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几天,54岁的马云要“退休”的消息不出意料地刷屏了,而他几百亿的身家更让大多数人可望不可即。其实,马云只要愿意放下阿里巴巴的事务,早在若干年前他就能退休了,做回自己最热爱的教师老本行去,闲云野鹤、优哉游哉地过完自己的下半辈子。而普通人就算工作到84岁,能否挣到一百万估计都不一定。他们辛辛苦苦干到退休,恐怕还要为自己微薄的养老金担忧不已。
马云当然不是最早退休的大佬,还有更多人早早地挣到了千万甚至上亿身家,然后靠着投资得来的被动收入,真正过上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自由生活。我最近阅读的《百万富翁快车道》的作者MJ·德马科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在大学毕业后没有选择上班,而是投身商海。最初,一次又一次的创业失败,让他的生活跌入了谷底,甚至女朋友都离开了他。但他顽强的挺了过来,每天坚持自学网络编程、制图和文案知识,不断改进自己的出租车租赁网站,最终在33岁时成为千万富翁,实现财务自由。
2.
关于他的励志鸡汤就讲这么多,重点还是放在他的这本书——《百万富翁快车道》。这是一本被标题毁掉的好书,因为光看标题你大概会把它跟市面上那些垃圾成功学混为一谈。但他的这本书完全基于自己创业致富的经历和深入思考,可信度很高,干货满满。最重要的一点,他不用像成功学大师那样靠忽悠读者买书来挣钱——他已经是个千万富翁了。
所以,本文也只讲干货,不灌鸡汤和成功学。德马科直截了当的给出了成为富人的唯一途径——做生意。是的,只有做生意。至于什么打工上班、省吃俭用、理财炒股之类的,你想都不要想。有人会反驳说,某某高管年薪能有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人家不也是帮老板打工么。问题在于,你没有考虑到,这些高管基本上每天都伏案工作十几个小时,没有休息日和节假日,没有时间陪伴家人。常年的劳累导致身体状况很差,猝死的案例时有发生。试问,这种通过牺牲自己的健康和人生自由换来的金钱,是否是真正的财富?
如果一笔金钱必须你24小时的盯着它、担心它,它于你而言就成了一种奴役。基于此,我们认为,真正的财富只能是被动收入,只有被动收入才能让你抽身出来,兼顾你的家庭、健康和事业。其次,购买股票和基金等理财手段不能作为主要致富途径的原因,一方面是需要你掌握专业的金融、财务知识才能做好股市分析,而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普通人很难保持稳定的收益率;另一方面这条途径实在是太慢了,即使在稳定的收益率下也需要大概三四十年的时间才能积累一笔可观的财富,根本无法实现提前退休的目标。
在明确了被动收入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后,首先还需要纠正一个普遍错误的观念,即认为被动收入就是什么都不用做,等着天上掉钱就行。错!在一个商业项目产生被动收入以前,你仍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直到它积累起一定的规模,你才能真正的躺着赚钱。重要的是熬过创业前期那段苦逼的日子,才能见到雨后的彩虹。
接下来,德马科提醒我们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生意都能成为摇钱树。比如一些开餐厅的、卖水果零食的老板,需要一周七天待在店里,处理各种繁杂的事务,根本得不到休息。所以,不要被专家和大师们所谓“做自己的老板”这类漂亮说辞给蒙了,做那种让自己一天到晚都脱不开身的“老板”,真的跟签约一份工作无异,甚至更苦逼。
3.
