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首页推荐随笔散文
|荐书|龙应台新书《天长地久-给美君的信》为什么感动了我们?

|荐书|龙应台新书《天长地久-给美君的信》为什么感动了我们?

作者: 新新月文艺 | 来源:发表于2018-08-29 21:55 被阅读1次

“美君来自浙江。她二十岁爱上的男子,来自湖南。他们走过的路,是万里江山,满目烟尘……”

​​​想推荐一本散文书,龙应台的新作《天长地久-给美君的信》

第一次在书店看到它,没有过多留意。因为书名有些平淡。但对龙应台,我是很熟悉的,从十年前看过她的《目送》​开始,就一直记得她。喜欢一个作家和喜欢一个明星不一样,作家的样子是不重要的,只是从文字里感受到她的脾性、心灵和思想。

总觉得,龙应台是一个很温柔,很温柔的女性。​

荐书理由

1,《天长地久-给美君的信》,腰封写道:“一部跨代凝视的生命读本,献给每一个跟时间赛跑的儿女。”这本散文,写的正是儿女和母亲之间的对话。但这对话绝不是普通的,这是一场生命的对话,记忆的对话,时代的对话,年轻、成熟和老去的岁月之间的对话。这对话在空山传去声音,却听不到回响。

“美君”是作者的母亲。​作者以书信体的方式,写了很多她和母亲之间共同经历的瞬间。这些瞬间,有一些是生活中的细碎琐事,有一些是山河浩荡的大事。这些事情,她的母亲也许都已忘记了,也许没有,但我们无从知道,因为作者的母亲因年老失智,已不说一句话。这样的生命过程,每个人都要经历:先要经历自己的父母从年轻变得老迈,从老迈变得枯竭,最后走到终点;然后,我们每个人重复一遍,褪去少年模样,做人父母,变老,死亡……龙应台的散文之所以能如此感人,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她的文章里所描述的,都是我们每个人切身体会得到的东西。​


2,​从书籍的思想价值来看,《天长地久-给美君的信》不仅仅是一部家书,更是一堂生命课程。我们在生活中,多少总会讳忌于谈“死”,而每一代人的老去和死亡,对另一代人来说,其实也是一堂课程。用龙应台自己在书中的话来说:“父亲教我以‘死’,母亲诲我以‘老’。安德烈和飞力普目睹你们的老和死,同时长期旁观我如何对待逐渐失智的你,如何握住你的手,他俩倒是循序渐进地在修这门生死课程。”安德烈和飞力普都是龙应台的孩子,在龙应台看来,她的父母的死亡和老去对她是一门课程,对她的孩子们也是一门课程。


3,这本书也是一堂家庭教育课,让作子女的学会如何与父母相处,让已为父母的,学会如何教育和爱孩子。中国古书中有记载一种鸟,长大后食自己的母亲,被称作“不孝鸟”。这种鸟的孩子看到自己的母亲如此残酷,也学会啄食自己的母亲,如此循环下去。而据说乌鸦有“反哺”的习惯,母亲喂养孩子六十日,长大后孩子也喂养母亲六十日。龙应台在书中除了写到自己与母亲的故事,也写到自己如何与她的两个孩子相处,写了一个个父母与子女两代人之间的故事。做哪一种鸟,都有自己的结局。


4,​这本书也在不断地警示我们,人生里的有些事情,绝不能蹉跎。无论是对身边最亲最爱的人,还是对自己最在乎的事。所以,龙应台突然放下一切,回到家乡去陪她失智的母亲,开始写信。因为她知道,曾经蹉跎过的岁月已经无法挽回,只有珍惜当下,才能不负生命、不愧自己。这种“警示”,我们曾在无数场合、各种文章里多多少少受过训告,但龙应台在她的书里没有说教,只是用她最炙热的,一颗作为儿女的,也作为母亲、作为朋友的心,讲述一个个故事,倾诉一句句心声。我特别喜欢这句话:“人生的聚,有定额,人生的散,有期程,你无法索求,更无法延期。”​不是吗?


5,个人记忆与时代记忆的结合,是这本书具有高度的地方之一。这本散文,是一个女儿写给母亲的信,她直呼她的名字“美君”,并告诉她,“把你当作一个长我二十六岁的女朋友”。这样的想法,只有女性作家才会有吧,多可爱,多温柔,多浪漫。如果说这只是一部如此温柔多情的家书,已经足够感人,那么,书中超越了个人和家族的时代、家国记忆,就让这本书显得更有广博、深远。作者在对“美君”的缱绻深情倾诉中,也回忆了美君和自己所处的时代——“我们是在山河破碎的时代里出生的一代,可是让我们从满目荒凉,一地碎片里站起来,抬头挺胸、志气满怀走出去的人,却不是我们……


