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亮,是什么味道呢?是甜的,还是咸的呢?真想尝一小口啊!
夜里,动物们望着月亮,总是这么想。可是呢,不管怎么伸长了脖子,伸长了手,伸长了腿,也够不着月亮。
有一天,一只小海龟下定了决心,它要一步一步爬到最高的山顶,去摸一摸月亮。
爬到山顶,月亮近多了,可是,小海龟还是够不着。于是,海龟叫来了大象。
大象还是够不着,它叫来了长颈鹿,长颈鹿叫来了斑马,斑马叫来了狮子......
最后,小老鼠“咔嚓”咬下一片月亮,它把月亮分给大家,大家都觉得,这是它们吃过的最好吃的东西。
而这所有的一切,都被小鱼看在眼里,“它们为什么要那么费力,到高高的天上去摘月亮?这不是还有一个嘛,喏,就在水里,就在我旁边”。

故事读完了,我让壮壮讲一遍给我听,他在旁边津津有味地讲着,我的思绪反而不在这里。不管有没有最后的小鱼,也许这都是孩子眼中动物们奋力品尝月亮的故事。而对读到这个故事的成人来说,最后的小鱼也许有着不一样的故事。
为什么总喜欢拿月亮讲故事?猴子捞月亮,爸爸我想要个月亮,月亮的味道,晚安月亮......月亮真是个奇特的东西。
我想做月宫里的兔子,哪怕一朵小花,这样就可以日日待在月亮里,肚子饿了,咬一口,味道真的好极了。如果天狗来抢,我会友好地分一半给它。
还好,那只是个传说。

于动物们,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如果不费力地爬到最高的山顶、爬到其它动物身上,他们永远只能在山脚下仰望月亮,月亮的味道也永远都在猜测和幻想中,也许还会有小动物说“那月亮肯定难吃极了”,于是,摇摇尾巴回家了。
父母的位置决定孩子的起点,不同的起跑线,终点只有一个。落在后边的孩子,如果不奋起直追,将永远追不上前面的人,但如果前面的孩子不努力、吃不得苦,又如何保证不被后面的孩子追上?从这一层面来讲,又回到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
于小鱼,一个旁观者,看着动物们如此费力,仍满足于眼前的“假象”。它甚至没有要摸一摸,更不要说尝一尝月亮的想法,否则,那月亮还会好好待在水里吗?它还会好好待在水里吗?
小鱼习惯了自己的舒适区,这样日日看着月亮,哪怕只是假象,也是好的。不是每条小鱼都能欣赏到那龙门后的壮观景象。暂且这样吧,有人安于现状、知足常乐,有人不满现状,努力拼搏。
好像总有说不清道不明的事物,如果要用辩证法来讲的话,没有绝对的满足也没有绝对的不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事方法和原则,也许只要尽得人意,便好。
故事还在继续,生活还得继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