那么,哪些生意才是值得我们做的呢?划重点的地方到了。德马科梳理了5种能真正产生被动收入的生意,并且按照它们的被动等级进行了排序。
第一档叫做“租赁系统”,被动等级最高。最典型的就是出租自己的房地产,不管是公寓、店铺,还是商务办公楼。租赁系统也包含其他非房地产业务,比如以前遍布大街小巷的DVD、盗版光盘出租店;比如你发明了一项专利,可以将产品许可授权给有意购买的公司,从中赚一笔专利费。如果你是一位音乐人、画家或者摄影师,你可以通过授权其他公司使用你的作品或者出售版权来获得收入。你需要付出的,只是最初在发明和创作过程中的劳动,这之后你的作品或产品就能持续为你带来被动收入。
第二档叫做“互联网/软件系统”,被动等级次之。互联网在过去10年里创造的富翁恐怕比过去50年的总和还多。微软的比尔·盖茨、Facebook的扎克伯格、马化腾……例子数不胜数。还有很多人,做了一家网站、一款应用程序或者游戏APP,吸引了大量的人点击、访问和使用,引起了大公司的注意,成功将网站或APP卖掉套现,快速致富,本书作者德马科也属此列。这是因为软件的可复制性非常高,一旦代码写好之后,再生产的成本几乎为零。
在未来,互联网全面升级的时代,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区块链相互交织的领域还将诞生更多的富翁。
第三档叫做“内容系统”,被动等级中等。这个我们再熟悉不过了,一切内容创作者和生产者,不管是以文字、图片、漫画、长视频和短视频为媒介,还是借助微博、知乎、豆瓣、抖音和快手等自媒体平台,只要积累起一定量的粉丝和受众,都能快速变现。在国外,很多视频创作者通过youtube这个超级平台,赚取大笔的广告费,其中也有顺带出售自己的商品的,变现能力更强。知乎、youtube上的一些大V和频道主,已经很久不更新内容了,但仍然能通过已经发表的内容持续吸引新粉丝关注,持续赚钱。还有不少大V,将自己博客里的文章结集出版,成为超级畅销书。杰克·罗琳从一个单身母亲一跃变成财富超4亿美元的传媒大亨,靠的就是《哈利·波特》系列产生的丰厚版税。
第四档叫做“分销系统”,被动等级较低,指的是通过一些中介机构将商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它常常会与前两档系统组合使用。比如,杰克·罗琳的作品必须通过一定的宣传渠道才能为人所知,否则再优秀的作品也没有人看。当她的作品通过某家出版社的包装炒作再卖出去时,那家出版社就充当了她的分销系统。再比如,你开发的产品通过电视的购物频道出售,或者把它卖给沃尔玛这样的零售商,那么购物频道和沃尔玛超市就充当了你的分销系统。很多软件和APP的开发者,也要通过iphone的应用程序商店来出售产品。
特许经营和连锁经营也是非常有效的分销系统。当一家商店成功地概念化,打响了自己的品牌知名度,它可以快速复制自己的经营模式并出售给其他人。星巴克、麦当劳和日本的7-Eleven便利店就是通过这一套打法开遍了全世界。
第五档叫做“人力资源系统”,被动等级最低。这也很好理解,当老板嘛,自己不可能处理所有事,必须雇佣员工。员工就是你拥有的最宝贵的人力资源,优秀的员工可以为你减轻大量的负担,让你不必每件事都亲力亲为,而你的代价只是支付一定的工资。跟巨额的利润比起来,这不叫被动收入还能叫什么?
但人力资源系统也有明显的缺点,比如昂贵、难以控制和预测。阿里巴巴、亚马逊都是由计算机系统支撑并由人力资源系统运营的分销系统。这样的大公司有成千上万的员工,管理起来是一件相当费心费力的苦差事。另外,还要按时给他们发工资,老板的压力可想而知。德马科曾经打算在机场附近买下一块地作为停车场,以便向在此停留的过往车辆收费。但要开展这项业务至少需要24名员工。无奈之下,德马科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人力成本实在是太高。
正因为如此,一些电商大企业,比如京东,都研发了智能机器人来自动化处理打包、发货、出仓等全部的物流流程,省去了人工成本,这样一来倒是极大地提升了“人力资源系统”的被动性。
结语
五颗摇钱树的种子都交给你了,至于树最终会长成什么样,还是取决于你。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必须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浇灌这5颗幼小的树苗,让它一天天茁壮成长,有朝一日长成参天大树,才能为你结出财富的果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