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的自己,更好的教育
各位专家、同仁:
大家好!我是“杨磊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杨磊,也是本校的校长。“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能够为各位教授、专家汇报我近年来的成长与收获,心情十分激动。
杨磊名师工作室成立于2016年3月,团队共20人,平均年龄36岁,是一支有梯度、有潜力、有活力、爱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师队伍。
工作室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协同教研为抓手,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团队学习、同伴互助、独立实践为方略,以学术交流、教艺切磋、互动提高为宗旨,以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在市教育局、区教体局的坚强领导下,使工作室成为了“研究的平台、成长的阶梯、辐射的中心、教师发展的契机”。
下面是我们工作室的一些规章制度。
新时代对人才有着新的需求,名师工作室达成共识,教师的思考力是核心能力,通过学习与研究、实践与创新、交流与写作、信息技术应用,相互促进与发展。
工作室以传统文化熏染师德师风,以经典阅读丰厚知识浸润情怀,以学习培训开阔眼界提升境界,以名家论坛更新观念重塑精神。通过洗课赛课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通过教研科研促进深度思考、解决问题、推广经验;通过教研协作辐射引领、共同进步。以上路径,促进了老师获得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促进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从而实现了专业自我的发展。
下面,我以五个篇章,串起我这五年来作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的成长、引领与收获。
第一篇章:教学实践
确定为中原名师培养对象让我喜忧参半,高兴地是我有一个更好的学习平台,担忧的是自己是否有能力带好我的老师们。从学校的管理者抽身语文教师的专业引领者,其责任重大真有一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既视感。受老子《道德经》“无为无不为”思想影响,放手一些事情,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聚集精力有所为,然后身体力行,在潜移默化中将专业思想、教育理念传输给我的老师们。
个人成长,我从以下四个方面介绍。
1、 读书写作,寻得源头活水
如果说读书充盈了我们的底气,磨砺着我们的智慧,那么我们的课堂就会浸润书香,闪现灵光。
这五年来,我坚持每天早晨五点起床读书,已经习惯“一种一日不读书,面目可憎”的感觉。借“传统文化项目学校”我校独有的这块金字招牌,让我有机会走进国学经典,接触到诸如“有教无类”、“教学相长”、“诲人不倦”等圣贤的教育思想。
诵读经典著作让我越来越明白,古圣先贤的教育智慧不仅能够润养身心,更重要的是能够用来指导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圣贤经典里,既有价值观,又是方法论。于是在我的心海里就涌动起了让童年不离经典的设想。经过酝酿与论证,国学经典校本课程就在我校如火如荼的开设起来了。
暑假期间, 我们借助附近文化广场,发起了以我校师生为主的“蓝天课堂,黎明即起”读书会。一个读书会,带动一座城,使教师、学生、家长三方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引领了阅读时尚,影响巨大,《中国教育报》、《中国新闻网》、《信阳日报》、《平桥微宣》等媒体争相报道。以及后来的“百城万人读中国”,也由我校掀起了热潮,辐射到周边学校。
读经典的过程中,我写了不少心得体会,与山东省著名作家窦洪涛先生合著了三本书。去年我将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心得整理成文,出版了自己的专著《校长行思录》。
在读书学习过程中,自己的内心变得宁静,目光变得坚定,我明白作为一个教育者、引领者,应该坚守的是不断学习,应该追逐的是不断超越自我。
2、 不离实践,积累教学经验
课堂教学艺术的提升主要通过大量实践和细致提炼。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素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钻研和运用教材的能力,二是设计和组织教学的能力。从这两方面,通过大量的课堂实践,训练自己,提炼出自己的教学主张,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这五年来,我没有放弃专业,每个学期都在“杨磊名师工作室”优质课展示活动中上引领课,从最真实的一线课堂示范教学,解决问题,让自己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经验,与与会者进行心与心的碰撞。
经过磨练,我有幸作为河南省名师受邀参加第一届全国名师“新教材.新教法”教学观摩活动和“慧师课堂”全国小学语文名师(阅读教学)专题观摩课活动,和江苏、浙江、广西三省名师同台献课。我讲授的《植物妈妈有办法》和《夜宿山寺》,获得了浙江著名特级教师莫国夫和河南著名特级教师许睿的频频赞赏。
经过自己执守如一的教学实践,我继承发扬了余映潮老师的“板块式”和“主问题”的教学理念,以及“重体验、重积累、重实践、重素养”的教学主张,尝试在“儿童诗”教学方面进行新的突破,形成了自己颇具特色的儿童诗板块教学法。
这样的实战研究,让我在听课、评课方面更加有的放矢,让我对于老师的教学指导更具有针对性。
