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阅读
入园时,儿童语言已经经历了生理胚胎期到精神胚胎期的过渡,培养儿童的语言能力不再是从零开始,而是要在已有的语言基础上提升。
孩子天生喜欢阅读,可以着重培养,这是一生受用的良好习惯。
两岁左右的孩子喜欢听重复的、有熟悉感的故事;要利用汉字的“一字一音一义”,在阅读时手口一致。
要利用好的读物,在阅读难度上、知识量上逐渐增加,营造好的家庭氛围,不断潜移默化,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要避免小学化
儿童的思维发展、手眼能力,是由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决定的,不要提前教授儿童过多的知识。
提前学习会让儿童入学后觉得“我会”,认为学习是很轻松的事,导致上课容易走神。儿童若是没有经历逐渐克服困难的体验,真正遇到学习困难就会很容易妥协。
许多孩子二、三年级时遇到的一些问题就是不按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后果。
幼儿时期强调“习得”,在耳濡目染的生活游戏中学习,不要在幼儿期用行政、限定、考查的办法教导孩子。
3、关于写字
不赞成在幼儿阶段让孩子正规地写字。汉字由笔画构成,脑、手、笔要对应协调,这是幼儿期的孩子做不到的。
建议幼儿写字从涂鸦开始,练习脑对眼、对手的控制。
要给孩子随意创作的机会,手、眼、笔协调,为写字做准备。
4、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的适当渗透
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核,而不是流于形式,可以让孩子多读古诗。
古诗中的韵律平仄,能让孩子的嘴开合舒服,听上去抑扬顿挫、铿锵有力。
好的古诗不只是字面熏陶,而是声音好听,形象生动,并有人格素养的教育意义。
孩子学古诗的过程中要有一定的解释,帮助孩子理解古诗中的意境,以及动作、颜色、形状等,这要求老师和家长要有一定的文化修养。
案例:千古思乡第一诗--李白的《静夜思》,将诗情画意种在孩子的心田,让热爱阅读落实在课堂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