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
从《唐山大地震》看育儿

从《唐山大地震》看育儿

作者: 婉若初 | 来源:发表于2020-05-19 17:20 被阅读0次

前段时间疫情期间,被憋在家里。跟儿子商量了一下,好不容易让他们同意给我看一下电视。平时我家电视基本是摆设,一个是孩子太小,才三岁不到。另一个是我和队友都不爱看电视剧、电影,综艺更不看。平时孩子晚上睡了,我看看书听听课,队友刷刷新闻。于是偶尔看电视的大宝小宝成了电视的主人,即使他们看的也少,时间不会超过半个小时。我们要看电视也还是要经过他们的同意的。

扯远了,回到正题。

这次看《唐山大地震》是第二遍了,第一遍感受到的只是剧情中的纠结叹息和地震后留给幸存者的伤害。第二遍看完后,当时没感觉,最近偶尔会回忆剧情。也会想,冯小刚导演或者说作者张翎除了想表达震后创伤还有没有别的含义呢。

他们有没有别的含义我也不了解,但我也从电影里看到很多育儿相关的知识。纵观整部电影,都有女主人公寻找母爱的影子。

地震前,女主和弟弟因为一颗西红柿,被妈妈以弟弟小而给了弟弟,女主为此一直不开心,甚至晚上睡前还在耿耿于怀。由此也能看出她是有一颗敏感的心。妈妈对她的“不公平”,让她难以释怀。后期女主活下来也没有想过去找妈妈也有一定的原因在里面。

地震时,她亲耳的听到妈妈放弃了她生的希望而选择让弟弟活下去,“选弟弟”三个字明显毁了她所有生的希望以及对母爱的希冀。

地震后,她被一对军人夫妻收养,很明显能看出来女主和养父的关系更好。尽管这里面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养母对她的态度不够和蔼有耐心有关。但在女主的心里,在亲生母亲给她的阴影,让她对母爱的不信任,已经让她无法再信任养母。在她的成长过程中,她和养母的关系一直疏离有礼,只是在养父身边时才会有一点属于孩子的朝气。

也许有人会说女主就像一块捂不化的冰,养不熟的白眼狼,但她经历过那样毁灭性的创伤,而这个创伤还是家庭、父母带给她的。没有经历过的人,根本无法理解她当时的痛苦。她并不知道妈妈做选择时爸爸已经逝世,因此在她的心里,是她的父母不要她了。从她长大后做的梦就可见一斑。

上了大学后,她一直没有和养父养母多联系,也能看出她和养父养母的关系是疏离的的。后来养母去世之前对女主说的话,可能挽回了一点养母在她心里的印象,但对于她心里的创伤也无济于事。

大学期间女主交男朋友而后意外怀孕,男友让她把孩子打掉,她说男友“你哪知道什么叫牺牲啊”。女主童年时被母亲放弃,让她无法舍弃自己的孩子。如果她把孩子舍弃,在她心里,那她和亲生母亲无异。而且她渴望母爱,缺失的母爱让她会对自己的孩子给予更多的母爱,把自己缺失的母爱弥补在孩子身上。

怀孕后几年没有和养父联系,在孩子七八岁时,终于回家。孩子抚平了她一部分的童年创伤,让她终于有勇气跟养父说出童年的阴影。

汶川大地震时,女主特意回国去当志愿者,其中一部分是人道主义,另一部部分何尝不是给自己创伤的弥补,她希望有了她的帮助,可以减少其他母亲类似的选择,少让一部孩子因为父母的选择受伤。

汶川地震后,女主终于下定决心跟弟弟回家去见母亲,一方面是她也做了母亲,能够明白当年妈妈选择的无奈。另一方面,她在此后和女儿丈夫的家庭生活中所感受的温暖让她也可以释怀了很多。

整部影片处处都是育儿

的痕迹,除了女主的童年创伤影响其一生都在寻找母爱外,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也在许多地方体现出来。

小时候女主妈妈无意中“姐姐应该让着弟弟”的态度,让姐姐受伤。大约受中国几千年“孔融让梨”的文化影响所致,许多父母都觉得大孩子该让着小孩子,却无法感受到“大孩子”内心的委屈和伤心,觉得大让小是应该的。

女主童年受到受到来自父母的伤害,让她无法再相信养父母,且她的养母一直也不太相信女主,总觉得“年龄太大了,怕养不熟”“大学跑那么远,跑远了就回不来,闺女就白养了”,更加无法让女主对父母有安全依恋的关系。这也导致后来女主怀孕不敢回家找养父有关。她害怕养父知道后责备她,也怕养父不支持她生下孩子。她对养父的不信任,来自于父母的伤害,也来自养母的不信任。

在我们的生活中,和孩子的选择性冲突不会如影片一样激烈,但父母的选择无处不在。影片地震时妈妈果断的选择,哪怕只救一个,也比一个都就不了的好。包括,在汶川地震时,有个妈妈为了救女儿,为了不耗费更多救援人的生命,她决定给女儿截肢。


