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的波折
小宝爷有一件青年时看电影的往事,想起来,既心酸又佩服年轻的勇气。
那时还没有恢复高考,回乡青年希望跳出农门的路子很窄。民办教师,工厂招工(包括正式工临时工),当兵等有关路子很是抢手,为了挣得一席之地,有条件的人费尽心思,使出十八班武艺,各种关系都在发挥作用。小宝爷侥幸挤进一工厂招收的临时工行列,十八岁的小伙子,当然感到很荣幸。
工厂里的活路不轻闲,但长着血气方刚的岁月,他们在工余还能看看书,打打篮球,看看电影的。有天距离工厂十多里的镇子,晚上在放映电影,是露天那种,他就和一个工友,下班后,兴致冲冲地前去,电影的内容已经模糊,可那天回来的经历记忆犹新。
两人的代步工具是一辆自行车,一个带着一个,路上换着骑行,但回工厂的路是沙石路面,到一处被一个石头磕碰,两人被重重地摔倒,面部胳膊都擦出了血,好在没有骨折,而那辆自行车,却被摔弯了车子前面的竖叉子,车头扭着无法再骑了,半路上黑灯瞎火地也无处修理。
怎么办?一辆自行车那时可是重要的物件,修理一下那个叉子就要三十多元,相当于他们一个月的工资,所以车子是很宝贵的东西。两个年轻人做出决定,抬着自行车往回走,那车子很重,抬得很累了时,歇歇脚再走。后来拿工友长着个头高,体格健壮,说:“干脆我让我扛起来走,抬着走不顺手。”就那样抬一会,扛一会的,终于回到了厂里。
自行车修理很贵,他们舍不得花钱,正好一个工友在做电焊,说好办的很,电焊一下就好了。不用花钱的,工友捣鼓捣鼓,就把快要扭断的地方焊接起来,又是一辆可以代步的工具,一人的车子,也就是他们工友一起骑行的工具。
艰苦时期,年轻人对看电影的热情真大,一天的劳累,还要追求精神盛宴,现在想也不敢想的。年轻真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