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意思为何无法被清晰传达?如何改进?
我们经常会读到很多表意不清晰的文章。有的文章虽然写作者自认为写得很清楚,但阅读者却读不明白。要想写出意思清晰的文章,我们就需要重视“段落”这一概念。同样,我们还要知道为什么有的文章让人觉得清晰简洁、易读易懂。
1意思不清晰的文章
1.1意思真的传达清楚了吗?
你写的文章能清晰传达你的意思吗?表意清晰的文章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1.30秒内传达要点。
2.让人在短时间内读懂详细内容。
3.逻辑清晰且具有说服力。
1.2你是否误认为自己的文章清晰明了?
很多人都认为自己写的文章清晰明了,各位读者可以看看自己是否有过以下想法。
1.自己能读懂,所以别人应该也能读懂。
2.别人读不懂是因为他没好好读。
3.我是按照书里教的方法写的,所以肯定很好懂。
同一篇文章,写作者肯定比其他人更容易读懂。
写作者认为简单的文章,对于阅读者来说有时却晦涩难懂。
对于写作者来说。最安全的写作方法是按逻辑写,而不是跟着感觉写。
文章是单向沟通的交流方式,对于这种形式,沟通不畅的责任多在于发起方。
当我们写的文竟没有把竟思传达清楚时,就需要反省自己的文章哪里出了问题。
1.3文章为什么无法清晰传达意思
很多人写不出表意清晰的好文章,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没有系统学习过逻辑写作的基础知识。
2.自认为靠积累经验就能写出好文章。
3.学习方法有问题。
自认为靠积累经验就能写出好文章。
很多人认为,写作水平可以靠积累经验来提升。
想让写作水平随经验的增加而提升,就务必需要反馈信息。但是现实情况中,大部分文章得不到反馈。文章得不到反馈,写作者就会持续输出低质量文章。
2段落写作法好在哪
逻辑清晰、易读易懂的文章由段落构成。正确利用段落写作,可以让写作者快速、清晰、准确地传达意思,也有助于阅读者快速读懂文章。段落写作法是国际通行的写作方法。
2.1什么是段落
本书所指的段落,是在一个段落(自然段)中只论述一个主题的文字布局形式。这种段落不同于文章的自然段、文意层次。
段落的定义
本书所指的段落,是在一个段落中只论述一个主题的文字布局形式。一个主题对应一个段落。我们既不能把两个主题塞进一个段落中,也不能将一个主题拆分成两个段落。
本书所指的段落,原则上由一个概要句和多个补充信息的句子构成。
2.2使用段落写作法的意义
使用段落,让逻辑结构中的每一个逻辑模块,都与文章排版中的文字模块保持一致。
让逻辑模块与文字模块保持一致,就能让文章变得逻辑分明、条理清晰。
2.3段落写作法是写作的国际标准
3文章易懂的基础
学习人类信息认知能力的三个要点。
利用心智模型
巧用强调
精简信息
3.1利用心智模型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脑在接收外界信息后,会利用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构建出心智模型,以便于高速处理这些信息。要写出
易懂的文章,就需要让阅读者能够在大脑中明确地构建出心智模型。
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脑会将进入短期记忆的信息,与长期记忆中的相关信息进行组合,再来进行处理。为了提高信息处理效率,人脑会提前激活保存在长期记忆里的相关信息。
利用心智模型写作
要想文章表意清晰、易读易懂,就需要帮助阅读者明确地构建心智模型,并按该心智模型的预测方向撰写文章。
帮助阅读者明确地构建心智模型,文章就要先写概要。阅读者先读到概要,才能在此基础上构建心智模型,接着大脑开始激活相关信息,然后快速处理之后的内容。
例如,若文章开头写明“本文由A、B、C三部分构成”,阅读者就会迅速在大脑中构建起相关的心智模型,对下文的理解也会水到渠成。阅读者读到开头这句话后势必想到的是:“下文应该会按A、B、C的顺序说明,首先肯定是A部分。”这就是心智模型。要理解A部分所需的相关信息,已在大脑中成功激活并等待调用,于是阅读者在读到A部分时就能快速理解相关内容。
阅读者会根据心智模型预测下文,所以写作者需要按照阅读者的预测写作。
3.2巧用强调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是使用“强调”的最佳位置。写作者尤其要在文章开头巧用强调。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是使用“强调”的最佳位置。人参加活动,往往在开头和结尾阶段会保持精神高度紧张。阅读文章是这样,演讲也是如此。在演讲过程中,观众很少会一开始就打瞌睡,大多是在演讲的中段开始松懈。但是即使观众走神儿、睡着了,也多会在演讲最后的总结阶段回过神儿来。
文字模块的开头和结尾,也是使用“强调”的好位置。开头和结尾处的强调,不仅限于一篇文章,也可以用在文章的每个层次、每个段落上。每个层次的首尾两段用来强调,每个段落的首尾句子也可以用来强调。甚至再往下细分,我们还可以说句子由单词构成,所以每句话的首尾单词也可以用来强调。
开头的强调比结尾的强调更重要。但是,如果是演讲的话,请着重考虑结尾的强调。
3.3精简信息
强调信息,重要的方法是精简信息。不过,有时也会刻意呈现大量信息来强调。
精简的信息,才能让人印象深刻。因为精简的信息既能强调又好理解。如果写作者什么都想写,反而会掩盖重要信息。与其在文章中罗列出十条信息,不如将所有信息精简成三条。如果实在想呈现出十条信息,那也要将这十条信息分成三类。
当需要把信息精简到一定数量时,“三”这一数量的效果最佳。数量过多,不容易记忆。但是,数量过少又容易被认为偷工减料,读起来往往让人意犹未尽。所以“三”就是不多不少最合适的数量。撰写报告时,将重要信息总结成三点,这样的效果最佳。简练的三点式总结,能令人印象深刻。
但是,当特意想强调数量之多时,也可以在文章中列举大量信息。例如,想证明工作繁忙时,就可以悉数列举出自己所做的工作。如果想全面无遗漏,就要尽可能罗列所有内容。写作者也不必在意阅读者是否能记住这些内容,因为这时文章强调的是数量之多,而非内容本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