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纯属个人见解,仅供参考。
写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给自己省事,这样我就不要一遍遍地回答同样的问题啦!
嘿嘿
一、在自己能承受的经济范围里选择最匹配的心理咨询师
我把它当做第一条来写,说明我觉得它是最重要的。
如果你打算做长程的心理咨询,费用会是一笔不小的经济支出。
这笔经济支出不应该会影响到你的生活质量,否则,咨询难以为续,咨询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心理咨询费用高低不一,在自己能承受的价格范围内,去寻找匹配的咨询师,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再说,自我成长也并非只有心理咨询一条路,可以选择更经济的心理学书籍、网络课程和一些价格不贵的团体课程等等。
只要你有心去找,相信会找到适合你的。
一个界限清晰、有职业伦理的咨询师,是不会提供给你免费咨询和打折咨询的。
二、选择心理咨询师时请多一点信任你自己的直觉
听到武志红讲过两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武志红自己找心理咨询师的。
国内一个有名的心理学前辈大咖,去咨询的人趋之若鹜,预约排队的人已经到了几年后。武志红也慕名而去排队等待被督导的机会。
后来他们在一个场合相遇了,武志红见到了前辈本人,看到的是一个精神状态并无太多生命活力的人,他非常失望,立马取消了预约。
他说一个连自己都没有活出生命活力和力量的人,怎么可能能帮助到来访者呢?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武志红给自己的咨询室招心理咨询师的。
他招心理咨询师,履历只是参考,他在面试时采用的绝招是:面对着这个人,在想象中让这个人的脸贴过来,一直贴到自己的脸上,看自己的感觉如何。
这根本上运用的是身体的直觉,绕过了头脑的分析比较。
头脑是意识,身体是潜意识。
在意识和潜意识之间,潜意识更靠谱,潜意识说了算。
所以试着去信任自己的直觉,如果直觉上你受到某个咨询师的吸引,不妨去直接面对面的咨询一次,然后再决定要不要继续。
咨询中途会出现移情和阻抗等情况,使得咨询看起来停滞不前。
这时候需要坚持与咨询师多沟通几次,而不是马上换人,要不就前功尽弃了。因为最困难的时候往往也是咨询产生重大突破的时候。
三、关于灵性疗愈
我做的不是心理咨询,而是灵性疗愈,所以不少人问我什么是灵性疗愈。
我本来走的是传统的心理学咨询之路,去考证,去学不同的心理学技术。
然后有一天我有了这样一个思考,这是我当时的记录:
心理学最常见的方法是找原因,尤其喜欢到童年去找原因。
因为八岁之前孩子身上所有的脉轮全是打开的,没有任何防御和过滤能力,任何能量来了都是照单全收。
婴儿那么弱小,一点负能量留下的伤害可能显得很大,再经过多年的滚雪球似的不断叠加,就变成了一个创伤或情结。
这样一个过程,往往是个体与重要他人、家庭、社会不断互动,同一模式多次反复轮回,负面信念不断被加固验证的过程。
换句话说,同一种创伤,有来着他人的部分,有来自家庭的部分,有来自社会的部分……
所以众多心理流派从不同角度切入都没有问题,都可以形成自己的个案概念化,逻辑上都讲的通,都或多或少能解决部分或大部分问题。
就像盲人摸象,每个人都摸到了一部分,但你也不能说他摸的不是象。
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我失去了继续追寻原因和分析的心理学学习模式,买好的课也暂时搁置了。
我想找到一个基于整体的架构,找到真正根本解决问题的方法。
而最快解决问题的方法莫过于:通过我的眼睛,让你看到你没有任何问题。这看起来是一个悖论,但这就是我目前思考的结果。
那么如何拥有这样一双眼睛呢?那就是我努力的方向。不断的净化自己,让内在通彻,让宇宙间本自存在的疗愈能量,能不被我扭曲地,经过我,自然散发……
最后我找到的就是:灵性疗愈。
现在我回过头来看这段文字,依然觉得它是一段非常坦诚的表达,虽然我不能保证你能理解它。
或者我再做一个解释,国内心理学大咖薛伟说过这样的话:
“对于自我与欲望而言,心理学包括精神分析只是帮助你不断获得完善的自我感觉,虽然本质上来说是假相,但是,唯有先获得了假相,才可能把它扔掉。”
这句话非常透彻,我对它的理解是:心理学包括精神分析帮助人获得的是假相,获得假相的目的是为了扔掉它,扔掉它就活在真相中了。
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为什么不直接去获得真相?直接在真相上得到根本的疗愈呢?我觉得这就是我要做的灵性疗愈。
如果这两个解释你觉得都不好理解,也没关系,直接参考第一条和第二条去选择吧。
祝 福 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