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心理边界

心理边界

作者: 践行者小祥 | 来源:发表于2017-12-28 18:24 被阅读0次

        这几天在古典老师专栏里重温了心理边界这章,今天试着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下自己的见解。

        维基百科上这样定义“个人边界”是指个人所创造的边界,通过这个边界,我们可以知道什么是合理的、安全的和被允许的行为,以及当别人越界的时候,自己该如何回应。打个比方,心理边界就像故宫外的护城河,心理边界最重要的目标不是区分自己和别人,而是区分内在世界和外界世界。护城河内问题,每个问题都可以解,可以掌控。在护城河外的世界,问题都不一定可控。无论是个人发展、家庭、婚姻、政治、经济、文化,总有一部分在你的控制内,有一部分在你的控制范围外。区分这两者的,就是心理边界。打个很简单的比方,你说我会吃,总是嘲笑我。我可以控制的就是:我离你远一点或者控制自己的饮食习惯,但是我控制不了你说什么,控制不了你想什么。能解决的问题都是护城河内的,不能解决的都是护城河外的。可是有些心理边界模糊的人,总是会拎不清,想要去控制护城河外的区域,护城河内的区域也经常被别人侵扰。

        心理边界不清晰的人有以下几个特征:总是被要求做这做那,结果耽误了自己的事情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对别人好,但常常不被领情。为了迁就别人,常常放弃自己的想法。替别人操心、总是在想他“应该”这么做,“应该”那么做。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在别人的评价中判断自己。控制欲特别强,对于控制不住的事情容易有情绪。总是追求完美,永远都在权衡利弊。以上的特征,自己对号入座。

        我们先了解一下心理边界不清晰的两种情况:一种是边界模糊,一种是边界过于僵硬。边界模糊就是想去控制自己不能控制的,比如男女朋友,一方想要控制一方,来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方法就是一哭二叫三上吊,甚至是提分手。如果对方也是个心理边界模糊的人,可能会被你控制,但是如果对方是个心理边界清晰的人,结局就是一个,我们不合适。就像握在手里的沙,你越想握紧,它流失的越快。越位进入别人的边界,短期也许会让你获得掌控感,长期却是个双输的事。那什么是心理边界或许僵硬呢!举个例子,我哥淘宝店请了个客服,每次客服工作不那么忙的时候,叫他帮忙做下其他事,他是绝对不会做的,他心里想我工作是客服,其他事不干。还有一事也能证明他是个心理边界过硬的人,有一次蛮忙叫他加了两个小时班,后面结工资的时候也算在里面了,而自己迟到早退就只字不提。简单粗暴的解释就是这个人不知道变通。大概前一个月,我自己也遇到一个心理边界模糊的人,我们之前并没有任何交集,因为某事他加我QQ 后一通乱骂,我当时并没有被怒火掩盖了理智,而且非常清楚他是个心理边界模糊的人,心理边界模糊的人还有一个特征就是逻辑思维特别混乱,我就故意一直捧他,因为我知道只要让他得意忘形,他自然就会有缺点暴露出来。果不其然,最后他把自己缺点当成吹牛逼的资本了。后来我经过复盘,我想要是换成几年前,我会怎么处理这事,可能会跟他干上,也可能会拉黑。我想成长就是成为一个拎得清的人吧!

        心理边界带来的危害数不胜数,比如人际交往障碍;不懂得拒绝,有求必应,累死的是自己;追求完美,最终什么都不会;控制欲极强,如果作为一个管理者,有能力的人才留不住,没能力的更依赖你,活生生把你累死……还有的自行脑补。

        那怎么重塑心理边界呢!首先,我们要了解现有的心理边界是怎么塑造起来的。婴儿半岁前和妈妈是共生关系,他以为和妈妈是一体的,他哭了,妈妈拍打; 他饿了,妈妈就喂奶,这个阶段,他没有边界。第二阶段,1-3岁,在广州的两个小侄子,我就能在他们身上看出心理边界塑造的过程,两个小孩年龄相差十几天,观察他们的日常生活,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明明就有好几个挖机玩具,他们两个非要抢同一个,这其实就是归属意识的启蒙,玩具不让别人动,但却拿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因为他有了“我”、“我的”的概念,所以就想表达能对自己的东西说了算。抢玩具据为己有小侄子最擅长,大侄子看着自己的妈妈指着挖机求助于妈妈,就从这一个行为,我就知道孩子和母亲的关系已经改变了,大侄子有自我边界,他知道有些东西是别人的,自己得不到,所以他求助于自己的妈妈,这或许是他第一次求助,但在未来社会中一个人善于来事、求助、妥协,就从这里开始了。两个侄子年龄相差十几天,心理边界已经隔开了一个等级,两个孩子之所以相差这么大,我想可能是因为爸爸妈妈的育儿方法不一样吧!这里不方便展开描述,以后可能会专门写一篇文章分享。我在一本心理学书上也看到了相关的研究,心理边界模糊的孩子大多数的原因是因为婴幼儿时期爸妈引导不当,或者是根本不懂这方面的知识,甚至是从小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的,所以导致这方面的缺失。

        看到这里,或许很多人倒吸一口凉气——我被毁掉的童年啊!我们当然没法回到童年,责怪父母也是没意义的,他们当年也不懂——最好的方法是当自己的父母,“再养自己一次。下面教几个小技巧:第一、识别心理攻击。面对自带感情绑架的求助统一拒绝,比如说,看我们兄弟这么多年了,你就帮帮我吧等话语。防止别人利用你的羞耻心,撒泼打滚你忍不了,于是息事宁人,退让求安。利用的是你的恐惧。再不同意,你就要失去这段关系、这个人了。第二:区分伤害、“伤”和“害”是有区别的。就像拔牙会“伤”到我们,但却不会“害”我们;吃糖不会“伤”,但是吃多了却是一种“害”。美国一位慈爱的母亲,独自照顾多病在身的瘫痪女儿。两人的乐观精神,为社会带来很多正能量,也有很多爱心人士施与援助之手。然而观众猜对了开头、却没猜对结局 —— 女儿与网上认识的男友合谋捅死了自己母亲,并发在网络上广而告之。随着警方调查,最后真相大白。原来被母亲宣传的女儿的“多病”都是谎言!女儿实际上很健康,根本没有所谓的“染色体缺失、肌肉萎缩症、癫痫、重度哮喘、睡眠呼吸中止症、智力缺陷”。更可怕的是,这些全是母亲为了获得社会人士的关爱,编造出来的。女孩明确界线的手段有点极端,短期的确有“伤”,会有穷凶恶极的感觉,但是长期其实是清清爽爽的过程以后再也不用被母亲控制了。如果有些人因为你正当的划定界线离你而去,就由他去吧!第三:学会拒绝。如果一个关系一般的朋友,请你帮忙一个冗长的忙,你要学会温柔的拒绝,比如,我真的能理解你的难处,但我真的很忙,你看这样,等我这几天忙忘了再帮你行不行?或许这样结果不会太好,但是你已经向对方亮出你清晰的心理边界,下次他就不会有事没事的来找你帮忙了。

        如果你认真的学习践行这套方法,你会发现你慢慢成为一个身心如一的人——你可以做到委婉拒绝别人,可以表现出真实的自己,你会体验强大的自信。这就是通过重建心理边界。实现“再养自己一次”的过程。重建心理边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不是一篇文章就能解决问题的,需要时间,更需要练习、努力和调适。不过,与其在“为别人活”的状态里迷茫和焦虑,为什么不慢慢地努力找回自己?

        要知道,为别人活是一场永无宁日,毫无胜算的自我恐怖主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理边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lwv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