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胡希恕讲《伤寒论》01条

胡希恕讲《伤寒论》01条

作者: 横渡 | 来源:发表于2023-02-04 11:55 被阅读0次

01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提纲之言,太阳病的纲领、概况特征。这里的太阳病,和西医中所说的某病某病不同,不是单独对某一个病所说。凡是“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有这一系列的症候反映,就叫太阳病。太阳病就是一般的症,无论什么病,比如我们平常见得感冒、流感、伤寒、瘟疹等,这些病刚开始发作的时候,都有这种情形。

  我们进一步思考研究,根据这些证候来深入认识太阳病。脉浮说明了什么问题呢?首先“脉浮”就是指脉往外浮出来了。脉怎么会出来了呢?就是血管里头充血了,血液多了,所以脉浮。血液多了就是血液里的水分多了,并不是一得病血就多了。脉浮就是我们体表的动脉有高度充血的状况,脉才出来。尤其头项这个部位充血更加明显、更加厉害,所以头项这个部位会特别疼,而且强,这个强呢,就是一种拧直性地发强直的样子。由于充血上半身厉害,越往上越厉害,我们平时都有这样的体验,一得感冒,脑袋上的血管就会蹦起来。体表的动脉充血说明了什么呢?恶寒就是体表热。人体的体温与外界空气温度有一定的差距,因为习惯这种温差的缘故,正常体温时人会感到很舒适并不会有恶寒的感受。体表热体温升高,与空气的温差骤然加大,就会感觉到寒气来袭。

  根据证候的分析,我们来设想一下情况。人在出汗以前,大量的体液往体表聚集,体表的血管会扩张,这个时候脉就浮了。人要出汗发汗,都在上体部,上体部的散热面积更大,这种情形,大量的体液就会输送到上体部。所以会出现脉浮,头项强痛。热随着液体传导到体表,体表的温度就升高了,这时候感觉怕冷。根据这个症状可以看出一些问题,这是在出汗前期的一个证候,要出汗而没能出汗,表现出来就是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到底是一种什么病呢?根据证候我们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它是要出汗而达不到出汗的这么一种病理现象。中医有个传统的看法,正邪交争。患病时,人体的免疫系统会发生作用,会与疾病作斗争,这就是正邪交争。太阳病为什么要出汗呢?这就是机体打算要出汗而来解除疾病。可见这个太阳病就是正邪斗争,在哪里,在表。人体利用发汗机能打算把疾病排出体外,假若排出去,病就好了。可是人体的免疫能力是有限度的,往往达不到把疾病排出体外的这种程度,然后就会出现太阳病这种情况了。要出汗不能出汗,上半身充血,所以就有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相关文章

  • 随笔(二一九)

    看视频整理胡希恕讲解《伤寒论》274条 刚才打开手机看了看胡希恕讲解《伤寒论》的一段视频,整理成文,分享于您,希共...

  • 《伤寒论》第19条-桂枝汤

    胡希恕《胡希恕讲伤寒论》 这是警戒。里热吃桂枝汤,一定吐。这个发汗啊,伤津液,里热反倒更助热。你们看这个《金匮要略...

  • 胡希恕

    伤寒论

  • 杂谈

    最近开学《伤寒论》,遇到一些问题,比如错简、漏字、断句错误等等,以胡希恕及其弟子为代表的一些国医大师,随意更改《伤...

  • 经方大师胡希恕:关于发汗,如何用方?

    小编导读 中国现代杰出的经方家、中医临床家、师承教育家胡希恕先生,率先提出了《伤寒论》的六经来自八纲,明确了经方治...

  • 1月5日经方临症经验录总结

    刘渡舟先生赞成用六经跟经络的十二经一起,胡希恕教授不赞成两者结合,因为伤寒论的六经辨证相对来说简单,经方效果快 2...

  • 冯世伦讲伤寒论

    一 太阳病 二、胡希恕讲仲景脉学 (段治钧) 脉管的约束性能 紧:香烟裹的紧 缓:劣质烟裹的松塌塌的 脉管的绷直性...

  • 胡希恕的经方之路

    胡希恕先生认为:经方临床的核心,是“八纲六经”以及由此细化的“方证对应”。 具体来说: “八纲”是指表、里、寒、热...

  • 【蒲公英中医读书会之胡希恕伤寒论太阳篇】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当我们人体受到风寒的袭击时,我们的人体系统会自动进行反击,随之我们的的脉搏是上...

  • 006猪苓汤——降火利尿(宋健辉整理)

    上次在介绍五苓散的时候提到了猪苓汤,有朋友问起这个方子。 我们先来看胡希恕胡老的一个医案。 韩某,女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胡希恕讲《伤寒论》01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mso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