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刚读完了自卑与超越,做了一些书摘与大家分享。
1.决定人生的不是经验,而是我们自身赋予经验的意义。
理解:人在经历了一件事之后,决定这件事的影响力的是他本身对于这件事的记忆的理解。比如有人经历了一场车祸,大难不死,她是把这当成生命的馈赠,理解了生命的可贵和死亡的意义还是觉得自己倒霉怨天尤人,取决于她自己,是她自己赋予这件事的意义,而不在这件事本身。
2.生命的意义通过谋求人类幸福来实现,生命意味着奉献。合作是至关重要的。
3.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获得安全感和优越感。
理解:我们小孩啼哭是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以满足他人包围着自己的优越的感觉,我们努力学习,为了满足优越感和被重视感,我们害怕孤单,害怕没有朋友,是为了获得安全感和远离被遗弃的感觉。
4.心理学的宗旨在于研究个人所有表现的含义,找出她或她的目标,并将这个目标与他人目标对比。心灵负责为行动设定目标。生活样式必须在感情加强后,才会引起行为,而感情的目的和结果尤为重要。
理解:任何想法都是由自身意识或潜意识里的目的所引起的,比如一个思想强迫症患者,她越不想一件事这件事却越是在脑海里一直浮现,原因就是自身的意识想要控制自己的想法,进而与其斗争,它的意图是想控制自己的想法。一切的想法都是自己的意图产生的。
5.如果你想要摆脱原生家庭对你错误观点的桎梏,必须纠正自己的思维统觉。
理解:和第一个观点大同小异,只有改变自己错误的思维和对世界的认识,你才能解救你自己。
6.个人的生活样式以及相应的情绪倾向都会对身体发展产生持续的影响。你的生活样式决定了你所选的记忆。
理解:如果你是一个乐观的人,你的记忆里一般都是快乐的画面,悲观的人则相反。
7.补偿作用。
理解:如果你有一个你非常爱戴的亲戚因某种疾而死,你可能会想成为一名医生,如果你患有心理疾病,你可能会比常人更加钻研心理学以至于更可能成为心理咨询师。
8.自杀是对于他人的谴责。
理解:有些人自杀是因为自己遭受了委屈而自杀为了使导致他委屈的人感到内疚和自责以此报复。
9.好坏,常态和变态也不是对立的事物而是一种事物的变异。
理解:就像人之初,性本善一样,人性都是大同小异的,只是善良和邪恶的程度不同。
10.梦的目的在于它激发的感觉和心境。
理解:梦是现实生活中不能达到的东西和本我的一种体现,做梦会产生一种心境和感觉让人觉得很真实,以发泄内心的压抑。
11.懒惰是野心加上勇气丧失得出的结果。
理解:如果一个人野心很大,却总遭受打击,他就会一蹶不振,变得懒惰。
12.在教育中不要给孩子设限。
理解:遗传和环境并不是决定因素,一切皆有可能。
希望大家看了这些我的笔记,能有所收获,以后也会陆续更新一些读书笔记和心得,希望大家关注一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