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 | PPP产业大讲堂(ID:PPPCYDJT)
如需转载请标注出处和作者
弁 言现代产业园区是围绕着微笑曲线,构建的产业价值链一体化平台,以产业为依托,地产为载体,实现土地的整体开发与运营。以独栋写字楼、高层办公楼、标准化厂房、研发楼为开发对象,整合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经济资源等,打造产、学、研产业集群,帮助政府改善区域环境、提升区域竞争力;帮助企业提升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发展力的新型产业形式。
园区经济的本质是产业集群,现代产业园区是推动新型工业化,提高群体竞争力的重要载体,是强化城市群竞争和产业链竞争的重要手段和载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园区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目前已成为吸收外商投资、扩大出口、增加就业的重要载体,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和增长极,成为促进产业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坚力量,成为探索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的试验田。在区域竞争由个体竞争走向群体竞争的新阶段,产业园区建设必须采取新的战略,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经过40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以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新区为代表的一个庞大的产业园区体系,各类产业园区数量上万计。但是,随着我国产业的转型升级,原有园区配套及服务体系难以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管理体系、配套设施体系和服务体系不科学,即现代产业园区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与发展阶段不协调、不适应的问题。
PPC是一种园区开发模式,指由一个企业独立地开发、建设、经营、管理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它的核心在于港口先行、产业园区跟进、配套城市功能开发,进而实现区域联动发展。这种生态圈式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是以一套以市场化方案来实现城市和园区运营的空间发展模式,实现港、产、城联动,将政府、企业和各类资源协同起来,成为城市或区域转型升级的战略安排,是现代产业园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港口、产业和产业新城耦合框架下的提升。
PPC虽然是一种开发模式,同时也是一种思维方法,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的表述,前港中区后城是其中一个解释,它更多的着眼于空间,港口带动临港产业,带动产业的发展,进而走向产城融合这个路子。招商蛇口总结出来的PPC,是基于过去40年的实践。其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这三个(1)综合开发的机制(2)合伙机制,(3)中心组织者的作用。作为湾区空间结构的产业新城,主要的现代产业园区也属于PPC开发模式的范畴。
工业园区是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政府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通过行政手段划出一块区域,聚集各种生产要素,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进行科学整合,提高工业化的集约强度,突出产业特色,优化功能布局,使之成为适应市场竞争和产业升级的现代化产业分工协作生产区。一般工业园区主要包括国家级经济技术现代产业园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以及省级各类工业园区等。
专业园区主要是由政府集中统一规划指定区域,区域内专门设置某类特定行业、形态的企业、公司等,并进行统一管理。为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专业园区主要包括农业园区、物流园区、创意产业园区和总部经济园区等。
PPC商业模式的创新,核心在于港口先行、产业园区业务跟进、配套城市功能开发,进而实现区域联动发展。即以港口为龙头和切入点,以临港产业园区为核心和主要载体,通过硬环境与软环境的同时打造,发展适合东道国资源禀赋的相关产业,然后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后方城市建设,推动项目在东道国的落地生根。
