”的由来便是缘于记载当时的盛况。到了清末年间,庙宇被一场大火焚烧殆尽,所有的喧嚣繁华也随之而去。

        比起都城隍庙会的消失,起源于元代时期的东岳庙会就幸运许多,一直流传至今。东岳庙庙会作为京城最早的庙会之一,源于元朝、形成于明、兴盛于清。东岳庙距朝阳门五里之遥,其建筑雄伟,尤其是山门到庙门路段北口的牌坊极为精美,让人叹为观止。牌坊为砖石结构,坊体由黄绿两色琉璃交错敷施,上端嵌满花草图案。其难免额题为“秩祀岱宗”,北面为“永延帝祚”,据传均为明代宰相严嵩所书。东岳庙庙会期间,人们会来此祭祀东岳大帝,并举行东岳大帝出巡盛典,以祈求安康。此时的庙内外亦是百货杂陈、商贩云集,热闹的庙市吸引众多人前往。时至今日,当时的东岳庙会民俗文化盛景已难再现,那些诸如隋少甫先生一般的历史见证者亦极少。隋少甫先生精通京城民俗文化,据传为了恢复和弘扬花会文化,他不惜卖掉祖上传下的三座宅院。众人所知的龙潭湖庙会、地坛庙会、妙峰山庙会的恢复于隋先生功不可没。如今在妙峰山上竖有纪念隋老的立碑,上刻有“花会泰斗隋少甫”。

        花会之盛除了在妙峰山,还有土地庙。北京土地庙始建于元代,位于宣武门外下斜街(原名槐树街)南口内路西。《光绪顺天府志》中记载:"每旬之三有庙市,游人杂沓,与护国、隆福两寺并称胜。"土地庙庙会能与号称“东西二庙"的庙会并称胜,可见其规模之盛大。庙会上除了多有曲艺演出,最为与众不同的特色便是鲜花售卖。因庙宇与花乡——丰台十八村毗邻,四周又多居住菜农花农,所以庙会上多有出售农具、种籽秧苗和鲜花的摊位。这里的鲜花品种丰富,且多奇花异草。

                                            二 特色商品的汇集之地

        旧京中有特色的庙会还有很多,比如白塔寺庙会、护国寺庙会、隆福寺庙会和白云观庙会。白塔寺位于阜成门内大街路北,始建于元代,原名为大圣寿万安寺。明天顺元年奉敕重建,赐额妙应寺。塔通体皆白,人们便常称其为白塔寺。白塔寺庙会形成于清末明初,期间庙会东起马市桥,西至宫门口西岔,很是热闹。庙会上常有民间艺人在庙的二院说书唱戏,如阿阔群评书《小五义》、杨树林乐亭大鼓《杨家将》、张秀峰滑稽大鼓《刘公案》等。还有些艺人,会在此表演双簧、相声、戏法,亦很受欢迎。庙会上买卖的东西众多,既有山货食品,又有玩具和农副产品,但最为有特色的货摊便是卖木碗。《旧都文物略》中有记载:"白塔寺的木碗花草、土地庙木器竹器,皆属特有。"除此之外,卖鸟笼子、蝈蝈葫芦、蛐蛐罐,也是白塔寺庙会的特色。

