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就像录音机一样

作者: 晨长进行时 | 来源:发表于2019-06-07 16:06 被阅读7次

    大家好,从本次开始进入反思主题。

    其实我想写反思主题已经很久了,但一直迟迟未写,原因这里先不说。

    01

    为什么想写反思这个主题?

    其实我本人,个人觉得是属于自我批判类的,就是比如在上学放学途中,自己有做的不好的地方会自我批评,事情没有做好,会首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但大概我能做到的程度也仅限于此。印象中除了老师要求的那种检讨之外,应该是没有专门写过关于反思的日记或者是感想。

    直到我读了成甲的《好好学习》中关于反思的部分,真的很喜欢那部分,有一种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感觉。

    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在心理学著作《影响力》中,作者西奥迪尼提过一个观点:“人就像录音机一样,一按按钮就播放。”

    我最初听到这个观点的时候,完全不以为意:人是智慧生物,通过理性作出各种独立的选择,怎么会像录音机一样机械地做出反应呢?然而后来我慢慢发现,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确实会出现一按按钮就播放的情况——总是在相似的情境下,做出相似的行动。

    给我印象最深的例子是:我读大学时,每当遇到比自己能力更优秀、职级更高或影响力更大的人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往回退,而不愿意靠近和接触这样的人。虽然事情过后,内心有些自责,希望下次自己能够和这样的人多接触学习,但是下一次再遇到这样的情况时,我又会不由自主地后退逃避。

    成甲《好好学习》

    不知道当你读完这段话什么感受?

    我看完之后觉得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作者成甲提到他曾经存在,遇见优秀的人就会往回退,而不愿意靠近和接触的情况。其实我也存在。

    一个人想要实现自我的提升无非通过学习实践,那我们学习的来源有哪些?书本网络,还有人。其实书本网络,这些只是载体,是别人经验的载体,除了从载体中学习别人的经验之外,我们还可以在处事中直接学习到别人的经验,但往往很多人忽略了自己的经验。

    生活每天都在生产未经加工的经验素材。

    如果说一个人想要实现自我成长的飞跃,那必定是要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优势劣势,并且让曾经发生的错误不再一而再再而三的重演。

    但如果,现实很可怕,其实我们很多人都在一幕幕地重演曾经发生的事情呢?

    在相似的情境中,会做出相似的行动。

    02

    其实去年保研之后,我对保研这件事做过反思。然后,我发现了一个让自己觉得无比懊恼的事情。或许我大学做的最成功的一件事,便是顺利保上了研。但也可以说关于保研这件事,我只成功了一半,甚至连一半都不够。

    为什么这么说?这里来讲讲其中的细节。

    看过我写的保研记的,大概都知道,我确实大学里比较努力。我努力保持成绩一直是专业第一,努力拿到奖学金为家里分担负担,同时经过4年多的努力,最终拿到了保研名额,顺利进到更好的学校进行学习。

    我的专业是中西医,可能在别人眼里,或许会觉得中西医很好,有些新鲜,但是本专业的都知道,中西医的学生会面临,也必须面临很多抉择,如果你选择读研,那你研究生阶段是选择中医,还是西医,还是中西医?是选择上临床当大夫,还是选择基础科研?

    每一个选择不同,也就代表了你以后的人生方向不同。那么你需要做出的努力,也自然会有些差别。

    老实说,我一直未能弄清楚自己内心的声音到底是什么?曾经我一直觉得我是更喜欢中医的,我喜欢它朴素的辩证思想,喜欢它大道至简的理念,喜欢它顺应自然的养生方法。并且我一直觉得,如果想做好一名中医,就要潜心学习,类似于两耳不闻窗外事的那种,半日临证,半日读书。大有一种“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的忙碌与悠闲。

    但另一方面,我又是一个想去见识更多优秀的人、去更广的天地拼一把的人,想要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其实我个人更喜欢和事情打交道,相比之下不喜欢和人打交道。曾经总是觉得,这两种不可兼得,否则,到头来自己什么也不是。因而在我前4年的大学时间里,因为这个问题,徘徊纠结了4年,从未下过定论。

    最终在去年夏令营面试时,我决定了研究生阶段做基础科研。

    保研结束,可能在外人眼中,或许多少会有些轻松,有些光鲜亮丽。但只有自己知道,关于这件事情,自己到底做对了多少?

