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自己有什么样的专业要求?”
“我想成为能够带给孩子们更多轻松愉快学习方法的人,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让他们乐学,善学,博思。”
“轻松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是吗?”
“完全轻松是不可能的,原本读书学习就是一件不轻松的事。只能通过不断提升教师的眼界和专业水平,为学生打开一个不一样的学习世界。”
“凡有所创新,总要经历一个孕育期。一定不容易。”
“过程不一定艰难,只是需要一个不断吸收,学习和思考的过程。凡是喜欢的,总有些别样的乐趣。”
“草根族的快乐,走到哪里算是哪里,一直好奇,一直思索,勤学乐道,不问收获。”
这两天一直在思索语文教学中的对话教学问题。从《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里得到一点启发,就是设计的出发点最好结合目的性,也就是说为了达到某点收获的设计才具有更多实践意义。
中考中有一道题考察的是“对话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如果让孩子们死记硬背,把各种用法想一遍,往上套答案,有些孩子能够完成,有些孩子就难以完成,而完成的孩子是不是就达到了“大概念”的任务,深入理解这道题的设计用意,能够准确迁移,灵活运用呢?——如果只是靠教师的讲解罗列,这个任务很难完成。
让我们试着换一个角度,假如设计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记录对话,或是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两个人的对话,或是自己分别扮演采访者和受访者,通过展示对话,分析对话背后隐藏的信息,就可以让学生在创作实践中完成理解对话作用这一学习目标?
通过实践促进学习,在练习活动的过程中,达到深入理解的目的。更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高效提升学习技能。
原本害怕自己看点书都忘记了,没想到真的是开卷有益,而且理解力还可以,没那么笨,总算是有些收获,也形成了自己思维上的亮点。有时间可以试一试,完整设计出来,会不会更有意思呢?
阅读中的迷茫和困惑在书写中理顺思维,学来的观念进一步获得实践上的支持。阅读、思考、分享、连接、变通、提炼,所有这一切像是魔法指挥棒,让世界奇妙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