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曾经让我刻骨铭心的日子。
现在能记起,只是因为每天算时间,想着自己的假期就这么晃荡着慢慢消失。别的,已经引不起内心微澜。
1 时间确实可以磨平记忆
那些曾经认为一辈子会记得的人和事,还有深情和伤痛,都会随着时间慢慢消失在记忆里。如果还有不平,只是时间不够,只是当下的生活不够有意思,只是自己,还在停滞不前
2 到底是“无法”还是“会”
电脑这几个很有意思,我用五笔打字,忘记中两个键WF就可出现“会”,但现在只出现“无法”。所以,我会……,有时就打成我无法……但神奇的是都可以读通,只是意思相反罢了。
就像我们的生活,明明很努力,却从相反的方向跑掉了,有的明明想放弃,却感觉抓的更紧了。
3 承认失败并不难
如果仅仅是一两次,可以再努力;如果是一直,那就承认失败吧。失败了也不丢人,就像我的课代表说的:就是一种经历吧,没有经历,就永远让人骚动不安,经历了,发现如此不合心意,那也是成功的,毕竟尝试了,知道了,毕竟它对自己来说不再是个梦,虽然是打破了,那也是消除了执念。
是的,还有什么比得到又失去更让人觉得痛心呢?
可这痛心也是成长的必要一步,失去了,才知道自己的傻,就算没有经验可总结,只少让自己可以内省。
4 所有人的刚需
被接纳、理解、欣赏、关怀、包容、爱是所有人的刚需要。但总有人,只想让别人满足自己的所有需要。
昨天女儿上完课直接和同学们玩去了,晚上快十一点才回来。收拾完睡觉的时候说,妈妈你要和我睡。我问为什么,女儿说今天出去玩听了鬼故事,有点害怕。我说……
躺下以后,女儿抱着我的胳膊,我说你需要妈妈的时候尽管给妈妈说,妈妈会尽最大力量满足你的一切需要。女儿点头,我继续说:你也要努力,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好。除了积极主动去学习,还要照顾好自己的其他,比如每天洗脸刷牙,整理衣服等。你把你的事情做好了,妈妈不用提醒和催促你,妈妈就无法心情好,你也会舒服。
要求人,和被要求,都会降低个人效能感,让人产生不愉快。要求人的人虽然在要求别人,其实内心也是被损耗的:为什么非要我要求你才做;被要求的人虽然按照要求去做了事,会觉得:你看,我按照你的要求做了,你满意了吧。然后自己也不开心。
互相满足刚需要,关系才无法融洽。
5 说是莫名其妙,早就暗中积结
近四十年都没放在心上的父母的偏心,近几年爆发。不在乎是因为不缺,因为一直有陪伴,因为从来没有缺少钱。想都没想自己也会需要,一直是努力地去给。
没了陪伴,当然还是不缺钱。但就是失去了平衡,不给陪伴,只能拿钱说事。
亲密关系里只能拿钱说事,悲哀。
这个世界上,真正缺钱到正常生活都没法过的当然有,但大多数人,都是缺爱的变相表达的吧。
不是有人说了么:我想要很多很多的爱,如果没有,我就要很多很多的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