    因为迟迟不能下决定,所以也就意味着很多都没有做足够的准备。比如,我想做中医临床,那最起码在大学阶段,我应该打好中医基础,熟读背诵中医的四大经典,最好能跟着中医功底深厚的老师跟诊学习;如果要走西医基础,那我就应该多进实验室,提早接触科研。我学校的中西医专业是国家重点学科,科研学术氛围很好,学院曾经邀请过北大复旦等学校相关领域的教授及学科带头人来做过讲座。所以记得在大三时,那时候其实就有机会,看到并了解他们的研究领域,也就意味着如果那时候,我决定走科研,并且对他们的研究方向感兴趣,那我就可以进行深一步的学习,并做足相关准备。

    但其实说实话,这些准备我做的很少。

    中医经典,除了上课老师讲到的,课余能拿出来学习的时间并不多,而且只是看,根本起不了多大作用,很多还是要真正的背下来,再加上临床反复实践,才能有更好的学习效果。而科研,因为没有清晰的目标,不知道自己本科阶段要达到什么程度,所以在前4年的时间里,下的功夫并不大。而了解导师研究领域,这一部分工作,是在我保研那一年才做的。

    所以可想而知,我做的准备有多么不充分。

    保研这场竞争是从进大学那一天就开始的,如果我能在夏令营之前,给自己加持更多筹码,那无异于可以为自己的未来,指出更明确的方向。

    现在来仔细反思,是因为,我一直都只是把纠结放在了脑海中,并没有仔细进行分析,进而去进行实践,未能转化成下一步的行动。目标不明确,也就导致结果不如人意。

    所以总结来看,关于保研,前期收集信息不充足,导致目标不明确,进而导致准备不充分,决策不能为以后人生方向进行指引。

    03

    当我反思完自己的保研之后,突然撞进我脑海的是,自己高考报志愿的事情。

    在保研记中我有提到,我是高考掉档,来到了中西医这个专业。

    当年为什么会选择读医?多半是因为,我的爷爷曾是一名乡村医生。依稀记得小时候,爷爷曾经跟我说:“等你长大了,教你读药名。”但自己对于医学知之甚少。

    那时候高中三年,心里想的只是如何考一个好的分数?但对于我以后究竟想从事什么,我想为了什么而努力拼搏奋斗一生,其实,自己内心并不知道答案。亦或者内心已经有了答案,但是自己不知道。

    所以在高考结束之后,报志愿的时候不知道报什么,在没有了解清楚医学行业的情况下,我一本A类的5个志愿和B类的5个志愿,全部报了医学,并且不服从调剂。当时有同学说,如果不服从调剂,有可能会被掉档,但是概率极小。

    等自己真正经历了才知道,并不是概率极小,而是只要你满足情况,则一定会发生掉档。

    因为第一志愿想冲一冲,所以报了其他学校的本硕连读7年,一本A类的几个学校,是同时提取档案的,由于我不服从调剂,档案并不能及时的再被其他学校提取,所以后面的几个平行志愿,都没有提取到我的档案,因而直接掉到了B档。而B档里,我第一志愿填报的第一个专业,就是我学校的中西医专业。当时我学校的中西医临床和西医的5年临床,都是B类专业,当时看到中西医临床觉得,我既能够学中医也能够学习西医挺好的。于是就把中西医放在了五年临床的前面,然后自己就这么来了。

    所以细细分析,我高考填报志愿,和我保研一样。尽管期间过了4年多,但其实我都犯了同样的错误,都是目标不明确,没有掌握足够多的信息,就做了匆忙的决定,并且没有做足准备。

    当我发现这个问题的时候,连自己都吓了一跳。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我们总是在相似的情境下,做出相似的反应,果真就应了那句话:“人就像录音机一样,一按按钮就播放。”

    于我而言,重要的是,这两次都是我人生中比较重大的决定,而这个决定,可能影响我的一生。

    这两天看书看到一句话:

    I am what I am today because of the choices I made yesterday .我成为今天的我,是因为昨天所做的选择。

    不知道,你看完我的这两段经历之后,是怎样的感受?

    不知道你是否和我一样,也存在类似的情况?

    04

    那么回到开头,为什么我一直没有写反思这个主题?

    当然,除了拖延之外,我也进行了一下反思。

    原因大概如下:

    写反思,就意味着,我要把我的情况,存在于根植于自我深处的一些缺点,一览无余地暴露给自己,而作为公号文章推送出来,则需要暴露给更多的人。我知道很多小伙伴会关注我,是因为看了保研记来的。

    所以,要写自己的反思,也就意味着,要把自己的弱点,缺点,不完美,全部都呈现在大家面前。其实说实话这是很需要勇气的。我承认自己只是个普通人,不能再平凡的普通人,但反思中会涉及大量自己的缺点,倘若你知道,她和你一样,她也会胆怯,她也会害怕,甚至她也在自己两次重要的人生决定中都作出了匆忙不明智的决定,我不知道你会以怎样的眼光看她。

    人对于自己的缺点,会有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不想将之暴露出来,以显示自我的优越性。

    这大概是我一直没有写反思的原因吧。

    其实这种情况在其他情景中也屡屡出现,为什么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会不懂装懂?原因也是如此。

    这次的内容已经很多了,下次接着反思。

    以后我会多写一些自己的感悟体会,而不只是为了呈现更好的内容,勇于说出自己的见解也很重要。

    下次再见啦!

    精彩推荐

    你需要有点工具思维

    文献管理软件篇-Mendeley

    文献管理软件篇-Zotero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就像录音机一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lzm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