PPC开发模式的“中区”还为中外国际产能合作提供一站式服务,以临港的产业园区作为重要载体,打造国际产能合作平台。通过一揽子解决方案(政策、土地、招商、物流),为国内有需求的中小企业抱团走出去,在融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招商局、东道国及合作伙伴与利益相关方的共赢发展。
不管是从国外的还是从国内的看,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并能有效推进制造业特别是产业集群的发展,推动整个区域的工业化社会的转变,进而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这一点从工业园区的核心及实质———“产业集群”的效用就能充分体现。
产业集群是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大量相互联系的特色经济组织的集聚经济现象,一般表现为:地理位置、产业领域、相关人才、行业信息、买者意向,配套机构和设施等的相对集中。而集群的经济组织之间相互竞争、合作、交流,进而实现知识的共享和文化的共通,形成特定经济区域的独有特色。通过实现各经济组织的利益提升区域整体经济的发展水平。不管是政府组织型还是自主组织型工业园区,产业的集群必然会产生一系列效应和效果。比如规模效应。这是产业聚群最直接最明显的外部效应。有资料表明,一个合理布局的工业园区一般可以节约城市工业用地10%-20%,工业管网减少10%-20%,交通运输线缩短20%-40%。因此集群在一个园区的企业,由于共享基础设施、中介服务,使企业免去了巨额的基础设施及服务体系建设投入,方便了企业运作,降低了企业创业成本。而大量的企业集群又会产生巨大的需求,园区生产和销售规模在同类产品中一般占有较大份额。
PPC开发模式的“中区”是先进入园区的企业其经济活动会产生外部效应,带动一系列相关企业集聚在其周围,在管理模式、生产技术等方面即相互竞争又彼此合作,即互相模仿又彼此超越,不仅延长了产业链,还能提升生产的专业化水平,而且又能放大“乘数效应”,有利于提高园区经济竞争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正是由于工业园区内的产业集群,使得园区内生产力布局合理,集中,通过建立完善的_基础设施和服务系统,迅速推动产业结构转变和升级,通过知识溢出和典型引路,区内带动区外,龙头带动一般,最终推动区域经济工业化水平整体的升级。
PPC开发模式的“中区”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发展过程。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基础,城市化又反作用于工业化。没有高质量的工业化,就没有高水平的城市化。在城市化进程中,通过工业园区建设不仅可以减轻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压力,提高基础设施投入效益,加快城市人口的集聚,增强城市的产业支撑,而且可以引导企业向园区集聚,充分利用园区基础设施齐全的优势,以项目带开发,以开发促发展,进而使工业园区成为城市的副中心,并最终成为城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一个经济发展极。而且工业园区建设还可以将大量滞留在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上去,逐步减少农村人口,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效益,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PPC开发模式的“中区”可以充分发挥土地、资金、水、电、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的集聚效益,集约利用各种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突破资源有限性的制约,使资源发挥更大效益。同时,工业园区可以通过集中联片生产,对污水等“三废”进行统一综合治理,降低了治理成本,促进园区及整个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工业园区更适于目前提倡的循环经济做法。
随着产业园区的主导产业由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不断的转型,也必然使园区的发展内容和特征存在以下几个明显的趋势,也是未来产业园区规划和发展中需要注意的内容。
从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来看,基本经历了由“单个企业→同类企业集群→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演变,高新技术产业只有集群化发展,才会激发出更大的能量。从未来高新技术园区政策走向看,优惠政策将可能逐步从区域倾斜转向技术倾斜和产业倾斜,从而实现区域联动发展,这种生态圈式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是以一套以市场化方案来实现城市和园区运营的空间发展模式,实现港、产、城联动,将政府、企业和各类资源协同起来。
