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决定这周来合肥时,我的心里充满了向往,期待与我喜欢的书籍再次相遇;期待在我生活的地方重走一遍。
以前来过无数次,从没有这样期待过。这是因为我与这座城市又有了连接,在这生活了四个月。换句话来说,它是我的第三个故乡。
我出生在农村,在炊烟袅袅、鸟语花香、一望无垠的田野和淳朴的乡情中成长。
十几年的乡村生活,奠定我的淳朴的、坚韧的性格,让我在浮躁的世界里保持初心。一本本书籍,带着我走出农村,也渴望着知识能改变命运。
到市里让我开阔了视野,学到新知,也遇到与我同频相振的爱人和朋友。
刚来到市里,极度不适应,每个月底都想飞奔回家,想奶奶的葱香油饼,还有她在门口翘首企盼的身影。
我在坎坷不安、跌跌撞撞中适应下来。毕业、结婚、生女。
从开始住教工宿舍,到现在有一盏属于我的灯火。这些还是因为书籍,对书籍的热爱,让我有机会到图书馆工作。
从懵懂少女,到现在的中年少女,整整26年。经历了青春梦想,现在陪伴我的17岁的女儿,好像我的人生又回到1997年。唯一没变的,与书籍相伴。
女儿高三时,焦虑迷茫,学业的压力让她想逃离学校和熟悉的环境。
为了女儿的高考,我们来到合肥,找补习班,开始了我家的双城生活。
周末LG在合肥陪读,周一至周五我来陪读。
开始来到这座城市,极度地不适。破旧的小区,简陋狭小的房间,还有高三娃的极度不稳定情绪,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她的情绪大爆发。
有一次,测验没有考好。我无意多说了一句话,换来的她的歇斯底里:“你咋知道那么多,我还没有说一句,你叨叨说个不停-----”吓的我赶紧闭上嘴。
“你咋不说话了,就这样一直沉默吗,知道我压力多吗,就不能说点让我开心的事吗----”
那段日子,我就小心翼翼地生活,她的心情就是我的晴雨表,真的压抑极了。
走在陌生的大路上,我感觉孤独就贴在我的脑门上。
我是那样的与众不同,就像17岁的我离开农村,走向市里的那段日子,就像浮萍一样,飘忽不定,我不属于这里,也无法走进女儿的心里。
有一天,在送孩子上学之后,在附近的路上游荡,突然发现一个书店。
我怯生生的走进去,从第一层一直走到第五层,来来回回走了三遍。才在三楼找到经典书籍和畅销书。
我站在书架前,开始沉浸式阅读日本作家青山美智子《人生阅览室》,书中的五段故事都发生在阅览室,是书籍和图书馆员,给迷茫和孤独的人,带来一束光。
是的,书店救赎了我。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泡在里面。看到不同的人或坐着或站着,都沉浸在书籍里,熟悉的感觉扑面而来。
长期在图书馆工作的我,不再那样孤独。比起作为馆员,我更喜欢当个读者,可以无干扰看自己喜欢的的书。
在我们住的地方有四家书店,一座图书馆,这是我在这里生活的主战场,书籍填补我的孤独,丰盈我的生活。
特别是合肥市图书馆的一个馆员,听说我也在图书馆工作,她非常热情地给介绍她们馆的布局与业务流程。
从她身上我看到,我们同事的影子和我工作的状态。她给我推荐了《非暴力沟通》《正面管教》《青春密码》等关于沟通的书。
书籍成为我了解这座城市的钥匙,让我从容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高考生反复无常的情绪。也让我主动去和陌生人去交流,更加深层去了解这座城市。
合肥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爱阅读。你早上去河边散步,早起老大爷,躺在大树下,抱着一本书,伴着暖风细阳,快乐地阅读着。
此时,外面的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也扰乱不了他的心境,在他的世界里只有书籍。
晚上的花园书店,坐满了放学归来的孩子和遛弯老人,在柔和的灯光下,沉醉在书的海里。
看到这些爱阅读书的人儿,我也不自觉地加入其中。
我的三个故乡,伴我人生的不同阶段,困难与变故常常有。唯有书籍,才能陪我一路前行。
作家周岭在《认知觉醒》里说:“读书不是扫视白纸上黑字的重复动作。
每读一本书,实际上都是在进行一次名人访谈,在和顶级的专家交流谈话。
读书是用最低廉的成本,获取最高级的成长策略,它是所有人提升自己的最好途径。”
我的人生的前三个故乡,书籍会陪着我们成长,指引我们变成更好的自己。以后不管走到哪里,遇到多少坎坷,书籍会一路相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