她保住的是女儿的生命和救援人的生命。在生活中,取舍无处不在。有些父母经常会面临这种剧烈冲突。比如孩子青少年时期,沉迷于玩电子游戏无法自拔,父母一味把控制事情的发展交给孩子。当事情发展到矛盾无可避免时,父母应该如何做选择呢。既然做了选择,就要有为此选择承担的后果。犹豫不决,只会带来更大的“伤亡”。影片中女主妈妈选择弟弟后,把女主抱出来,只一个劲的“对不起”,没有解释,她也无法解释。在后来长达32年的时间里,她都在“赎罪”,不嫁人不搬家保持朴素的生活,每天在女儿的“遗像”前放一盘西红柿等等。女主后来能够释怀回家见妈妈,也是从弟弟嘴里听到了妈妈的“赎罪”。

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们有多少父母要么不做为,等到孩子出现问题时,却把责任推给孩子。把无边界的选择给了孩子后,却无法和孩子共同承担后果,一味推卸责任,责备孩子。或者激烈冲突替孩子选择后,做不到和孩子“同甘共苦”,怨怼、不甘心、责备在生活中处处可见。

那天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妈妈的求助,说15岁的孩子沉迷于游戏,连学校都不去了,终日只在家玩游戏。父母也采取了各种措施,但还是没有用。我看了妈妈的措施,很多措施明明应该是有用的,最后为什么失败告终,不过是孩子无法自控,父母不敢彻底拒绝孩子,犹豫不决,导致情况越来越糟糕,问题更加难以解决。

我身边也有一个例子。朋友亲戚的孩子,上高二了。不上学,在家玩游戏。中间也是经历了许多的冲突,妥协等等,孩子威胁离家出走、自杀等,父母也没有办法了,妈妈以泪洗面,爸爸就只会吼叫大骂。但那有什么用呢,结果就是孩子不上学,不跟任何人交流,父母不敢再管,也管不了,只为了提供一日三餐保证孩子的生理功能。

这种例子身边好几例,朋友亲戚的孩子,老公同事的孩子,我自己亲戚的孩子,所处年龄,皆为青少年时期。

较多了这种案例,我也不断在反思,我有没有能力去帮助这些生活在“水深火热”的孩子们。可是,我没有这个能力,到了他们这种程度了,已经不是非专业的外人可以插手的。就算是专业治疗师来开展工作,那么配合最多的肯定还是父母。如果想要孩子彻底走出困境,非父母莫属。这需要父母下定决心,需要父母过程付出许多艰辛,和孩子一起承担后果才能有所转寰。

那为什么我们要让孩子走到这一步才来承担后果?为什么要到几乎无可救药了才来想办法解决呢?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在孩子婴幼儿时期、童年时期就好好养育他、爱他、尊重他,这样也许他就不会走到这一步,也许他的未来发展的会好很多。

如此青春年少,风华正茂的年纪,却如迟暮老人一样看不到未来。

谁能为此负责?

相关文章

  • 从《唐山大地震》看育儿

    前段时间疫情期间,被憋在家里。跟儿子商量了一下,好不容易让他们同意给我看一下电视。平时我家电视基本是摆设,一个是孩...

  • 纪念“7.28”唐山大地震44周年—《唐山大地震往事》丛书重新审

    纪念“7.28”唐山大地震44周年 《唐山大地震往事》丛书重新审校完成,下卷重印成书 “在7.28”唐山大地震44...

  • 带着残缺寻找幸福

    带着残缺寻找幸福 —— 电影《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唐山大地震》我看了两遍,遗憾没能去影院看,那样一定觉得更为震撼...

  •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最近在学灾害相关知识,提到灾害就不得不提地震,老师布置了作业让大家去看《唐山大地震》。这是我第二次看《唐山大地震》...

  • 2017-11-08

    那座城 —— 读《唐山大地震》有感 我是一个唐山人。 ...

  • 食之味淡,弃之可惜。

    如果想看唐山大地震的惨烈与对人们心里的打击,那么观看《唐山大地震》是不错的选择;如果想看一部优秀的电影,那么《唐山...

  • 小说|爸爸的馒头

    我是标准的唐山人。一说到唐山,话题自然就会扯到唐山大地震。地震那年我刚好5岁,是幸存者。从记忆的角度来说,那一年,...

  • 我爱我的家乡

    我是一名唐山人,也是76年那场大地震的幸存者,我见证了唐山从哀嚎遍地的一座废墟之城浴火重生为如今美丽的新唐山,我非...

  • infor.6

    一句话新闻 40年的今天唐山、丰南一带发生了7.8级大地震,一部由80余名唐山大地震幸存者亲自撰写的纪实文学《唐山...

  • 深刻的记忆,唐山大地震的前夕

    唐山大地震的惨景,已经成为了历史,但是唐山大地震的前夕在我的脑海中却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我的家离唐山大约有500...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唐山大地震》看育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mobo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