由于高新技术园区功能的特殊性,决定了高新技术园区适合打造前端性产业链(研发、设计、中试等)。未来高新技术园区的发展在于比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转化效率,我国高新技术园区也将逐步走向以研发中心、研发型产业、科技服务业为主体的研发型高新技术园区。
随着高新产业系统化、交叉性的增大,使得科技研发与转化的复杂性日益加大,从而大规模研发的系统风险大大增加。将研发课题市场化、模块化、专业化,采用小规模研究,充分利用其灵活性,可有效分散风险和加快科技研发速度。
PPC开发模式从某种程度而言,也是一种思维方法,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的表述,前港中区后城是其中一个解释,它更多的着眼于空间,港口带动临港产业,带动产业的发展,进而走向产城融合这个路子。招商蛇口总结出来的PPC,是基于过去40年的实践。其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这三个(1)综合开发的机制(2)合伙机制,(3)中心组织者的作用。产业园区的发展,未来必然应该从孤立的工业地产开发走向综合的产业开发,通过土地、地产项目的产业入股等方式,将土地、园区物业与产业开发结合起来;同样也从片面的环境建设走向全方位的氛围培育,PPC开发模式的“中区” 在打造一流的硬环境的同时,加强区域文化氛围、创新机制、管理服务等软环境的建设。
现代的产业发展不同于传统工业发展模式的特性——智力资源密集、规模较小、信息网络化,决定了新的产业区功能的综合性,不是单纯的工业加工、科技产品制造区,还包括配套服务的各种商业服务、金融信息服务、管理服务、医疗服务、娱乐休憩服务等综合功能。
在园区的治理体系上,各园区管委会是园区开发建设的直接责任主体, 其职能类似于一级政府, 但缺乏应有的规划、建设及相关审批权限,由于不具备依法行政主体资格, 在入驻企业、上级主管部门之间需要做大量的协调工作, 一旦协调不到位, 将贻误有利的建设时机, 与企业发展中高效、优质的服务要求极不适应。
由于目前主要采用行政手段运行模式,加之促进园区发展的专项配套措施还不完善, 仍然存在“以地引资、以地养园区”为主的粗放发展模式,各部门从政策、资金、制度上聚焦园区发展的局面还未形成,行政审批、服务效率和社会信用相对滞后, 地方性的信用体系及管理制度尚未建立。
目前,园区发展90%主要依靠财政拨款, 由于基础建设投资回收周期较长, 加之园区自身的造血功能尚未健全, 建设资金不足且没有有效的融资渠道和方式,导致园区的总体开发、配套建设速度缓慢。尤其在完全行政手段运营模式下, 资金问题往往使得管理者在工业园区的运营管理中有心无力。
各园区目前的招商、建设和管理团队都由机关工作人员组成,市场化运营的知识和能力还不足,相对园区“专业化、集群化、高端化、国际化”发展方向,现有的运营团队还远远不能满足园区建设和发展的要求。
就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而言,许多地方产业园区的融资方式还是以银行融资为主, 资本市场融资相对薄弱。由于银行融资安全性和短期性的特点, 无法提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创新所需要的大量资金, 因此, 要推动产业园区的发展, 就必须开展金融创新, 完善投融资服务体系, 采取市场化的资本运营方式, 通过盘活存量资本、优化增量资本、吸纳社会资本、利用银行资本、募集市场资本和吸纳国际资本等多种形式, 为产业园区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
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开发是一项建设周期长、资金投人大、可变因素多、涉及面广的综合性项目。这种庞大的基建投入对产业园区开发者(建设者)的压力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启动开发资金一般应由政府财政支持或通过土地出让获得, 实行以土地开发、租售为主的“ 滚动空转开发”模式, 即政府注入土地、开发公司以土地使用权的形式向银行贷款获取开发资金, 然后再开发土地, 引进项目。大多数产业园区早期的土地开发主要是采取了这种“ 开发一片, 收益一片, 以收益养开发”的滚动开发模式。
在现代产业园区的治理能力上,PPC开发模式的“中区” 在借鉴“ 土地空转” 经营方式的基础上, 探索土地资产的股权化、证券化, 将土地资本与金融资本相结合、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相结合、房产开发资源与高科技产业投资资源相结合, 将产业园区的地产、房产和项目转变为流通性能好、具有市场价值提升功能的高科技产业项目股权。在吸引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进驻时, 对园区内具有成长潜力的创新企业持股。众多被投资企业的盈利形成未来产业园区的现金流入和利润来源, 而通过企业的股权协议转让或上市实现投资变现。
PPC开发模式的“中区” 在这一问题上的具体实施步骤包括:第一步, 将土地、房产投资入股到基地公司、产业项目高科技企业等, 并引进社会投资, 实现土地资本的第一次增值。第二步, 溢价引进新的战略投资者, 通过高价出让部分高科技产业投资项目的部分股权, 实现资本的第二次增值, 在取得高收益的同时实现了滚动投资的良性循环。第三步, 推动投资子公司上市或出售股权, 将增值部分及原始的投入变现, 实现第三次增值。这一系列收益都将成为重要的筹资渠道, 提供园区开发的流动资金, 也是消化巨额筹资成本的利润源泉。