        要说售卖玉器最为盛的是护国寺庙会。护国寺位于京西城西四牌楼之北,护国寺街西口内路北。它是北京八大寺庙之一,建于元代。明代刘侗、于奕正著《帝京景物略》述有:"大隆善护国寺,都人呼崇国寺者,寺初名也。”清康熙六十一年,名为护国寺,又称西寺,与东隆福寺遥相呼应。旧时护国寺庙会与隆福寺、白塔寺、土地庙和花市庙会并称为京城五大庙会。庙会期间所售物资应有尽有,可谓货物齐全。《燕京岁时记》对此有所著述::“开庙之日,百货云集,凡珠玉、绫罗、衣服、饮食、古玩、字画、花鸟、虫鱼以及寻常日用之物,星卜、杂技之流,无所不有。乃都城内之一大市会也。”关于护国寺庙会的繁盛,在《百本张唱本》都有记载,描述的著名摊贩名称就有二十余家,以至《京都竹枝词》中感叹道:"东西两庙货真全,一日能消百万钱,多少贵人间至此,衣香犹带御炉烟"。这货摊中最为惹人眼的便是玉器摊,因北京为数代都城,汇集工匠高手,使京城称为玉器产地。庙会期间,诸多达官显贵来此购买心仪的玉器。除了玉器,还有诸多雅致的东西可以在此买到,比如羽毛扇、折扇和团扇。折扇和团扇上多雕刻有惟妙惟肖的花纹图案,还镶嵌有珠宝玉石,其上还有书法家题字、画师作画。上述之外,还可购得诸如朝珠、手串、铜镜之类的古董;也可淘到紫檀、花梨和镶有大理石心的硬木家具。最值得一提的是,若是幸运,在护国寺庙会可淘得市面上难以买到的孤本书籍、字帖和拓本,且价格不高。

    在京城旧时所有的庙会当中,规模居首的为隆福寺庙会,享有“诸市之冠”的盛誉。《大清一统志》载:"隆福寺,逢每月之九、十有庙市,百货骈阗,古玩字画,风味小吃,花鸟鱼虫--,为诸市之冠。"隆福寺位于东四十字路口西北角,始建于明代景泰三年,其殿内穹窿上的藻井属于明清两代建筑中最精美巧妙的孤例。隆福寺庙会开庙之日百货云集,凡珠玉、绫罗、衣服、饮食、古玩、字画、花鸟、鱼虫以及寻常日用之物,无所不有。因此地附近居住的王府贵人、东郊民巷的外国人居多,所以庙会上售卖洋烟画的摊位不少。除此之外,在庙会上可以品尝到各种北京风味小吃,其摊位遍布庙会各个角落。有摊位前设有铺着洁白桌布的桌子,亦有各种推车、担担者售卖,无论怎样的售卖形式,诸如茶汤、豆汁、杏仁茶、油炒面、扒糕、吊炉烧饼、炸丸子、灌肠、爆羊肚、驴打滚、羊霜肠等这些美食都可在庙会寻得。

                                    三、休闲游乐的好去处

    旧时京城人通常大年初一会礼佛祈福,去的地方多是雍和宫和红螺寺。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说法是“男雍和、女红螺”,但现在已不是那么讲究。如今的春节期间,相比红螺寺,还是去雍和宫的人多一些。不仅是礼佛,还有很多京外境外的游客特意来参观雍和宫法轮殿中的五百罗汉山、万福阁里的白檀木雕弥勒佛像、照佛楼里的金丝楠木佛龛这些木雕精品,还有万福阁大佛旁高3.9米的亿年海藻化石“凤尾香”这样的稀世珍品。

        春节从初一开始,逛庙会的人极多,尤其对于老北京人而言,逛庙会已是一种情怀,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穿梭,听着嘈杂的叫卖声,似乎遇到了儿时的自己,温暖在心头。庙会中那些有趣的情形便会一一再现,比如去白云观“摸石猴”。白云观号称“全真第一丛林”,侈丽瑰伟、玄风流衍、冠绝燕京,其在正月里会有一些“会神仙”、“顺星”、“打金钱眼”、“摸石猴”等活动,还有一些花会狮子、踩高跷、旱船表演。大多游客对“摸石猴”是很感兴趣的。白云观的观门呈拱形,门的内圈以弧形石雕为主,石雕的左下方便是这石猴浮雕。传说人们摸了这石猴,可清心明目。由于游客的长期抚摸,这石猴已被摸得锃光瓦亮。“打金钱眼”的“金钱”是用红绳从南北两端绷紧,中孔内系一小铜铃。游客可在其东西两侧桥畔的摊位上用现钞兑换不流通的制钱,然后在两侧桥面上瞄准五米开外的金钱孔中的小铜铃投掷过去。游客若是运气好投得准,将铜铃打响了,便讨个新的一年一帆风顺、万事顺意。

