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知道现在用固定电话给人家做陌生拜访很为难,结果被人当成骗子,这既在我得意料之外,确也在这个社会现实的情理之中。我表示很无奈,但也只能理解。
近日来受到各层领导的种种委托,承办新一届某市金融太极拳协会。
虽说太极拳是一项相对小众的运动,但是一开始我还想既然已经有了协会,必然能够有个相对完善的框架。
但是当我拿到上一届理事会成员名单的时候,只能悲哀地承认自己被社会毒打地还不够。
名单上面的名字退休的退休,离职的离职,基本上已经残缺不全了。剩下的名字里面还有好多没有联系方式的。
没办法,只能从有手机联系方式的人开始联系。一开始用固定电话打,所有人的手机只有两个字“挂断”。
后来我顿悟了,开始用我的手机打,好歹通了一个,其他的也是两个字“挂断”。
事后,有个人还给我的手机回了电话,一开始让我感到很欣慰。但是她随后的问题让我很不愉快:
“你不是骗子吧?”
“你是怎么有我的电话号的?”
那是我正在幸福地享用着午餐,结果差点一口饭就喷了出去。好在事情都还是可以解释清楚的,但是这里的警惕和防备,让我感到深深的冷漠和无奈。
由于电信诈骗和骚扰电话的存在,这个社会的沟通成本,特别是陌生拜访的成本大大地增加,越来越变成“熟人社会”了。
也就是说,在陌生的两个人进行电信沟通前,必须要经由第三方的“引介”。
这个社会完全变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朋友圈”,把我们套住,恐怕永远也不能挣脱。
包括我自己在内,对于不熟悉的固定电话号码都不会轻易去接听;如果那个号码还是外地的话,就直接挂断了事。
社会信任成本的提供给人与人沟通增加了新的交易成本,而且越来越直接决定了沟通的成功。
按说沟通的理论很简单,无非了一方编码发出,另一方解码接收的过程,其中有噪音来干扰沟通的有效性。
但是在“熟人社会”这个过程变得只能在熟悉的双方之间进行,或者在共同的圈子里才生发生。
这使得我深深地感到,能够把自己的名字或者微信号放到别人的通讯录里,这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啊!
换个方式来说,我的电话或微信通讯录也是一种稀缺资源,这决定了我的沟通半径有多大,而且也不会轻易地去扩大。
要想扩大这个半径或者开放我的资源,就必须有个“引介人”的存在。
分析了这么半天,仿佛还是隔靴搔痒,没有触及“熟人社会”相互沟通的本质。
但是我无奈的郁闷心情却是得到了稍微的缓解。
毕竟还是孔夫子的老话说得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