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对外汉语教育学理论知识复盘(四)

对外汉语教育学理论知识复盘(四)

作者: 幽兰香 | 来源:发表于2023-03-17 22:46 被阅读0次

时间:76/365

对外汉语教育理论确实是难点。其中学习第二语言的各种观点、假说,它们的代表人物,观点产生的心理学、行为学的理论基础,这种观点的具体观点,观点的优劣,实在是很容易混淆,且记不住。对它们的具体运用,也理解不到位,做这类题特别容易出错。

在做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这里再复盘、梳理,希望能记忆牢靠一些。

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个体因素特点。

“关键期假说”由列尼博格提出,关键期是指大脑语言功能向左侧化的时期。成人主要通过学习的方式获得语言,儿童主要通过习得的方式获得语言。

元认知策略指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比如能制定学汉语的目标计划,善于规划时间,并进行自我评估。出现错误后,能自我总结,在反思中提高。

“工具型动机”的特点是学习者希望通过利用第二语言达到自己的目标,侧重语言学习的实际价值和好处。

冲动型认知方式表现为在学习中反应敏捷,善于进行语言交际活动,听说能力较强,在课上十分活跃,但很容易出错,在短时间内取得好成绩但不是很稳定。

语言学能由卡罗尔提出,包括语音编码解码能力、语法敏感性、强记能力和归纳能力。其中语音编码解码能力,即识别语言成分并保持记忆的能力。日本留学生辨别送气音和不送气音时运用的主要是识别语言成分的能力。


“对比分析”理论的相关内容。

对比分析的心理学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迁移理论

迁移理论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这一影响不仅存在于经验内部,也存在于不同经验之间。

对比分析假说认为第二语言的获得也是通过刺激、反应、强化而产生习惯,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会借助第一语言的一些规则,这些规则有可能会对第二语言的学习产生干扰,也就是负迁移。因此对比分析假说主张对第一语言和目的语进行共时对比,从而确定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预测学生有可能会出现的错误。

普拉克特提出的“难度等级模式”中“阻碍性干扰”产生于第四级,即目的语中的某个语言项目,在其第一语言中没有相应的项目,学习者在习得这些全新的项目时会产生阻碍性干扰。

对比分析的四个步骤,大体按照以下顺序进行:

(1)描写,对目的语和学习者的第一语言进行详细的、具体的描写,作为对比的基础;

(2)选择,在两种语言中选择进行对比的某些有意义的语言项目或结构;

(3)对比,对两种语言中选择好的语言项目或结构进行对比,找出两种语言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预测,在对比的基础上对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发生的错误进行预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外汉语教育学理论知识复盘(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mfj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