3、 外出引进,提取专业真经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为了获得专业知识,我不断地争取和创造学习机会,通过网络研修平台,深入江浙名校,参加名家论坛来丰富自己的见闻,提取适合自身专业成长的教育真经。
另一方面,我也邀请一些业内专家来校指导。近年来,我跟随徐建顺老师学习了朗诵和吟诵,跟随余映潮老师学习了语文板块教学,从中的受益也让我更有信心确立了我校语文教学的方向。
4、 专题讲座,分享教学思想
一个人的存在不只是绽放,而应该是照亮。为了分享我的点滴教育见闻,为了解析我对教育的思考,也为了带动老师们一同前行,我选择了教育、教学方面的专题进行系统梳理,为教育同行做专题讲座。这几年,我做了《今天,我们怎样当老师》、《语文备课应从何处着眼?》、《高效教学的“道”与“术”》等数十个专题讲座,受众范围从校内到校外,后又辐射到了漯河、平顶山、驻马店、郑州等若干所学校,后来包括本地的电大、省市骨干教师培训、新招聘的教师培训等。
这是部分授课和讲座的聘书
人间正道是沧桑。“人生丰富的经历以及在世事风云中留下的深浅足迹,会显现出一种沧桑风味,像情节曲折的故事,像峰回路转的奇景,让人咀嚼回味。”五年的成长历程,从平淡无奇到羽翼渐丰,扎扎实实地做了一点学问,练了一点本领。
这是这几年来在管理和教学中获得的一些肯定。
第二篇章:课题研究
“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工作”,以课题和论文为抓手,从日常的教学和管理的问题出发,来进行科学研究。
这五年来,为了在课题研究方面有所突破,我虚心请教,多次前往浙江金华向我的导师吴惠强先生请教,向浙师大林一刚教授请教,向省教研室杨伟东主任请教,向本地大学的陈兴焱教授请教,学习通过课题研究来解决语文教学的实际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形成科研成果,让老师们在研究中受益与收获。这些年,我牵头做过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多项课题,通过课题研究一步步成长起来。
在进行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逐渐明白研究课题主要来自教学实践,从中提炼问题,结合文献研究,构建解决问题的理论体系,形成自己的新观点。可以说,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就是我和老师们一起学习理论、运用理论、形成理论的过程。
下面是我带领团队做的一些课题。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结题的课题《诚信慈孝家风对中小学家庭教育立德树人影响的研究》获得国家级一等奖。我有幸作为河南省的代表,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面向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做了课题成果的汇报,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还有和老师们一起做的省级关于“主问题”研究的课题,都是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研究形成理论和成果,又反过来重新指导实践,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我的论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方法》发表在核心期刊《语文教学与研究》
第三篇章:专业引领
名师,应名在实处,名在责任。我牢记名师工作室的职责:自己默默坚守的幕后,而培养一批名师。”名师的职责,意味着扎扎实实地引领着工作室的老师们成长,实现他们的专业理想,带给大家职业幸福感。这个过程充满着艰辛,也在跌跌撞撞中更加坚韧与笃定,在无怨无悔中收获一路芬芳。
在名师工作室这个平台,我找到了方向,也知道引领老师们前行要从发掘内驱力入手。于是我借传统文化圣贤经典的学习和老师一道修身养性;通过教育名家驱动与自我训练来坚定专业理想;通过洗课和赛课活动来锤炼专业能力,以教研协作和团队合作来提升专业素养。
我从六个方面来具体阐述。
一、师德为本,润养高尚情操
“一德立而百善从之”。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于是专题讲座,校本培训,就成了我的常态工作。我牢记“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古训。锤炼过硬的师德队伍,身教重于言教,身体力行才能成为正确价值观的先行者,引领者。
我采取线上、线下两种形式,指导老师吟诵古诗词,朗诵经典,用古人的德化教育浸润心田,获得“有教无类”、“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的思想启迪。
二、广泛阅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文化似乎不直接影响教师的生存,但却直接关联教师的性格、精神、思想、言语和气质。这是一个学习的时代,也是一个深度思考的时代,终身学习的理念越早树立越好。
培根说,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和笔记使人精确。根据我自己的读书学习心得,我和老师们共享了五维读写学习途径:广泛读;认真记;系统化;走出去;多分享。
下面是部分记录:分享会、听课总结、学习心得、通过校园网站、公众号和校报多种形式练笔。
这几年,名师工作室的老师通过这样过程的锻炼,知识储备和写作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思考有了深度,眼界有了宽度,对于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了精准度。
三、深度教研,助力专业成长
著名科学家钱伟长也说过,“教学没有科研做底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教科研不仅有利于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质量,推广先进经验,还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五年来,我鼓励、带动、引领老师们不断采摘科研的果实,集结了丰富的学习笔记、心得、课例,以及撰写的论文等科研成果。