以信托投资公司为主要发起人, 联合有关企业实体, 按封闭式要求向社会投资者募集一定规模的基金份额, 组建基础设施投资基金, 分类选择行业好、市场前景好及运作规范的未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投资, 待被投入企业上市后, 转让投资股权或通过分红实现稳定收益。
产业园区在起初招商引进的项目中都是以中小企业为主,而由于中小型企业自身的一些特点, 如创建初期的风险较高、自身的资产规模较小、经营体制不健全、盈利能力差等, 加上现阶段缺乏必要的信用担保体系的限制, 使得中小型企业难以获得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在这种情况下, 众多中小型企业就十分迫切希望园区能帮助解决融资问题。因此,PPC开发模式的“中区” 的产业园区的融资平台的构建对园区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PPC开发模式的“中区” 的产业园区可以联合金融机构,在园区内成立共同基金,可以很好扶持园区企业发展,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在这方面做的比较成功的是深圳的某数码城园区,该园区与深圳平安银行联合,在园区内设立“创新共同基金”。只要是园区企业并满足基金准入条件,基金将提供50万到300万贷款支持,无需抵押和担保,只需要交纳10%的贷款保证金,1%风险准备金,年贷款利率8.4%,年总贷款成本不超过10%。还有北京某园区与北京民生银行联合成立互助基金,帮助园区内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未完待续,明天更精彩。。。
贺沛老师相关文章链接:
一、从BOT到PPP,招商系PPC开发模式下的新型政企关系
(上篇)
|(中篇)
|(下篇)
二、从政企合一到政企合作——PPP在我国开发区管理体制与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与实践
(上篇)
|
(中篇)
|
(下篇)
三、前港—中区—后城——PPC开发模式的理论与实践
(连载一)
|(连载二)
|(连载三)
|(完结篇)
四、 产业园区PPP投融资渠道的理论与实践
(连载一)
|(连载二)
|(连载三)
|(连载四)
|(连载五)
|(完结篇)
五、招商蛇口PPC与华夏幸福PPP产业园区 开发模式比较分析
(连载一)
|(连载二)
|(连载三)
|(连载四)
|(连载五)
|(连载六)
|(连载七)
|(完结篇)
六、PPC开发模式与湾区经济
(连载一)
|
(连载二)
|
(连载三)
|
(连载四)
|
(连载五)
|
(连载六)
|
(连载七)
|
(连载八)
|
(完结篇)
七、湾区空间结构下产业新城的PPC开发模式
(连载一)
|(连载二)
|(连载三)
|(连载四)
八、湾区经济中PPC开发模式的中区产业协作平台分析
(连载一)|(连载二)|
(连载三)
|(连载四)
九、贺沛:湾区内部竞争与PPC要素配置
(连载一)
|(连载二)
十、两极两带六湾区格局下的PPC新样板
(连载一)
|(连载二)
|(连载三)
|(连载四)
|(连载五)
十一、PPC海外案例分析:中白工业园
(连载一)
(连载二)
(连载三)
十二、“一带一路”上的PPC:泰中罗勇工业园
(连载一)
(连载二)
(连载三)
十三、第一个海外PPC项目:斯里兰卡科伦坡—汉班托塔港城
(连载一)
(连载二)
(连载三)
(连载四)
十四、尼罗河上的PPC: 中埃泰达经贸合作区
(连载一)
(连载二)
(连载三)
十五、“海丝驿站”上的PPC样板:东非蛇口吉布提
(连载一)
(连载二)
(连载三)
(连载四)
(连载五)
十六、招商蛇口PPC模式的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
(连载一)
(连载二)
十七、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上的PPC实践:越南龙江工业园
(连载一)
(连载二)
(连载三)
(连载四)
(连载五)
十八、澜湄合作经济走廊(GMS)下的PPC: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
(连载一)
(连载二)
(连载三)
(连载四)
十九、中国战略生命线上的PPC: 缅甸皎漂深水港和工业园区
(连载一)
(连载二)
(连载三)
(连载四)
二十、PPC模式下的科技海岸:美国尔湾产业新城
(连载一)
(连载二)
二十一、一带一路战略跳板上的PPC: 马中关丹产业园
(点击阅读)
二十二、自贸区规则下的PPC开发模式 ——以深圳前海蛇口片区开发为例
(点击阅读)
二十三、自贸区规则下的PPC开发模式 ——以深圳前海蛇口片区开发为例:
(连载一)
(连载二)
(连载三)
(连载四)
二十四、口岸木材产业园的PPC路径选择——以澳大利亚约克角半岛为例
(连载一)
(连载二)
(连载三)
(连载四)
二十五、湾区经济下的厦门自贸片区PPC开发路径
(连载一)
(连载二)
(连载三)
二十六、辽东湾港口整合下的PPC开发路径 ——以营口港为例
(连载一)
(连载二)
(连载三)
(完结篇)
网友评论