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 | 1942饥饿中国

作者: 天子守国门2 | 来源:发表于2019-01-11 00:42 被阅读44次
    1942封面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图书馆翻到了一本《1942.饥饿中国》的地方历史书,当时我的目光深深被那八个字迷住,内心深处一股力量驱使着我要去了解它。

    这本书讲述的是1942年河南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灾难,水灾、旱灾、蝗灾、外族侵犯,政府腐败……

    对于今天很多的年轻人,甚至是河南本地的年轻人都可能遗忘了一段惨不忍睹的历史,可能大家对“饥荒”这个词语了解不深,连《现代汉语词典》里对“饥荒”的一般释义是“庄稼收成不好或者没能收成。”才导致现在人们怎么想都想不通当时为什么会饿死那么多人?

    冯小刚导演出了电影《一九四二》,也就是这部记录这场大饥荒的纪实性作品才让很多人知道了历史上还有这一段惨不忍睹的灾难!由于电影事业的限制很多细节都没有表达的很极致,没有像书面表达那么令人咋舌。

    时至今日,饱食无忧的我们难以想象出当时的惨状,更不可能会去想象到小小的蝗虫会聚在一起形成了遮天蔽日的情景去从人们口中抢食。

    书中插图

    书中写道:在由东往西驶进潼关车站的火车两侧,都挂满了尸体,有的甚至被风干了,如腊肉一般。原来,在火车行进途中,经常遭到日机轰炸和日军大炮的袭击,炸弹形成的冲击波将扒在火车上的灾民震死很多。然而,在火车站等候的灾民似乎看不到恐怖的“人肉挂”,不等火车停下,就争先恐后地往车上爬——在他们看来,陇海线上西去的火车是逃出地狱的唯一通道。

    “人肉挂”,这是一个多么恐怖而又凄怆的词语啊,为了逃生,几乎所有的灾民都搭上了西去的火车,说是搭载,实则是堆砌、攀爬,车顶上满是难民,车过涵洞、桥洞时,总有一部分“镶”在火车顶部的逃荒难民会被扫下来,火车过后,方才还在说话的老乡,这会已是一滩血肉,没人 怜惜,没有伤感,面对死亡也是面不改色,或因面对死亡,人们已经变得麻木了。死去的一部分人中,有的被自己仅有的财产——麻绳、破烂不堪的被单捆绑着,挂在车的两侧,还来不及掉下去,就被这载着灾民希望、步伐急匆的火车带着一同向西,车到站了,尸体也到站了,有些都被风干像腊肉一样的挂着,活着的人们似乎也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场景。

    可以想象出当时的情景多么可怕,而且期间还出现贩卖人口去换粮食(卖掉自己的小孩和老婆)、人吃人的现象。人们在没有东西吃的情况下,也许本性中已无善恶之分了,“吃人社会”已经不仅仅是个词语,而是变成了一个现实!

    饥饿的人们在啃树皮

    当时的政府腐败民不聊生,3000多万人在饥荒中颠沛流离,每天都有人死去,野狗在啃噬着倒毙的饿殍,难民们在饥饿中麻木、疯狂。而政府组织的赈灾不见踪影,听任难民们的生命像草芥一样消失。人们饿得不行,那些吃树皮、啃野菜、吃观音土跟大雁的粪便,甚至人吃人的白描触目惊心,

    《1942.饥饿中国》记录了很多当时真实的细节,人们常说历史不该被轻易的遗忘。然而,本书除了启示我们铭记历史以儆后人以外,最震撼人心之处莫过于使我们认识到一种无奈:回忆可以揭示历史的伤痛,却永远无法将其带走或抚平。历史留下的空白,远比纸上辛勤记录的文字更广大。

    当时人们为什么不吃蝗虫来填饱肚子呢?书中提到人们不敢吃蝗虫的原因是怕得罪了蝗神,到时后果会更严重。到底是什么让当时的人们那么愚蠢,是信仰,一个信仰让人们选择了死去都不敢去触碰到内心信仰的底线,如果当时人们抓些蝗虫来饱腹也不至于演变到后来那种结果。

    书中插图

    后来有七名年轻的《商报》记者,重新踏上1942大饥荒中灾民的逃亡之路,耗时一个半月,奔波三千里,走访近百人,记录了二十多位大饥荒亲历者的故事。

    在这些亲历者的讲述中,许多细节穿过七十年的历史烟尘,扑面而来。这些细节真实、生动,也充满了残酷,甚至残酷到不便于在电影中加以艺术表现。

    历史不能埋没,同时生活在这个强大国家中的我们,应该更加珍惜粮食,看完此书之后它让我在这个“正常”的社会变成了一个不正常的人。

    我变得不再挑食,导致身边的朋友经常拿我说笑:你不吃的东西连狗也不会去吃。可能他们不知道中国历史上还有这样一段不可描述的悲惨历史,社会一直在不断进步,许多人的本性却一直在倒退,如果还没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否则就如《1942.饥饿中国》的题记所言:“如果我们总是遗忘,下一场饥荒会将我们埋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漫谈 | 1942饥饿中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mqy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