6,细腻优美的文字,感人的语言。初次读龙应台,是《目送》,每一句,每一句地读,那时候正好是最富感性和忧愁的少年时代,仿佛遇到知己了,喜爱得不得了。其实何尝全部懂得书里的东西?但好的文学作品,正有这样的力量:即使你不能理解它,却依然能被它感动。这是许多矫揉造作的青春文学作品或网络文学所不具备的。早已不是“为赋新词强作愁”的少年,却依旧被书中的每一句、每一段所感动,不知觉的,升起一阵感伤,想起一个故事,回忆一个人,怀念一段时光,暗暗湿了眼。于是突然会懂得辛弃疾为何说“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了。​


优美语句:

上一代不会倾吐,下一代无心体会,生命,就像黄昏最后的余光,瞬间没入黑暗。

所以我决定给你写信,把你当作一个长我二十六岁的女朋友——尽管收信人,未读,不回。

你站在山头,往回看是零岁到六十四岁的波涛汹涌,滚滚红尘;往前看,似乎大道朝天、豁然开朗,却又觉得它光影明灭、幽微不定,若是极目凝视那长日深处,更仿佛看见无尽的暮霭苍茫。

乡音有怎样一种颠倒乾坤的勾魂魔力啊,勾到你心深处一根以为早已断裂萎缩的弦,使得你一时之间忘记了你的杭州青春时期,和今日的此时此刻,这中间已经物转星移,春秋几度。

为什么到了我的所谓时代,死亡变成一个可怕的概念,必须隐藏在看不见的地方?

朝菌暮枯,夏虫秋死,花开就是花落的预备,生命就是时序的完成。

在某一个月亮从山头升起的夜晚,当江水荡漾着银光,芦苇中蛙声四起,那时那刻,他们还深信人间的爱和聚,可以天长地久。

只有朝夕在身边,才会看见时间的凿工怎么精密地毁坏你的肉体,一天一点点,坚决凿空你。

接受自己过去哺过乳、洗过澡、一辈子牵挂着、爱着的男人其实是另一个女人未来将一辈子牵挂、爱着的男人;你们两个女人短暂交会于现在,但是你属于过去,她属于未来。

两代之间的“质量时间”,并不仅止于给予下一代的孩子,还在于回首上一代的父母,这将是一辈子要坚守的幸福仪式。

你想想看,这个世界怎么会公平呢?一出生,看你父母是谁,就已经决定了你的一辈子……

写作其实是逃亡。

借爱勒索,是勒索,不是爱。

我买花是为了取悦自己,乡人买花是为了取悦神明。

人生里有些事情,不能蹉跎。

我错过了宇宙行星运转间那一个微小的时刻,此生不得再见。

人生的聚,有定额,人生的散,有期程,你无法索求,更无法延期。

你以为落日天天绚烂回头,晚霞夜夜华丽演出,其实,落日是时间的刻度,晚霞是生命的秒表,每一个美的当下,一说出“当下”二字,它已经一笔勾销。

总是在机会过去之后,才明白,我必须学会把暂时片刻当作天长地久,给予所有的“旅寓”以“家园”的对待。

你曾经怎么对待,如今就怎么被对待。

此生唯一能给的,只有陪伴。而且,就在当下,因为,人走,茶凉,缘灭,生命从不等候。

当你在跟一个东西格斗的时候,你绝对没在看那个东西。当你在跟时间格斗的时候,你绝对没在看时间。

一人和一兽,我看不出差别。

这世界上凡是不灭的,都在你自己的心里。

每一个回合,都在提醒我:翻到下一章,就是我自己坐在那轮椅里,人们围观我脸上的汗毛了。

每一寸时光,都让它润物无声吧。

你们这一代,以及之前一代又一代,不依靠语言来表达爱。

爱的自由流动,爱的满溢流露,是不是也就变成石缝里的小草,不容易挣扎出来?

你不知道我是谁,你不记得他曾在。你坠入沉默的万丈深渊,在虚无中孤独游荡。

如果我早一点开窍,早一点认知:所有的女儿都可以把母亲当作自己的女朋友看待,我会跟你说很多事情。

这么说着说着,时光自己有脚,倏忽不见。

请问,这世界上,还有比“临终”更疼痛、更脆弱、更纤细、更柔软、更需要安静和隐私的事吗?我们去让它发生在一个二十四小时不关灯的白色空间……

美君,你知道,鳟鱼和你一样,总是想回到它出生的那条江。

所有最疼痛、最脆弱、最纤细敏感、最贴近内心、最柔软的事情,我们都是避着众人的眼光做的……

紧握她的手吧。那亲手掬水的记忆,不会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荐书|龙应台新书《天长地久-给美君的信》为什么感动了我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mhl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