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因为老家有点事,回了一趟老家。遇到了同是远嫁的嫂子,也不免得交谈了起来。
贫贱夫妻百事哀,这是和嫂子聊天后最深的感受。
年少无知,本来可以考个教师资格证的嫂子在实习的时候遇到了心爱的他。
为了他,为了所谓的爱情,不顾家人的反对,义无反顾的选择远走他乡,只要有爱情什么可以不在乎。
年少的我们何曾不是这样呢,因为爱情的冲动就这样飞蛾扑火一般选择了爱情。不顾对方人品怎么样,家庭怎么样,是否做好婚姻的准备,在催促和冲动下,选择了未知的婚姻。
我问嫂子,“可曾后悔过?”
嫂子老实的回答道,“吵架的时候后悔过,其实这些年他对我还是不错的。”
是啊,木已成舟事已至此,说太多也没什么用,因为贪念对方对自己的好,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可以承受。
我们什么时候对婚姻的标准这么低了,好像一直都这么低,在未走进婚姻前,自己何曾不是这样呢?
自己可曾思考要选择什么样的生活,对老公有什么标准,两个人需要往哪个方向努力,是否认清自己的条件?
好像命运如此,既然选择了,就认命罢了,或者自我安慰,谁的生活不是这样的呢,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不是吗?
可是自己为啥越来越感觉不到幸福,似乎有忙不完的事情,于是开始怀疑远嫁到底是对是错。
嫂子跟我列举了哥的四宗罪。
第一老公工作不稳定。用嫂子的话来说,“这些年跟他一直在外漂泊,以前自己一个还好,现在又有了孩子,也没有一个固定的家。”
因为家在山里面,小孩又面临上小学的情况,上学不方便。哥的工作又不稳定,现在经济压力也大。
第二人际关系不太会处理。在处理金钱的问题,总是不懂得拒绝。今天这个借几百,明天那个借几千,自己本身也没什么存款。关于这些大大小小的人际关系,嫂子也不好处理,该说的说了,又怕说的太多,自己男人又太要面子。
第三夫妻感情不会经营。嫂子讲了一件她特别痛心的事。因为几年没回娘家,嫂子母亲张口提出买一辆电动车,嫂子也想为家里分担一点,老公却不支持。
用哥的原话说,“你不是还有你哥和弟吗?你还这样帮你娘家。你又不是不知道,你娘家人从来没认可我。”
瞬间嫂子就委屈了,“这些年自己老公家的人情世故,也在努力做好自己的本分,为啥自己老公就理解不了做儿女的心呢?”
是啊,以心换心,能够可以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多为对方想想,这也有利于增进夫妻感情。
第四亲子关系,在嫂子的家庭模式里面,孩子是怕父亲的,只跟妈妈亲。而哥说,孩子总要有一个怕的。
好像这个观念没毛病,就类似“棍棒底下出孝子”“严师出高徒”这样的观念,可是你只让孩子怕你,恐惧你,没有情感的流动,这是正常的父爱吗?
孩子现在才五六岁,需要谈需求的年龄却不敢表露,除非真的好喜欢那个东西,才敢勇于向父亲提出来。
这让我想起一个镜头,孩子对父亲说,“我要打你一下。”父亲马上不甘示弱的说,“那我打你两下。”孩子继续说,“我打你三下。”并做出打人的动作,因为在与父亲的互动没有看到爱意。
此刻孩子假装向父亲冲了过去,父亲也是要打人的工作,然后孩子因为恐惧就回到妈妈背后,用怯怯的眼神看着父亲。
这只是我看到一个小镜头,相信这样的事情还是蛮多的,随着越来越多的互动,孩子潜意识没有感受父亲爱自己,也怕与父亲互动。
而让孩子也能感受父亲的爱,何尝不是父亲的责任呢?
远嫁到底是对是错,这个没有具体答案。对于幸福,你又是怎样看的?
走进婚姻之前,需要面对这些问题是否两个人都做好了准备,是否有一起面对这些问题的勇气?
或许我们没有做好婚姻的准备,没关系,谁又不是一边跌倒又一边成长呢?
或许我们没有好的开始,可是在以后的岁月温暖彼此,不也是件幸福的事吗?
可以在婚姻中慢慢变得美好,本身也是一场修行。但愿我们都可以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希望每个远嫁的姑娘都能收获自己的爱情,灌溉自己的婚姻,最终可以对自己说,爱你终不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