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突然收到了字节跳动9周年纪念的短信,还是那句“同学”,感觉到很温暖,也想起了一年前在字节实习的时光。
实习总结的文章其实应该早就发出来了,其他的实习都有做过总结。
在字节跳动,真的对实习生也特别好,很多福利很多权限都是大家通用的。
有互联网通用的10点后打车补贴,我经常工作到10点然后才打车回宿舍。大小节日的礼物周边也是互联网必争之地。这里还有包三餐,水果饮料各种零食随便吃,当时真的是吃胖胖,不过还有减脂餐沙拉可以选择。
苹果电脑没有领到,是因为入职的时候,以为那个链接是说自己设备的类型,后面才知道电脑都是公司配置的。
还能下载各种付费软件,PS什么的不在话下啦。当然作为一家海外业务众多的公司,公司也有专门的vpn,让我们方便和国外的同事用户沟通,有时候我们也会偶尔出去“冲浪”。
—
在这里企业文化称为“字节范”,追求极致、务实敢为、开放谦逊、坦诚清晰和始终创业。我最喜欢的就是始终创业,始终是一种创业的心态去看待每一件事情,所以这里没有什么职级高低之分,就是熟悉的人直接叫名字,不熟悉的都是同学。
企业文化的渗透特别强,渗透在考核的标准里面,渗透在每天路过的电视屏幕上,甚至上厕所也能看到字节范的漫画,一句“上班摸鱼,越摸越愚”,让人都不敢“带薪上厕所”了。
—
还有一个非常好用的工具飞书。很喜欢它的搜索,除了可以找人,在上面可以找到其他团队沉淀的文档,可以看看其他同学的怎么做的。
飞书文档确实是个好东西,文档它可以插入名片,插入时间,艾特到人,还能链接别的文档。还有多维表格bitable,我当时所在团队负责的思维笔记也是很多很棒的功能。
工具太好了就会产生依赖,我自己也非常喜欢沉淀文档,沉淀了比较多的工作流程,但以至于离职后文档还在里面,没有拿出来过,真的太安全了。
在字节开会的时候就做一篇文档,不用花心思去想着怎么美化ppt就可以投屏开会了,非常方便快捷。我很长一段时间都不知道office三件套如何打开了。回到更传统的组织反而不太适应。
飞书文档现在已经独立出来了,大家可以随时使用。
—
讲到开会,用飞书开会就更加方便了,随时可以在日历上在线约会,多大的会就约多大的会议室,快速的线下线上沟通。在电脑点击个投屏可以直接链接到视频通话,和远方的同事即时沟通。
日历也是好东西,大家都会安排好自己的日历,大家约会之前都看看各位同事的时间表,找个空出来的时间一起开会,再也不用浪费时间预约了。
讲到实际的工作和进步,OKR是个好工具。每个双月,整个团队都会一起来梳理OKR,每个人的OKR都是围绕团队的,团队也是围绕着大团队的,而且都是透明化的可以互相看到。还有一本小册子至今我还保存着。
—
我当时是做什么呢?是幕布团队的运营实习生。是因为自己之前特别爱用幕布,被产品大大内推才有机会加入的。
团队的业务对内是飞书文档里面的思维笔记功能,对外是幕布。团队不大,包括研发,产品,运营,设计,坐满一个大会议室的人。
我的工作主要集中在用户运营这块,不断优化客服系统提升满意度,整理输出用户数据验证些产品思路,组建了些用户群落地了些活动,离职快一年了,现在还有用户在工作微信问我的问题。
有时也会灵活的做一些产品运营工作,比如组织下内测,做下用户调研,写下产品操作文档之类的。也会有一些和其他职能同事的对接。
当然也会暴露一些工作上的问题。
1.比如自己对一些routine(重复性每天要做)的工作,没办法每天都准时完成。
2.做的东西很多,但还是没有有的放矢的去做,不会根据不同的优先级处理事情。
3.还是常常用以前的思路做事情,没有考虑具体产品具体场景是否合适。也没有想清楚做事情背后的目标是什么。
4.还是喜欢单打独斗,不注重沟通,没有注意借助他人的力量。
5.遇到问题不能及时汇报,即使汇报也不清晰。只会和上级说工作量大,但一问下来,其实自己情况到底怎样都说不清楚,也没有提供解决办法,需要的协助更加没想到,只能自己憋。
......
上面讲到的其实是实习给我的直观感受,想到哪就写到哪里了,比较随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