这是我的老师们自己的一些课题和优质课。
四、多元培训,开阔思维眼界
专业成长除了个人努力,专家引路更是一条捷径。为了让老师们快速成长,我不断地为老师们提供培训的机会,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等方式,以此开阔他们的思维和视野。
2016年李东老师给本校老师进行了朗读指导,对于语文老师来说是一次专业素养的提升。
2017年全体教师会上,邀请了信阳本土专家、复旦大学易飞博士给大家做了《王阳明心学与教育》的讲座,本次讲座对老师来说是一次教育理论的提升。
2017年10月,我给全体老师做了《高效教学的“道”与“术”》的报告,渗透了“学习金字塔”理论,通过科学理论鼓励老师们让学生多一些实践活动,尝试帮扶互助。
2017年11月份带部分老师去扬州学习了“同课异构”的活动,回来就尝试了教学的新模式“同课异构”《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让老师实践、互动,获得专业提升。
2017年12月,平桥区二小有幸邀请了“中原名师大讲堂”活动主办单位之一的雁翎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到学校分享交流。
2018年5月,带领老师去无锡东林小学承办的“深度学习,让课堂彰显思维力”主题名师观摩会,收获满满。
2018年6月份,山东著名作家、书法家窦洪涛先生为全体老师做了《写作,名师的众生修行》为老师们的专业写作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同年,我又带领老师跟随我去郑州参加“新教材.新教法”全国小语观摩课,信阳主场的“慧师课堂”小语观摩课,以及每年的“全国教育名家论坛”专家课堂。
最令我自豪的是,我的追逐学术的诚心与态度感动了全国特级名师余映潮先生,他和我校进行三年的合作签约,每学期一次为期两天的亲身指导。工作室的老师上课,余老师析课、评课,提出建议。更难能可贵的是,余映潮老师亲自授课展示,课后做相关学术报告,这样的手把手指导,让老师们呈现出了拔节生长之势。
六、协作互助,实现均衡发展
我校是本区第二教研协作区的引领学校,每年的活动给人以锻炼,也给人以启示,五校联盟,丰富了研究视角,拓宽了教学模式,杨磊名师工作室的成员是主力军,出谋划策,或者现场展示。
比如,2016年10月份,二小一行8人前往邢集镇送教下乡,同月,本校一行10人又前往高粱店乡和王岗乡送教下乡。协作区的活动,不仅是课程的探讨,还有思想的传播,是一线教师切磋成长的平台。
2017年9月,平桥区小学第二教研协作区、杨磊名师工作室“识字教学专题研究”在二小多媒体教室举行,来自区教研室的小学语文教研员陈宏林、李宏和胡店、肖店、龙井、彭家湾的百余位教师参加了这次活动。
每个学期的协作区教研活动启动仪式都在本校举行,大家齐聚一堂,深入交流一些实际问题,最后达成共识,获得专题性突破。
第四篇章:常规工作
国内学者王长纯认为:“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生动深厚的不尽源泉。教师专业发展就是要实现对每日每事的常规教学的问题解决,对教与学现有发展水平的超越。这应当是以人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最终意义所在。”基于此,为老师提供更多课堂实践研讨的机会是我一直的夙愿,经过反复构思、论证与实践,我把洗课活动作为促进我校教师快速成长的速成平台。
洗课,取其“淘尽黄沙始见金”。这是我校常规教学工作的一种特色形式。每学期一开学,我们就将洗课活动纳入周活动常规。通过一人执教,打磨形式上的一洗、二洗、三洗,内容上的“十洗课堂”:十个教学要素都有对应的具体理念和要求,经过反复练习磨洗,促进老师扎实课堂教学。
洗课活动,要求年级组老师积极参与,听、评、改,纠正老师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
在洗课基础上,进行赛课。赛课就是学校开展的优质课展示、比赛,要求全体语文老师参加,名师工作室的老师要么参加赛课,或者当评委,总之都是在积极参与中历练。
这是工作室部分常规工作的具体资料。
下面是一些常规的总结会议、教材研讨、主题研讨、课堂教学研讨的活动。
第五篇章:成长收获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在这所学校工作10年,作为中原名师被培养了五年。十年求索,十年历练。五年追梦,五年跨越。我一直致力于成为更好的自己,希望犹如春风春雨,传播着希望的种子,滋润着无限可能的生命,带着我的老师们,做更好的教育。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和我工作室的成员都通过五年锤炼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老师们逐渐出现在“省骨干教师”、“省学科技术带头人”、“市骨干教师”、“市学术技术带头人”、“文明教师”、“模范班主任”的名单中,省级、市级、区级优质课中也有着他们闪亮的表现。他们辅导的学生也在省市级演讲、征文等比赛中荣获优秀的成绩。
我也同时获得了丰厚的荣誉。有了闪亮的名字。
平桥区二小因各方面成绩出色,收获了诸多荣誉。
作为杨磊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自我成长和引领也多了一些平台和使命。多次受市区教育局的委派,经常出现在省市级、国家级的教学活动舞台上。今年4月,我因被派往参加全国教育名家论坛会议执教,其间因不慎在卫生间滑倒,造成股骨头骨折,手术后至今未愈。
繁华一曲终会消散,唯有存于内心的丰厚和踏实才会在每一个平常的瞬间,感受到别样美好的味道。
一个终点是下一个新的起点,更好的自己,更好的教育,我以倾心,不负师名。
杨磊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汇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