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迷上读书了,就好像之前的每一个清晨被床粘住了一样,连起早上课的勇气都没有。我现在对读书的感受就是:毫无反抗之力,就想女生每个月的大姨妈一样,已经习惯了,突然不读了,反倒慌得不行。
不说白不说(思考这件事)1.所学所思,皆成性格
刚刚读完白岩松老师的《白说》一书,里面有这样一句:“有时候说了也没用,但不说白不说。”可不是,不说白不说。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人具有社会性,具有思考的能力。法国作家帕斯卡尔就说过:“人是一根能思考的芦苇。”可纵观当今整个社会的发展,无论是在思想道德、科学研究、文化教育还是经济发展领域,一种叫做思想的东西正在被逐渐的淡化。也许有人会反驳说:“现代互联网技术如此发达,百度一下,你全知道,还想那么多干什么?”可见,现代人对目前的互联网生活的幸福指数还是比较高的,But,你是不是忘了这句话:“你感到最幸福的时候离悲伤也不远了。”当你停止思考的时候,你的存在就如同行尸走肉一般了。互联网让我们足不出户可知天下事,同时,繁杂庞大的知识网络也理所当然的成了我们学习工作上难得的好“帮手”,轻松一点,再一点,即可完成。无论任务多么艰艰巨,有了百度,有了学霸君,有了小猿一切轻松搞定,可是,在完成一项一项任务的时候,你思考了吗?你是不是也像个机器一样把一样东西从一个东西转移到另外一个地方,为了防止重复率,还自作聪明的将几个部落拆分然后重新组合成一个全新的队伍。
其实,被动的思考还不可怕,把某人或某个东西当做权威是最可怕的。你有没有想过,网络上有些观点真的就全都正确吗?中国人传统观念里的“二元对立论”所呈现的世界观、价值观到底是一种漂亮的思维模式还是一种桎梏?
2.让思考成为一种习惯
最近认识一个很有想法的朋友,我们之间非常谈得来,有一个共同的爱好,那就是喜欢逻辑思维,喜欢罗振宇,喜欢奇葩说这档节目。很多人都知道,逻辑思维这个栏目或者这本书的思考价值非常高。我个人将它作为探索自我的一个标尺,除此之外,在感悟社会人生方面,也是一个不错的导向,值得注意的是,千万不可被其中的观点所禁锢住你的脚步,这也是可怕的。当然了,我们喜欢辩论并不是说非得争个是非对错,而是学习这种辩证的思维,你所能涉猎的量即是你思想所能达到的高度。在这一方面,奇葩说做的的确不错,我之所以喜欢他们,其实很大一个原因在于,无论是逻辑思维还是奇葩说里面的人物,他们都是将思考这件事贯穿于生活始终,并发展成为了一种习惯。
3.问春风,何时再绿江南岸?
古有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思想一片繁荣,不过话说回来,现代人急躁的功利心理使得人的信仰也被量化,白老师在《白说》中说道:“全世界没有信仰的人有十一二亿多,大多是中国人,中国人有一亿多人是信仰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除此之外呢,信‘人民币’”听起来挺搞笑,但不得不承认,确实挺有道理。在这种追名逐利的急躁的社会大环境下,我们常常忘记了新中国的今天是如何一代一代开辟延续下来的,我们忙着追星,忙着赚钱,忙着身份的升级,以至于淡忘了什么是道法自然;什么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何谓心斋,何谓坐忘;什么是民族精神,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甚至很多时候我们对于自己民族的历史传统了解的还不如一个来中国留学的外国人透彻…………于是,去年一部《百鸟朝凤》唤醒了不少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今年国务院制定的“全面复兴传统文化”的国策引起不少反思。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健忘的民族,我们好像是一边在走一边就在遗忘。
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诺贝尔奖项中,中国人那么少?甚至很多领域甚至处于空白状态?可中国人明明基数大啊。在芬兰民间有句话:夏天太热了,适合思考,冬天太冷了,也适合思考。这句话字里行间流露着芬兰人民对于被誉为“创新国度”的自豪感。
思考,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动词,我想,如果如果每一个中国人都能成为一根芦苇,这片芦苇荡一旦点燃,定有燎原之势吧。
不说白不说(思考这件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