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阅读是从第二遍开始,不记得这句话是哪位大师说的,但越发觉得它是难得的金句。
最近在读的《第七天》就是第二遍阅读,边读边记,书读完了,笔记也做完了,感觉比第一遍阅读收获大了很多。
读第一遍时,只想快速捕捉故事情节,到主人公的世界里好好遨游一番,看他的生平,看他的成长,看他的爱情,也看他的挫败,更多的是一种猎奇的心理。
读得快,看得痛快,但自己并没有好好思考,热闹看完就过去了,至于作者想表达的深层意义并没有领悟,只是有了初步认知,这是本好书,书中的内容影射了现实世界。
第二遍时,阅读速度反倒慢了下来,也许是因为有了做笔记的任务,必须弄清楚作者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他想传达出什么内涵?心中有了放不下的问题,就会带着思考去阅读。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一边做笔记,速度自然提不起来。
但是转念一想,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愉悦身心,是为了从书中有所得,哪怕只得到片叶末节、只言片语也是好的,慢品细读自然有慢品细读的优势,不是吗?
就这样,每天读一个章节,七天读完了这部小说。当然喽,这部小说并不算太长,只有十几万字的篇幅。但奇怪的是,第一次阅读时,速度是快的,但读完整部小说却花了十来天时间,因为不是每天都读,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所以拉的战线反倒很长。
两相对比,我想说的是,龟兔赛跑的理论再一次应验了。做一件事不必追求一时的速度,而贵在长期坚持,哪怕速度慢下来,累积的坚持也胜过偶尔的超越。
坚持每天读书做笔记也不是容易的事。这七天时间里,第五天、第六天正值周末,我恰巧都奔波在路上,没有时间静下心来好好写笔记,匆匆忙忙在车上完成了日更。
当时真得好困好累,我在心里对自己说算了吧,凑个百字更,笔记推迟再做吧,但另一个声音又在说,坚持一下,说好了每天读每天记的,不能半途而废,最终理性还是战胜了惰性,七天的阅读和笔记没有断掉。
昨天,做完最后一篇笔记时,我心里无比轻松,总算完成了作务。
这些年来没有养成认真阅读的好习惯,致使自己更多的时候是不读或偶尔读的状态,现在重新体验到好好读、按计划完成阅读作务的感觉,真不错。
这篇短文废话连连,其实只是想表达二次阅读不失为精读的好方法,边读边记的模式是认真学习的好方式。
不说了,反正说的都是废话,大道理谁都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