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说到了把能量和边界感分成横纵坐标,那么我们可以人划分成“大平台型”、“独立王国型”、“匠人型”、“协作者型”。
![](https://img.haomeiwen.com/i4458826/bc610f6ef14fe5e7.jpg)
大平台型因为边界感弱而拥有很强的合作属性,只要有空间,大家都能来谈,而且因为能量值大,他们的事业梦想也会比较大,他们喜欢的是“众人拾材火焰高”,你出一把力,我出一把力,大家一起把事情做大。
独立王国型的人,虽然也有事业心,但是有时边界感强,他们需要别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事,所以跟人合作的时候,他们需要主控权,一旦主控权受到威胁,他们可能就会放弃合作。
协作者相对比较多见,他们看起来很随和,人际沟通界面很友好,很愿意去支持别人,有的时候你会觉得他们随大流,而且也不太愿意抛头露面。
匠人型的呢,那就比较独特,他们平时可能会显得有点高冷,不太愿意主动跟人产生链接,对合作这件事情不是太主动,但是他们会非常关注自己的壹亩三分地,在自己的领域做得比较深,但如果你期待他们能在更大的领域发货作用,你就会发现他们的动力不强。
内在诉求
内在诉求,简单就是一个人想要什么。
借用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的三大需要理论。这是社会心理学界非常经典的一个理论,说的是:人作为社会动物,有三种高层次 的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分别是权力需要、成就需要、亲和需要。
权力需要,是指追求掌控权和影响力,追求“发号司令”,注重自己的地位;
成就需要,指的是追求有挑战的目标,希望把事情能够做的完美,喜欢克服困难,解决难题带来的成就感。
亲和需要,指的是追求建立友好亲密的人际关系,希望自己被人接纳和喜欢。
内在动力是一个人做事情背后的动力机制,可能会激励一个人,也可能会阻碍一个人。
比方说,一个成就需要显著强于其他需要的人,对他来说,只要一件事情足够有挑战,能够证明自己的能力,他可能会不在意做这件事的回报。
如果是一个权力需要的人,会很那接受得了默默无闻 的工作,他们会喜欢能体现影响力的事情,比方说喜欢演讲、喜欢说服别人,他们也会追求出色的成绩,但是他们并像高成就的人那样是为了个人的成就感,而就是为获得地位和权力。
就像,我们有一个校长一样。每次开会他都喜欢在会上点评一下,头头是道,评古论今。可是自己的成就并没有明显高于别人,其实他就是为了获得关注,获得那个能够讲话的权力。
对亲和需要的人来说,跟别人的关系保持友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这样的人会避免竞争和冲突,即便做某件事情能让他获益,但如果会带来人际关系冲突和关系损害,他们就会尽可能回避。
这就是第三个点,内在诉求。
附图如下:
![](https://img.haomeiwen.com/i4458826/b7c1e28b0609a6b2.jpg)
最后一个观察锚点,稳定性。
这里的稳定性,底层是情绪的稳定性,根据现代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的研究,情绪稳定性,很大程度是天生的。它跟我们说的一个人是不是敏感、情绪调节能力的强弱有关。情绪稳定性表现出来的,不只是一个人会不会有明显的情绪波动,它有很多层次的外在表现,比如自我管理能力、工作中的稳定表现,不同场景下的行为一致性等等,这些多多少少都跟情绪稳定性有关。
我们一般会说稳定性是好还是差,或者说稳定还是不稳定,但是有一种中性的说法会更好,叫做“敏感”还是“钝感”。
敏感的人,内心情绪起伏会更频繁,波动更大,但是这样的人往往思维速度比较快,感受力比较强,有创造力;钝感的人表现稳定一致,如果跟这样的人合作,他对你来说,非常可预测。
![](https://img.haomeiwen.com/i4458826/d377df80e681d236.jpg)
如果一个人的稳定性好,我们在搜集信息的时候相对比较简单,如果我们观察到对方是一个比较敏感的人,那么有可能她的外在表现在不同呢的场景下会不一样,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角度去搜集信息,以免以偏概全。
一个导图来总结。
![](https://img.haomeiwen.com/i4458826/51eb2ef766dc095a.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