     时至今日,对于京城人而言最有趣的庙会便是厂甸庙会。厂甸庙会与南京夫子庙、上海城隍庙、成都青羊宫并称为中国四大庙会,其始于明代嘉靖,兴于清代康熙,盛于乾隆。光绪年间《厂甸记》中如此记述:“平时空旷,人迹罕至;至正月则倾城士女、如荼如云、车载手挽,络绎于途。”厂甸位于北京和平门外琉璃厂一带,其形成是源于灯会。明嘉靖年间为了皇宫的安全,将原在东华门和灯市口的部分灯市搬离到琉璃厂附近。于是,这里在上元节时搭棚悬灯,很是热闹,由此渐形成庙会,到了乾隆时期便极具规模。庙会上各色货物琳琅满目、五花八门,尤其售卖书籍较多。因宣武门外为各省会馆集中之地,各地考生常居于此,闲暇时便来琉璃厂逛逛,对琉璃厂书肆文物、纸张店铺的兴盛起到一定的作用。尤在清中晚期,附庸风雅之风渐起,即便是非读书人也会来此购买名人字画、名瓷器皿等置于家中摆放。每逢庙会时,自然也是淘得这些宝贝的好机会。厂甸庙会因以书籍古玩、字画文具独秀于林,所以获得“雅俗相济、商娱相融”的美誉。

        庙会上还有很多小摊位,售卖着各种小玩意儿,有新鲜的有古旧的。比如抖落起来声势激昂的空竹、彩色风轮带动的小锤儿、哗啦啦响起的一面面小鼓的各式风车,还有活眼睛、活关节有两丈长的大蜈蚣和可以放到火柴盒里的袖珍风筝。不论是男女老少,也总能买到自己喜欢的吃食,那些串成佛珠状的大山里红、顶着红点儿的爱窝窝、层层起酥的油酥火烧和五尺高的大糖葫芦,都让人大饱口福。大糖葫芦是厂甸庙会的标志性食品,小贩多选大个的山里红,去了核,然后用一米多长的荆条穿起来,再在表面刷上白色的糖饴。被打扮后的大糖葫芦白里透红,顶部还插有彩色小旗,甚是喜庆。除此之外,游客还可品尝到灌肠、酿皮、豆汁、卤煮、扒糕、老豆腐等几十种传统风味小吃。在庙会上,总会看到些嘴馋的人们,手里托着碗或盘子,热气腾腾的从身边走过。他们急不可待地吃着东西,不再注意自己的吃相,先尝到美味才是开心。

        庙会内有很多孩童感兴趣的游乐项目,比如有很多玩套圈的,地上摆着各种诱人的小玩意儿招惹着孩子们玩。若不是有一定的技艺,通常很难将手里的圈扔到指定的位置。想想这些玩法是否源于旧京时庙会的一些做法,有些生意人会在地上摆一铜盆或一马尾儿箩,让游人站在远处往里投扔铜板,投中而不跃出者便可得奖。其实,大多数人即便未投中得奖也不会沮丧,玩得人也就是图一乐儿。庙会上还有吹糖人的,总有很多孩子围着他们,在孩子睁大眼睛的注目下演绎着自己的传奇。他们通常在很短时间内就可以捏出小狗、兔子等各种小动物,生动有趣、活灵活现。猜灯谜亦是有趣,总会围拢很多游客。而最热闹之处,莫过于踩高跷、小车会、太平鼓、五虎棍等竞相表演之地。竞技的内容有更为文雅的,便是众多老字号的参与,如荣宝斋具有百年功底的木板水印、汲古阁的文物复制、中国书店的古旧图书修复、李福寿的制笔工艺等,皆让游客一饱眼福。

        谈起京城庙会可去可玩可赏可食之处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赘述。正是这些古旧的,有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特色风貌构筑起了老北京浓浓的年味儿情结,成为老北京人孩童时代永远温暖的回忆。尤其是流传至今的厂甸庙会,其独树一帜的京味儿文化特色已然成为展示京味民间文化和宣南文化的窗口,亦是荟萃传统民俗文化艺术精品的舞台,深受京城百姓的欢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京城庙会二三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lpbo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